張夢嬌
(湖北省鄂州二醫院,湖北 鄂州 436000)
膽結石一種臨床常見疾病,是一種結石發生于膽道系統的疾病,主要患病人群為中老男性,在急性發作期,患者會疼痛難忍,必須給予有效的治療措施[1]。臨床常給予膽結石患者手術治療,但是會給患者造成較大創傷,患者會出現一系列不良情況,影響治療效果,不利于患者術后康復,還會使其痛苦增加[2]。因此,在治療的同時需配合相應的護理措施。本文選取我院膽結石患者64例(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觀察臨床護理路徑在膽結石圍手術期的護理效果。
選取我院膽結石患者64例(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隨機分為對照組(32例)與觀察組(32例),對照組男、女為18例、14例,年齡34至75(50.27±4.38)歲,病程0.5月至11(6.58±1.43)年。觀察組男、女為17例、15例,年齡33至76(51.56±4.27)歲,病程0.6月至9(6.71±1.03)年,一般資料對比,P>0.05。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進行健康教育,給予飲食指導等。
觀察組給予臨床護理路徑,患者入院后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臨床護理路徑方案,在護理過程中根據護理情況不斷對方案進行調整。①患者入院后對其講解醫院環境、基礎設施、管理制度等,并且全面了解護理人員情況。術前一天告訴患者相關注意事項,叮囑患者放松心情,以最好的身心狀態面對手術,提高治療效果。②患者進入手術室后,通過眼神、動作等方式鼓勵患者,對其生命體征進行嚴密觀察。在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需配合醫生完成手術治療,思維敏捷、動作準確,減少手術時間,保證治療效果。③患者進行術前訓練,如床上大小便、正確咳嗽咳痰等,術后患者取平臥位6h,然后換為半坐位。護理人員加強巡視,關注切口情況,進行切口護理,及時更換敷料[3]。加強家屬及患者自我管理,術后18h,根據患者身體恢復情況進行下床活動,關注切口引流及康復狀況。④術后叮囑患者安心養病,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加強健康教育。出院前叮囑患者注意休息,保證睡眠充足,使其更好的恢復健康。
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率。
數據統計工具:SPSS20.0,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分別用()、n%表示,分別用t、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開始下床活動時間(1.6±0.4)d,住院時間(5.6±0.3)d,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恢復情況對比(d)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6.25%,對照組25.00%,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n(%)]
膽結石是一種臨床常見疾病,40歲以上的人群為主要患病人群,并且年齡越大膽結石發病率越高,該病發病機制較為復雜,有多種原因會造成該病的發生,患者會出現腹痛腹脹等癥狀[4],對其生活質量影響較大,必須進行及時的治療,否則會導致更加嚴重的疾病,甚至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在膽結石治療中,手術治療唄,主要治療方式,但是在治療的同時,還需配合相應的護理措施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預后。本文結果中,觀察組下床活動時間(1.6±0.4)d,住院時間(5.6±0.3)d,與對照組相比,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6.25%,對照組25.00%,P<0.05,本文中給予膽結石患者臨床護理路徑進行護理管理,首先讓患者熟悉醫院環境及護理人員詳細了解相關膽結石知識,提高對疾病的認識時期積極配合治療,術前鼓勵患者放松心情,以良好的進行手術,有利于手術治療效果的提高,術中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做好配合工作,能保證手術順利完成,術后叮囑患者相關注意事項,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及生活習慣,加強健康宣教,保證睡眠充足,有利于身體更快更好的恢復。
綜上,在膽結石圍手術期應用臨床護理路徑,能促進患者身體恢復,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效果較好,具有應用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