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改革深化和經濟社會加速轉型、社會利益格局大幅調整,基層群眾的社會矛盾出現了復雜化、多元化、激烈化的發展趨勢,如何創新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體制,已成為社會治理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課題。近年來,山東省樂陵市依托市、鄉、村三級網格服務平臺,創新管理,化解矛盾,整合資源,完善服務,社會治理調處功能和成效顯著,群眾安全感、滿意度、幸福感明顯上升。
關鍵詞:基層社會矛盾;多元化解;預警預防
及時有效預防化解基層矛盾,是加強群眾與黨委、政府聯系的一條重要紐帶。特別是隨著改革不斷深化、群眾的維權意識逐步加強,部分群眾利己觀念有所抬頭,基層群眾的社會矛盾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對基層社會治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對此必須主動適應積極作為,創新工作方法,積極預防和化解基層社會矛盾。
一、當前基層社會矛盾多發的原因
1.從經濟發展新常態看
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勞資糾紛、債務糾紛、勞動保障、征地拆遷、金融詐騙、非法集資、民間借貸等引發的矛盾糾紛呈增長趨勢,另加之涉改、涉軍、涉解等歷史遺留問題,新舊矛盾碰頭疊加、相互交織,處理難度非常大,稍有不慎極易引發群體性事件。
2.從社會發展新趨勢看
一是社會結構再度調整,社會流動性、開放性日益增強,流動人口、刑釋解教等特殊人群增多,隨之帶來的管理壓力增大。二是網絡虛擬社會對現實社會的影響越來越大,互聯網的組織動員能力、虛擬性和隱蔽性、發酵器和放大鏡功能越來越強,并成為涉警、涉法輿情事件的主要發源地和擴散地。三是人們的思想意識、價值取向、道德觀念呈現多元化轉變,部分群眾心態浮躁、心理失衡甚至演變為對社會的不滿,極易引發各種社會問題甚至個人極端事件。
3.從人民群眾新期待看
隨著人民群眾民主意識、權利意識、尊嚴意識不斷增強,人民群眾要求信息安全、隱私安全、環境安全;同時,不同社會階層和利益群體追求利益多樣化,比如在村級換屆選舉、村務管理、物業問題中引發的矛盾不斷增多,非正常死亡事件已成為誘發群體性事件的新熱點,群眾工作凸顯了新的特點和新的變化。
4.從主觀上分析看
基層社會矛盾多發的根本原因是群眾反映的一些合理訴求沒有得到徹底解決。一是思想重視不夠。有的不是按照“事要解決”的要求對待信訪事項,而是求一時平穩,重一時救急,沒有把力量真正放在矛盾化解上,把小事拖大、大事拖難。二是工作落實層面上存在不足。一些關系群眾利益訴求的部門,沒有真正依法依規按政策、誠心實意地去辦理,在辦理的過程中應付了事、敷衍塞責。三是社會管理機制存在不足。在如何暢通群眾利益訴求表達渠道、如何落實各個方面權益保障機制,如何健全社會的法治輿論環境,如何做好群眾的思想教育疏導工作,加強基層基礎工作,還存在諸多問題。
三、當前做好基層信訪維穩工作的對策
1.創新管理重心下
依托市、鄉、村三級網格服務平臺,推進城鄉網格化管理。重點在社區(村),關鍵在鄉鎮(街道),核心在黨的領導,通過這一載體,發揮基層組織在推動發展、維護穩定和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團結群眾的核心作用,使之真正成為堅強的戰斗堡壘。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把社會治理工作下沉到網格,觸角延伸到網格,強化網格員和黨建特派員的主體作用,促進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
2.借勢借力化解矛盾
充分利用“網格化管理”中各類公共資源整合的優勢,分層、分類、分級解決居民所需、所盼、所急的各類社會矛盾問題。對群眾反映的一般問題,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依法、及時、就地解決問題與疏導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及時調處解決;對反映的重大疑難問題,通過黨政領導定期接待群眾來訪、領導下訪、約訪和領導包案等形式重點解決。真正實現群眾信訪事項“樁樁有人管,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做好矛盾糾紛排查化解、信訪服務、社會治安、群防群治、社區矯正監管等工作,落實重點人群、社會組織等重點領域管理服務措施,發現重大隱患及時上報,使信訪案件、群體性事件、刑事案件總量、嚴重刑事犯罪得到有效控制。
3.排查調處抓好源頭
借助“網格化”管理工作矛盾排查調處工作機制,形成以塊為主、條塊結合、全覆蓋、無縫隙的信訪排查網絡,做到“網格隨時排、社區(村)日日排、鄉鎮(街道)每周排、全市月月排”,對各種可能引發信訪問題和影響社會和諧的矛盾糾紛、苗頭隱患開展經常性的滾動排查,在重大政治活動期間和重要節慶等敏感時期開展重點集中排查,隨時了解、發現、掌握各類矛盾糾紛和信訪苗頭。建立矛盾糾紛排查臺賬制度,做到任務明、制度嚴、責任實、臺賬清。
4.掌握政策依法辦事
利用“網格化”工作的精細化、規范化等特點,搭建起黨和群眾的“連心橋”。一建立上下結合的互動治理機制,第一時間掌握民情民意,把管理和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打通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切實做到“人到網中去,事在格中辦”。二進一步拓寬公眾參與的渠道和途徑,創新公眾參與方式,積極引導志愿協會、中介組織、居民協會等力量參與到網格中,逐步實現社會治理“自上而下”向“上下互動”的轉變。三加強對網格內信訪群體的服務和管理,積極教育、引導基層群眾以合法理性的方式、通過正常的渠道表達利益訴求。
作者簡介:
張燕(1970--)女,山東省樂陵市委黨校高級講師,研究方向:黨的建設、三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