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紅
摘要:國家對財政預算管理制度進行改革,并對其進行了新的總體部署,對事業單位的預算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具體、明確的指出事業單位財務的監督和管理工作,必須要符合國家預算管理改革的總體要求。由于實施了政府采購、部門預算以及國庫集中支付等措施,使得我國財政支出的管理體系得以完善和發展,并有效提升了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率??墒菍τ谑聵I單位而言,由于長期存在的一些問題,致使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和全面預算難以有效開展,所以,事業單位急需建立以預算為核心的財務管理體系?;诖耍疚膶ξ覈聵I單位如何更好的開展全面預算,提升財務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進行了全面的討論和分析,希望幫助我國的事業單位對財務實現更好的管理,實現自身的長遠、健康發展,同時提升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率,實現保值增值。
關鍵詞: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預算管理
一、事業單位建立健全以預算為核心的財務管理的意義
國家財政體制改革經過十多年歷程,已基本形成了以部門預算管理為核心的公共財政體系。事業單位建立以預算為核心的財務管理體系有利于更好的配合國家財政體制改革,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一直以來,國家財政預算管理改革就對事業單位有明確的要求,即要求財務監督與管理方式必須創新,執行力度必須加強。二是有利于配合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的完善。事業單位實行全面預算管理是對財務監督管理的完善,是內部控制體系制度完善的必要途徑。三是優化事業單位資金支出結構,完善其資金統籌的需要。一般來說,事業單位的收入來源來自各方各面,既有財政的也有非財政的,還有國家專項資金等。因此,為了在源頭上優化支出結構,科學安排資金支出,就必須加強事業單位資金預算管理。第四是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的需要。資金的使用效益需要財務監督進行保障,財務監督作為預算管理的重要一環,樹立財務監督管理的成果意識和效益意識是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的要求所在。最后則是提高事業單位管理水平的需要。全面預算在編制、控制、計劃、執行、監督等環節都發揮著積極作用,建立以預算為核心的財務管理體系是規范事業單位資金事業,提高管理水平的要求,也有利于促進業務流程的通暢,防止廉政風險。
二、強化以核算為中心的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體系的構建措施
(一)完善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機構,認識預算的重要性
構建并且完善事業單位的全面預算管理機制,在此基礎上,相關的管理人員要不斷提高相關認識,調動和提高單位各部門以及全體員工的積極性,增強員工參與到預算編制工作當中的積極程度,使其認識到自身與預算目標的執行息息相關。首先,相關的預算管理層作為預算管理工作的最高決策層,負責人通常是由單位的主要領導人員負責,組織內部的成員主要是單位內部各個主要部門的負責人構成,主要負責相關規章制度的審閱和批準、單位預、決算的審批、單位預算調整方案的審批等較為重要文件的審批工作。其次,財務預算管理體系的辦事機構主要由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擔任著單位各項預算工作的組織、分配以及協調工作。主要負責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和落實,單位預算的編制、執行以及協調,各類財務報表的統計,單位政府部門的采購工作等。最后是預算管理的具體執行部門,該部門的組成構成主要是單位內部的基層部門,這一部門主要負責測算本部門的基本年度預算支出,收支的預算需求,并且根據相關的規定要求,測算部門的需要計劃除基本支出年度預算的每類支出。同時要確保預算計劃得到有效落實,從而實現績效目標。
(二)健全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管理制度,保障管理的有效進行
根據國務院出臺的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等要求以及新預算法的規定,按照單位預算制度以及相關環節的要求,要不斷的健全財務預算與管理、資產管理、政府采購等環節的規章制度,健全規范、公開透明的預算管理制度,從而防止廉政風險的出現。一個完整全面的規章制度,是事業單位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基礎保障。預算管理辦法需要設立獨立并且明確的預算管理職能的決策機構,同時明確預算管理的體制和每個人員的職責。另一方面,要提高預算管理信息的公開透明信息,提高信息公開的職能,使公開透明的形式達到對財務的管理起到監督以及約束的目的。
(三)做好全年收支計劃,增加支出預算的科學合理性
第一,要確定單位的預算編制口徑,制定出科學規范的預算計劃。收入預算以及支出預算共同構成了單位的全面收支預算,將每一筆收入以及支出都要進行預算的統一管理,實現科學安排。上一年的結轉、收入以及當年的實際收支情況作為制定收入預算的根據,排除掉一些特殊的一次性收入因素,將政策性、管理性等情況以及收入變化的呈現趨向都進行充分的考慮,從而制定當年年度收入計劃。其他的相關部門給出非財政收入計劃,在獲得領導小組的審核通過后在將其加入到單位收入預算當中。
第二,在制定事業單位年度收支計劃時,需要注意時限的把控以及流程的規范性。按照上級部門的要求,在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共同安排下,進行自下而上的編制。在這一整個過程當中,需要了解和認識預算編制的指導思想、相關原則以及要求,同時對于一些重要、關鍵的信息,需要對此完成溝通協調工作,以此保證預算的正確性。
(四)落實預算責任制度
落實預算責任主要有三點:首先是落實預算執行責任。預算執行責任落實的基礎是對預算的分解,即對批復后的預算按單位內部計劃進行分解并落實具體到具體負責人??偟膩碚f,單位作為預算總負責人;財務部門作為預算執行監督主體,協調資金的支出與使用的規范;而業務部門則是執行主體,保障目標的推進按預算進行。其次是對預算要剛性約束,建立健全單位的審批制度,要做到花錢有預算,沒有預算不能花錢。對任何超預算支出、無預算支出及改變預算方案都要進行審批審核。最后是對預算調整進行嚴格控制,在預算下達后,除自然災難等不可抗因素之外,一般不作出更改。即使需要調整也要按規定進行報批,嚴格按照程序進行,不能自主對項目進行調整、不能私自挪用剩余預算資金等。
(五)加強財務管理監督和風險防控
以預算為核心的財務管理體系建設其基本保障是加強財務執行監督,加強財務制度能有效防范廉政風險。隨著互聯網的進步,事業單位可以利用互聯網對項目申報到預算執行及績效運行等進行全方位的、實時的有效監控。從之前的事后檢查轉變為事前監督,能對預算執行偏差做出及時的調整,從而提高預算安排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同時,要發揮內部檢查審計部門的監督作用,對單位事務進行公開,包括財務的預算決算公開、預算執行公開、單位年度計劃公開、單位三公經費的公開、單位對設備采購和服務采購的公開等,自覺接受群眾社會監督,從而提高財務管理體系的公信力,防范廉政風險。
(六)科學績效評價及運用
財政部在推進中央部門預算績效管理時做出了有關要求,總結起來就是“花錢比問效,無效比問責”十字方針。事業單位要建立健全績效管理及科學評價制度,改變從前花錢有根據,花錢有流向而不重視有績效的局面,做到預算績效管理“三化”,即常態化、規范化和制度化。加強績效評價要完善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機制,包括對預算目標的評審、預算執行的績效監控和執行結束后的績效自評及單位評價工作。根據績效管理機制,要嚴格執行績效問責機制,對不達標任務管理者進行批評懲罰,提高單位內部成員的責任意識,同時,也要進行科學的獎勵制度,提高單位的工作積極性??茖W績效評價制度的建立運用有利于得出科學的評價結果,從而對支出結構調整和預算調整做一個較為科學的參考數據。
三、總結
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財政支出及預算都做了重要部署和調整,這也是政府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提高財政支出績效、科學財政預算、加強財政管理是建設重點。對于事業單位來說,提高預算管理的認識,完善預算管理的制度建設,健全預算執行及預算監督、預算績效評價是構建以預算管理為核心的財務管理體系重要內容,也是事業單位工作持續有效開展的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郭俊武.事業單位以預算為核心的財務管理一體化信息建設[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7 (07):56-57.
[2]李金躍.事業單位預算管理與內控制度[J].財經界(學術版),2016 (10):127 +164.
[3]馬建軍.淺議企業預算管理信息化系統的構建設想[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6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