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瑞豐 趙丹丹 趙揚
摘 要: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是培養新時代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內在要求,是辦好高等職業教育的關鍵。該文從校企合作、產教融合雙“1234”工程提出背景、內涵及實施成效等幾個方面,對河南應用技術職業學院高職化工專業群探索和實踐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模式進行了總結,為有效化解校企合作問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提供借鑒。
關鍵詞:校企合作 產教融合 化工專業 “1234” 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2(b)-0129-03
近年來,國務院及其相關部委相繼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等系列文件,表明:堅持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基本辦學模式是辦好職業教育的關鍵,已成為推動職業教育改革,破解當前高職人才培養與產業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需求“兩張皮”難題的重要利器。
1 校企合作與產教融合雙“1234”人才培養模式的提出
高職化工專業群主要包括應用化工技術、精細化工生產技術、工業分析與檢驗等相關專業。這類專業共同點是專業性強,企業對人才的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動手實踐操作能力要求較高。為達到化工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滿足企業人才需求,進行校企合作聯合育人就顯得尤為重要。
但是,目前高職化工專業群在進行校企合作過程中也面臨一些困境和問題:一是國家雖然出臺了鼓勵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系列文件,但是在實際校企合作執行過程中,企業積極性往往不高、參與程度不深,甚至是流于形式。因為企業在參與校企合作過程中沒有實現預期的經濟效益,培養的學生也未必會進入校企合作企業中工作,這樣就出現了校企合作“一頭熱”和“兩張皮”的現象。校企合作僅僅停留在校企雙方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教學計劃、教材編寫等層面,校企合作深度不夠。二是與機械加工、旅游、電子商務等專業不同,化工行業受到具有生產過程工藝復雜且危險有害因素較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化工企業必須遠離人員密集場所等諸多因素影響,“引企入校”“校中廠”校企合作模式在化工專業群根本無法實施。為破解化工專業群校企合作、產教融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河南應用技術職業學院緊緊圍繞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這條主線,在高職化工專業群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形成了校企合作、產教融合雙“1234”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并且取得明顯成效。
2 校企合作與產教融合雙“1234”工程的內涵
校企合作與產教融合雙“1234”工程主要包括:校企合作“1234”工程(如圖1所示)和產教融合“1234”工程(如圖2所示)兩大人才培養工程。
2.1 校企合作“1234”工程內涵
在校企合作方面,化工專業群緊緊圍繞一條主線,依托兩大平臺,建設三個中心,最終實現四位一體。
(1)一條主線。化工專業群建設緊緊圍繞深度校企融合這一主線,與合作的企業在教學文件制定、學生培養目標制定、過程監管等方面實現了“6個對接”,即:學校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企業崗位對接;學校課程內容設置與行業職業標準對接;學校教學過程與企業生產過程對接;師生身份與企業師徒對接;學生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通過這6個對接,切實保障人才培養質量。
(2)兩大平臺。在政府相關部門的領導下,依托河南化工行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河南省化工醫藥職業教育集團,創建“校企共建專業”的新機制,實現專業與產業、企業、崗位對接。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新機制,積極開展一體化辦學,在校企合作企業遴選、教學標準、人才培養規格及目標的制定、課程設置、教學計劃的制定、教學條件的設置及完善、教學過程監管等方面不斷深化校企合作機制和深度。
(3)三大中心。在校企合作基礎上,我們建設了化工公共實訓中心、科研創新中心和技術創新服務中心。化工公共實訓中心包含了基礎化學實驗室、基礎化工實驗室、化工單元實訓室和化工工藝實訓室等四大功能實驗、實訓分區,承擔學生化學基礎、化工原理、化工安全、化工設備操作與維護等多門理實一體化課程的授課任務,已經建設成河南省化工行業公共實訓基地。科研創新中心為師生科研、師生科技創新活動提供載體,滿足師生科研和科技創新需求。技術創新服務中心主要為校企合作企業解決產品研發、小試、技改等生產過程中的技術問題,強化校企深度合作。
(4)四位一體。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對于企業訂單班學生要求企業指派駐校代表,企業方和校方按照共同制定的規章制度管理學生,將企業文化融入教室、融入課堂,教室就是工作崗位、學生就是員工、教師就是師傅,學生上課穿工作服,將企業培訓崗位表述、手指口述等員工培訓方式引入課堂,最終實現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四位一體。此外,通過制度保障、權責益分擔等手段著力構建校企合作長效機制。
2.2 產教融合“1234”工程內涵
在產教融合方面,化工專業群緊緊圍繞保證1個質量,推進2個創新,堅持3個優化,實現4個提升。
(1)1條質量。化工專業群建設緊緊圍繞提高化工行業崗位需求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這一主線,狠抓教學質量提升。
(2)2個創新。推進兩個創新,即:推進產教融合辦學模式創新和“工學交替、學崗融通、技能遞進”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辦學模式創新:以服務行業企業為宗旨,通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整合學校教育資源和企業資源,保證人才培養“接地氣”,符合行業要求。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在長期實踐過程中,化工類專業群形成“工學交替、學崗融通、技能遞進”的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中探索實施校企雙鏈嵌入培養、訂單定向分段教學、因材施教梯次教育等多種培養模式,保證人才培養質量。
(3)3個優化。專業群建設、課程建設、雙師素質師資隊伍建設是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三大法寶。為此,我們堅持以“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為核心理念,重構化工專業群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面向職業領域適應崗位群需要的課程體系和課程標準,進行課程開發;按照職業領域和崗位群需求構建專兼結合的專業教學團隊、課程建設團隊;按照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以及化工職業領域工作流程,重組校內實訓基地,并且根據人才培養進程,合理選擇并建設校外實習基地群,重新設計實習和頂崗實踐內容和考核標準;實施“充電工程”“青藍工程”“雙師工程”和“名師工程”師資隊伍建設四大工程,提升教師技能水平和綜合素質。
(4)4個提升。化工專業群緊緊圍繞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主線,實施兩個創新和三個優化,最終實現專業內涵、實踐教學條件、人才培養質量和創新服務能力四個方面的提升。
3 校企合作與產教融合雙“1234”工程實施成效
3.1 學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顯著提升
化工專業群實施校企合作、產教融合雙“1234”工程以來,專業課程教學及實踐體系更加完善,教師教學水平顯著提升,教學環境和教學條件持續改進,學生綜合素質和就業質量顯著提高。學院近3年化工類專業群畢業生就業率年均97%以上,主要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滿意度年均96%以上。
3.2 技能大賽成績碩果累累,人才培養質量行業領先
學校一直注重學生綜合能力和實踐操作技能的培養,積極探索新的實踐課程體系和新的教學模式。把技能競賽標準與行業標準、職場崗位要求及工作過程緊密對接,根據技能競賽標準不斷調整實踐教學方案,以突出課程的職業性、內容的實用性,提高專業技能訓練的完整性和針對性。同時鼓勵相關教師模擬大賽參賽項目,以此為載體創設學習情境,設計教學活動,進而在課程體系重構、教學內容重組、行動導向教學實施等重點和難點上有所創新和突破。探索出“院、校、省、國”四級職業技能競賽體系。在河南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化工生產技術賽項和工業分析檢驗賽項上我校連續七年蟬聯省賽冠軍。我校在教育部主辦的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上,化工生產技術賽項連續六屆獲得團體二等獎,工業分析檢驗賽項獲得團體二等獎3次,三等獎3次。此外,近3年來,我校畢業生對母校的總體滿意度年均95%以上,在同類職業院校中名列前茅。
3.3 師資隊伍建設卓有成效
師資隊伍是教學的基礎和教學質量的保障。化工專業群在探索和實踐基于校企合作與產教融合雙“1234”工程人才培養模式以來,為教師的發展搭建了廣闊的平臺,多層面多方位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專業能力,打造了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教師隊伍中4人獲得化工行業教學名師榮譽稱號,2人獲得河南省職業教育專家榮譽稱號,化工生產技術教學團隊為河南省優秀教學團隊,化工生產技術教研室為河南省優秀基層教學組織。這些成績的取得,為專業群的整體辦學水平提供強大的后續人才支持。
4 結語
校企合作與產教融合雙“1234”工程人才培養模式解決了“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好人”等問題,對破解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瓶頸具有積極意義和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姜海濤,王艷麗.基于產教融合的高職旅游類專業“1346”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28):92-96.
[2] 李愛英.高等院校“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創新科技,2015(10):55-59.
[3] 孫瑞寶.高職院校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J].時代教育,2017(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