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海洛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出發,深刻闡述了辦好思政課的重大意義,深入分析了思政課教師的關鍵作用,明確了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的重大要求和重要原則,強調了黨的領導對加強思政課建設的重要性,為新時代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從2016年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到2018年的全國教育大會,再到這次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的召開,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教育工作、學校思政工作和思政課建設的高度重視。我們要原汁原味、全面深入系統地學習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以實際行動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努力辦好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培養一代又一代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教育的根本問題
方向決定前途,道路決定命運。方向問題歷來十分重要,是根本性問題。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
當今時代,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媒體網絡化深入發展,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長期以來,西方發達國家利用經濟、科技甚至軍事等方面的優勢,不遺余力地輸出他們的政治觀、價值觀、文化觀和生活方式,竭盡全力地通過各種途徑進行思想、文化和意識形態滲透。高校是黨的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在西方敵對勢力千方百計對我們進行“和平演變”和思想文化滲透的嚴峻形勢下,如何貫徹好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至關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旗幟鮮明地指出,新時代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堅持教育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同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高校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四個服務”,把牢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不斷強化思想政治引領,自覺擔負起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神圣使命。
二、圍繞立德樹人,辦好關鍵課程
人才培養是高校的首要職責,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青年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處在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我們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引導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
思想政治理論課與思想政治工作一樣,都著力于幫助青年學生認識人生應該如何用心、對誰用情、在哪用力、做什么樣的人,特別是在事關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上,承擔著“堅持不懈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為學生一生成長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的重要任務,發揮著理論武裝、政治引領、思想教育和道德修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是其他學科、其他課程無法替代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既是知識體系,又是價值觀念;既是一門學科,又是意識形態。各種社會思潮的交鋒、碰撞,對大學生的政治信仰、理想信念、價值取向產生了巨大影響,也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帶來了更加嚴峻的挑戰。這就要求高校思政課教師要牢固樹立陣地意識、責任意識和使命意識,旗幟鮮明地堅持課程的意識形態屬性,任何時候都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為中心,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牢牢占領課堂教學這個重要陣地,教育引導青年學生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去觀察、分析、解決社會現實冋題,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四個自信”,傳承好紅色基因,努力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堅持“六要”標準,建強教師隊伍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素質的教師隊伍。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從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等六個方面對思政課教師能力素質提出了要求。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四有”“四個引路人”“四個相統一”等要求的基礎上,對思政課教師提出的新要求,是新時代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標準。辦好新時代思政課,必須抓住關鍵,按照“六要”標準,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高素質專業化思政課教師隊伍。
政治要強、情懷要深,要求思政課教師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有堅定的政治信仰、深厚的家國情懷,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有深入研究、深刻理解,對黨史國史熟練掌握、對人民群眾飽含深情,在大是大非面前清醒堅定。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要求思政課教師勤于學、善于思、敏于行,有開闊的視野、廣博的學識,遵循思政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用深入淺出的語言、生動翔實的事例和鞭辟入里的分析為學生解疑釋惑。自律要嚴、人格要正,要求思政課教師嚴守紀律規矩底線,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律己修身,慎獨慎微,涵養品德,為人師表,言傳身教,用高尚的人格吸引學生、感染學生、影響學生。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這就要求思政課教師首先要有堅定的政治信仰,對馬克思主義真學、真懂、真信,并善于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去分析和解決問題。同時,思政課教師要具有扎實的業務知識,善于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理想信念的教育,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要不斷加強師德修養、提升人格魅力,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贏得學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學生,以深厚的理論功底贏得學生,自覺做為學為人的表率,做讓學生喜愛的人。
四、貫徹“八個相統一”,推動改革創新
堅持改革創新、與時倶進,是辦好、教好、學好思政課的內在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并提出了“八個相統一”的具體要求,即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堅持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堅持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堅持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堅持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八個相統一”直面思政課建設中的矛盾問題和思政課教學中的熱點難點,并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做出了有力回應,深刻總結了長期以來思政課建設過程中形成的規律性認識和成功經驗,構成了一個相互聯系、有機統一的整體,其中蘊含著豐富的科學思維方法,為新時代思政課的改革創新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指導,是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的重要原則。準確把握其精髓要義,是順利推進新時代思政課守正創新的重要保證。深化思政課改革創新,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親和力、針對性,必須認真貫徹“八個相統一”要求,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革新方式方法。
五、強化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必須加強黨的領導,不斷完善工作體制機制。要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協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動形成全黨全社會努力辦好思政課、教師認真講好思政課、學生積極學好思政課的良好氛圍。高校黨委要高度重視,切實把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堅持從嚴管理和科學治理相結合,不斷提高思政課建設水平。要著力加強馬克思主義學院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在辦學經費、師資隊伍、人才培養、平臺建設、團隊打造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學校主要領導要經常深入馬克思主義學院調研指導工作,幫助解決實際困難;要關心關注思政課教師發展,加強教師教學技能培訓,幫助其提高業務能力和學術水平。思政課教師要不斷自我加壓、自覺加強學習,在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上多下功夫,加強理論研究,堅持科研與教學相互促進,堅持集體備課,創新教學方式方法,使思政課堂充滿活力、魅力四射,真正把思政課建設成“學生喜愛、終生受益”的精品優質課程,努力做可信、可敬、可靠,樂為、敢為、有為的思政課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