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小儂
摘 要:21世紀是經濟全球化時代,面對嚴峻且復雜的多元化環境,如何優化國內金融產業體系、創新金融產品,避免金融系統性風險對國家經濟穩定、高效發展造成阻礙,現已成為界內人士研究的重點,為此該文將以此為主要研究內容,進一步探討金融系統性風險內涵及特點,望能為國家金融產業發展做出貢獻。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 金融 系統性 風險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2(b)-0252-02
近年來,為促進國內經濟發展,國內諸多產業現已在國家宏觀政策的引導下,踏上國際化發展道路。金融產業作為國內經濟發展的重要分支,在此期間也與世界金融系統建立了密不可分的關系。然而,發展實踐表明,盡管融入國際化市場,給國內金融產業的發展創造了新的機遇,可與之而來的外部風險也給國內金融系統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如何在發展之中做好金融監管、如何住金融風險底線現已成為金融行業發展中不可忽視的問題,也是國家及界內人士在中國經濟騰飛過程中必須解決的發展難題。
1 金融系統性風險概念
系統性金融風險(Systemic Risk)概念是金融行業的前沿課題,于20世紀80年代被界內學者關注,并將其引入金融風險研究體系范圍,學者們也站在不同角度對系統性的金融風險做出了定義,其中獲得國際認可的觀點主要有3種:第一,若從風險的傳播角度分析,系統性風險被定義為在一系列機構、市場的協助下,夠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同時給金融企業或其它企業帶來經濟損失的單個事件或個體;第二,若從金融機構的功能的角度分析,系統性金融風險又被視為能夠造成金融市場信息中斷或失真的突發性事件;第三,若從實體經濟角度來看,系統性金融風險又被視為能夠給其他行業企業造成巨大損失的個體或機構。值得關注的是,與非系統性金融風險不同,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出現往往是在行業發展高速且覆蓋面廣的時候,2008年爆發的次貸危機就是近年來比較典型的系統性金融風險,也正是2008年的前車之鑒,當前中國經濟正在邁向世界之時,中共中央極為關注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研究及監管,并在2017年中央會議上明確提出在國家經濟發展過程中要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由此可見國家對于系統性金融風險防范的關注。
2 金融系統性風險的特點及演進
2.1 金融系統性風險的特點
系統性、隱蔽性及傳播性時金融系統性風險的3大基本特征。作為金融性系統性風險的基本特征,金融風險的系統性與金融行業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畢竟在全國及全球范圍內不同金融產品的供應機構之間存在很強的關聯性,因此一旦其中一個機構發生危機,將在很短的時間對其他關聯行業的造成沖擊,甚至還會對邊沿行業造成前所未有的影響。在現代經濟全球化環境中,若爆發金融企業資金鏈出現斷裂,將迅速對整個金融系統造成負面影響,此時處于龐大金融系統內的所有企業均難以獨善其身;隱蔽性則主要體現在金融系統性風險的出現形式上,與其他風險不同,金融系統性風險的爆發之前往往沒有預兆,尤其是在市場化經濟環境下,可能上一秒或一天前整個金融系統都處于正常運轉過程,僅有潛在危機“浮出水面”,給人們造成巨大經濟損失以后,此時人們才意識到風險的存在,上述特征給從業者的風險預測帶來了巨大挑戰,除了系統性、隱蔽性以外,金融系統性風險之所以被界內人士及中央密切關注,在于金融系統性風險有著很強大的傳播性,而且波及范圍很廣,這種危機不僅僅會對單個企業內部帶來的不可挽回的巨大經濟損失,還會波及到許多其他實體經濟企業,甚至還會波及到其他國家,2008年次貸危機的爆發就體現了金融系統性危機的傳播性。當時除美國以外,與美國經濟有著密切關系的日本,以及諸多歐盟國家均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2.2 金融系統性風險的演進
在現代金融系統性風險研究理論體系中,學者們普遍認為此種風險的出現大致分為積累、爆發、擴散三大階段。在積累階段,金融監管機構難以從平時市場監管中看出端倪,看似平靜的市場經濟運作中,卻隱藏著巨大的潛在危機,一旦達到臨點,則會爆發一系列難以處理的問題,如供求失衡、政府負債過高等,若不及時處理此類問題將不斷發酵,讓金融系統性風險進入第二階段——爆發。發展表明,金融系統性風險的爆發一般以“金融危機”的形式走進人們視野,爆發后具有極強的破壞性且牽涉范圍極為廣泛,除了會對金融行業企業帶來經濟損失以外,實體經濟企業也無法逃避,此時社會經濟將一落千丈。與此同時,金融系統性風險則步入第三階段——擴散,此時社會諸多企業、人們的生活質量都將遭受或多或少的影響,危機的波及范圍也在此期間得到進一步擴展,甚至發展成為全球性的金融危機。
3 金融系統性風險的監管策略
在注重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今天,國與國之間的經濟往來日益密切,但與此同時金融系統性風險的爆發幾率及波及范圍也不斷增長,在此期間如何穩定金融市場,確保國家經濟穩定、高效發展,現已成為國家及界內人士關注的焦點。基于金融系統性風險的概念、內涵、特點和發展演進,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可從以下3個方面竭力規避金融系統性風險的爆發。
3.1 建立多元化的風險監管標準
在多元化市場經濟背景下,金融系統性風險的監管也應順應時代發展潮流,避免采用“單一標準”開展工作,在金融機構運營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選擇監管方式,僅有如此才能達到有效監管,例如對于杠桿率過高、資產規模較大的金融機構,可合理利用宏觀審慎工具進行監管;對于中小金融機構即可根據情況選擇微觀審慎工具進行監管,這樣更能達到效果。
3.2 時刻關注金融機構的共性風險
金融系統性風險存在很強的傳播性,畢竟即便是不同產品的金融機構之間也存在很強的關聯,為此在平時監管過中,相關部門應該時刻關注金融機構在階段性運營過程中出現的共性,尤其是外匯、利率方面,如此才能有效避免風險出現以后迅速蔓延,給其他企業造成不可挽回的經濟損失。與此同時,監管部門也應積極根據市場發展情況,不斷優化金融產業市場化發展體系及政策,為國內金融機構發展保駕護航。
3.3 引入現代化科技手段提高監管質量
在以往的金融風險管控中,法律、制度是監管部門開展工作的主要引導,也是系統性風險識別指標體系建立的基礎,對于現代化科學、技術的使用相對較少,此種發展模式并不利于多元化的市場經濟環境中的金融監管。為此,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中,金融系統監管機構在依靠法律、制度監管各大金融機構之外,也應充分發揮現代科技的優勢,利用大數據平臺提升金融系統性分線的監管質量,提高風險識別的準確度和精準度,僅有如此才能盡可能地避免國內金融產業在國際化發展過程中被系統性風險影響。
參考文獻
[1] 李永剛.系統性金融風險調查:英國經驗及啟示[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8,39(3):126-130.
[2] 王艷欣.金融系統性風險傳染機理分析[D].重慶理工大學,2018.
[3] 陸婷,張明.如何度量金融系統性風險:一個文獻述評[J]. 金融監管研究,2017(6):1-15.
[4] 董凱.金融系統性風險的國際傳遞及其影響[D].吉林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