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冬梅
摘 要:石屏縣是農業縣,農產品的資源非常豐富。“十三五規劃”提出了“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鼓勵互聯網企業建立產銷銜接的農業服務平臺,加快發展涉農電子商務”。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是我國近年來的振興鄉村的一大舉措。通過調查分析我縣電子商務發展面臨的問題,提出參考意見來我縣存在的難題。
關鍵詞:石屏縣;農村電子商務;狀況;對策
石屏縣是一個農業縣,農產品資源非常豐富,但交易的途徑少,不利于我縣農村經濟取得更好的發展。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是我國近年來的振興鄉村的一大舉措。鑒于此,石屏縣一定要積極發展農村市場,全面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市場,從而實現石屏縣農村經濟的新發展。
一、石屏縣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分析
1.電子商務平臺發展現狀
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開創了產品購銷的一種全新模式,電子商務對加快地方經濟的轉型發展將起到不可估量的影響。
(1)電商意識不斷升溫
一是網上購物人群越來越多。網上購物已從試探、好奇性嘗試過渡到時尚消費,消費者已從心理上認同和接受網購消費。二是商家具有發展電商的強烈意識。生產企業紛紛開辟產品網上銷售渠道,流通企業注重線上、線下銷售并軌運行,直接從事電子商務或從事與電子商務相關聯工作的人員不斷增加。三是電子商務已從縣城延展到邊遠鄉鎮,遍地開花之勢日益明顯。
(2)公路、物流、通信不斷完善
公路:到2018年6月,全縣公路里程達到2545.114公里,在擁有的公路里程中,國家高速公路68公里,國道90.912公里,省道120.147公里,縣道281.828公里,鄉道1171.378公里,村道778.27公里,專用道34.579公里。全縣擁有高速公路68公里,二級公路96.28公里,三級公路90.28公里,四級公路1341.555公里,等外路948.999公里,公路網密度達到每百平方公里83.8公里。全縣形成了以縣城為中心,石紅高速、雞石高速公路、國道323線、省道高二線為骨架,鄉村公路為支線,覆蓋全縣城鄉,溝通毗鄰縣市的公路交通網絡,縣城距省城昆明254公里,距州府蒙自市121公里。全縣9個鄉鎮全部通水泥路或瀝青路,所有鄉鎮、行政村通公路,100%的自然村通公路。全縣擁有農村客運線路30條,農村客運車輛163輛。全縣9個鄉鎮全部開通客運車輛,78個行政村開通農村客運班線,行政村通班車率達到67.83%。物流:石屏縣內從事物流貨運公司6家,主要集中在縣城,基本保證物流運輸。通信、互聯網:石屏縣努力實施信息化戰略,以信息化重點工程為突破口,堅持加快電信網絡建設、廣播電視網建設、計算機網絡建設,網絡設施改造升級,互聯網接入正由過去單一的寬帶接入模式向光纖接入和無線鏈接轉變。全縣互聯網寬帶用戶達19497戶,通信基礎設施建設逐年增加,建設4G基站數363個,寬帶資源已覆蓋縣城90%的區域、30%的行政村,重要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均實現覆蓋。
(3)電商企業逐年增加
目前,全縣以B2C模式參與電子商務平臺銷售的商家有105個,其構成以公司、企業、個體在“淘寶”、“阿里巴巴”、第三方交易平臺上注冊的商家為主。B2B網絡經營戶6戶,經營范圍涉及服裝、中藥材、豆制品、化妝品等產品,其中農村2戶,城市4戶。全縣境內的電子商務雖處于起步階段,但熱情不減。
(4)政府支持及時跟進
2015年石屏縣人民政府積極搶抓“互聯網+”機遇,加快推進我縣電子商務產業的發展。工信部門按縣政府要求提前謀劃全縣信息化發展,目前,擬準備與三大通信運營商簽訂信息化產業發展戰略合作協議。
2.石屏縣電子商務發展優勢
(1)農特產品豐富,外銷能力較強
石屏縣作為農業大縣,資源豐富,縣委、縣政府堅持以規模化、標準化“四種兩養”為重點方向,突出發展烤煙、生豬、水產、水果、蔬菜等傳統優勢產業,大力發展楊梅、火龍果、獼猴桃、大閘蟹等特色農業,這些特色農產品在全省聞名,部分遠銷北京、上海、福建、廣州等地。
(2)網購熱情高,在外網商群體大
我縣大量居民已通過電子商務購買商品,養成網上購物的消費習慣,同時,全縣在外從事電子商務的網商群體逐漸發展壯大,為石屏電子商務平臺建設奠定了基礎。2015年,為發揮農村電子商務中的主體作用,石屏縣供銷社與紅河州華企立方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打造具有石屏特色的農特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現與其控股公司紅河州風光旅游有限責任公司進行資源整合,把文化旅游資源、高原農業特色產品、旅游商品等融為一體。借助成熟電商平臺及自主創辦的“云南紅河好禮”電子商務平臺,以互聯網+平臺+商戶的線上線下合作模式,重在宣傳營銷石屏的高原農業特色產品、旅游商品等,為生產企業、農戶合作社服務。銷售產品有楊梅、火龍果、彌猴桃、藍莓、葡萄、干巴菌、那刀辣、楊梅酒、花椒油、泡核桃、龍武白蘿卜等本地農特產品。
3.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存在的問題
通過分析發現,我縣電子商務發展滯后,規模小、檔次低、經營散、效益差等問題客觀存在,特別是影響、制約電子商務發展的產品、物流、平臺等電子商務活動的關鍵要素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并認真加以解決。
(1)交易平臺建設滯后
一是規范的電商平臺建設尚未起步。目前正在建設的交易平臺,缺乏宣傳和知名網站的支撐,效果不佳。二是虛擬店和實體店對接不到位。規范、規模的產品展示平臺(實體店)還沒有形成,實體店和網店沒有形成對接。目前,電商企業網上交易僅憑圖片展示,消費者無法看到實體店內的真實產品,吸引不了“顧客”的關注,勾不起消費欲望。
(2)品牌優勢尚未形成
叫得響、吸人眼球的主打產品沒形成,優質的生態農產品、良好的生態旅游優勢沒有形成品牌,無人“進店觀光”,效率不高。產業化鏈條沒有真正形成,規模化集聚不到位,分散、小規模種植、生產的農產品仍占主流,專業合作社規模經營、訂單農業仍沒形成,導致網上交易農產品品牌不響亮、宣傳不到位、規格不統一、包裝不精美,沒有形成緊密規范的無縫產銷對接鏈條。專職從事電子商務人員占比少,在線交易額低,電子商務產業鏈還未形成,縣域農產品電子商務市場還處于待培育階段。
(3)物流企業弱小
一是現有物流企業規模小、力量弱、裝備差,與真正意義上的現代物流要求相距甚遠,影響了產品配送效果,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電子商務的發展。二是現有物流公司各自為陣,互不溝通合作,資源不能共享,定價不夠規范,導致物流成本過高,運營速度不快,服務質量不高,電商商家和消費者都不滿意。三是物流企業管理體制不順暢,管理機制不健全,管理引導不到位,致使現有物流企業各行其是,影響了我縣現代物流業有序、規范發展,不能滿足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現實需要。
(4)電商專業人才匱乏
由于電子商務專業性很強,不僅是經營理念的更新,更是經營方式和手段的深刻變革。毋庸置疑,發展電子商務人才是關鍵。從分析情況看,我縣電商專業人才十分匱乏,電商專業人才引進、培養工作尚未起步,促進電商快速發展與電商專業人才奇缺的矛盾非常突出,真正懂電子商務、會電商經營、善電商管理的復合型電子商務人才基本沒有,電商人才培養引進工作成為掣肘我縣電子商務發展的主要矛盾之一。
二、石屏縣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對策
1.理清發展思路,確定發展目標
(1)強化宣傳,營造氛圍
充分運用微博、微信、QQ群等新媒體進行宣傳,動員創業青年積極投身電子商務創業,摸清已從事或有意向從事電子商務創業的青年,鼓勵引導全縣廣大農村致富青年、大學生村官投身電商創業,進而實現輻射帶動的目的,在全縣范圍內形成全民電商的良好氛圍。
(2)加快網絡基礎設施建設
搶抓國家實施“互聯網+”發展戰略機遇,加快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網絡運行速度,推動光纖進鄉(鎮)村入農戶。同時,要加快推進偏遠地區村組農戶網絡入戶步伐,完善“智慧企業”等服務系統建設。
(3)整合資源,實現網絡資源共享
加快整合農科、教育、交通、文化、衛生、人力資源等社會公共服務信息資源,形成資源共享、互通互用的公共信息服務平臺。
(4)加快相關服務網點建設
積極推進網絡、金融網點到村、物流配送到村的城鄉互動、互為一體的縣、鄉、村三級服務網絡,為發展全縣電子商務增添活力。
2.培育市場主體,培植一批企業
要注重培植示范電商企業。在培育重點示范企業上應采取“兩條腿走路”的辦法。一方面,鼓勵引導本地電商企業加盟、掛靠知名大型電商企業并在我縣設立分支機構,建立緊密合作關系,通過知名大型電子商務企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帶動我縣電子商務產業發展,走借力發展之路。另一方面,大力培育本土電商企業。結合我縣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對紅河州風光旅游有限責任公司、石屏縣帥虹豆制品廠等發展較快的電商企業進行扶持和培育,促使其早日成長為我縣電子商務示范企業,通過電商示范企業引領作用促進全縣電子商務快速發展。
3.注重隊伍建設,培養一批人才
注重電商人才培訓,一方面要培養政府電商管理人才,另一方面要培養電商創業者,使電商創業者和政府相關部門認識發展電子商務的重要性、必要性、緊迫性,掌握電子商務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實現路徑,培養大批電子商務的管理者、從業者、創業者,夯實發展電子商務的人才基礎。
4.抓好傳統產業開發,打造傳統品牌
積極引導各電商企業開展電子商務探索,以“美麗石屏·一城一品”電商平臺為支撐,聚焦石屏縣農特產品的品牌優勢、良好生態、特色產業,開發以地方文化生活、特色旅游、地方特產為主體的電子商務服務新模式,打造服務農村青年新網絡的“一村一電”商務平臺。圍繞石屏縣優勢名優特產品,發展電子商務,形成規模生產(種植、養殖)、規模加工、規模營銷格局。要著力打造“石屏生態產品”統一品牌,從而做大特色優勢產業,做實優質品牌產品,做強特色電子商務,把我縣資源優勢、生態優勢、產業優勢變成經濟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