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蝶 郭玉玲 胡璇 陳伯如

摘 ? ?要: 作者針對高校圖書館科普圖書采購這一主題,梳理了科普圖書的定義、范疇及借閱現狀,探究了目前高校圖書館科普圖書采購工作中存在的難點,并結合在崗工作經驗及對武漢兩所“雙一流”學科建設大學的問卷調查數據提出高校圖書館科普圖書的采購策略。
關鍵詞: 高校圖書館 ? ?科普圖書 ? ?圖書采訪
高校圖書館服務的對象為高校教師與學生,其信息需求表現比社會讀者更專業、多元化,為了提升師生讀者的科學素養與文化知識,科普圖書是圖書館館藏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科普圖書可以拓寬師生課外的求知視野、激發科學興趣、促進創新意識的培養。目前出版科普圖書種類繁多,高校圖書館如何對科普圖書進行合理、科學、高效的圖書采訪工作是本文研究的重點。
1.高校科普圖書館藏范疇及借閱現狀
1.1科普圖書定義及范疇。
關于科普圖書的準確定義仍然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狹義定義中科普圖書是只限于自然科學知識方面的通俗讀物,如天文、地理、物理、化學之類[1],廣義的科普圖書在此基礎上,還包括各類實用技術類圖書,部分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方面的圖書,以及涉及人們日常生活的各類知識性圖書。雖然科普圖書的范圍沒有清晰劃分,但大多數學者都認同劃分標準是有彈性的[2]。本文所指科普圖書是指符合高校館藏要求的以自然及社會科學知識為內容,通過通俗易懂的表達形式提高閱讀者知識素養的圖書,即不僅僅限于自然科學方面的圖書,只要同時具有通俗性及專業性的圖書就是本文的研究對象。例如藝術方面的書在狹義定義中不被認為是科普圖書,但是只要它通過通俗的方式向公眾普及藝術知識、傳播藝術思想、弘揚藝術美感、揭示藝術與社會關系,在本研究中就將其納入科普圖書范疇。
1.2科普圖書在武漢理工大學借閱現狀。
近些年來,我國科普圖書發展迅速,在出版種類、數量、質量等方面都有很大提升,同時高質量、適合高校館藏的科普圖書越來越多,但科普圖書涉及眾多學科,分布較為復雜,很難通過題名、作者、索書號等MARC字段把科普圖書從高校圖書館藏中剝離出來進行全面分析。因此,為了探究科普圖書的借閱現狀,本研究隨機選取2015年、2016年、2017年武漢理工大學圖書館的圖書驗收單各兩單,根據這六個驗收單每本書marc信息中的圖書摘要人工區分出科普圖書,再通過系統統計查詢科普圖書的借閱次數并與非科普圖書的平均借閱次數進行對比,發現有四個驗收單的科普圖書平均借閱次數高于整個驗收單的平均借閱次數,這也說明了對科普圖書采訪進行研究的必要性。
2.高校圖書館科普圖書采購存在的難點
2.1科普圖書出版總量大、讀者重點需求采訪類目不明確。
根據科技部發布的全國科普統計數據,2006年—2015年科普圖書出版種類及發行數量均有大幅增加[3]。龐大的采訪數量和指標要求讓圖書采訪工作耗時和復雜,加之對讀者閱讀需求了解不深,采訪工作很難滿足其針對性的需求。同時,高校圖書館采購科普類圖書與專業性強的專業圖書的側重點不同,專業書更側重于全品類收藏,保證高校師生的學習、科研需要,對于借閱率往往要求不高。科普類圖書更重于用,圖書館購買科普類圖書更希望讀者多借閱這類圖書,對借閱率有更高的期望。這就要求采訪人員在購買科普類圖書時甄選精品,確定讀者喜愛的重點類目加以重點采購,目前讀者重點需求的科普圖書類目并不明確。同時,讀者對于本專業與非本專業科普圖書的需求是否有明顯差距有待調研。
2.2常規征訂方式容易漏訂、少訂部分優秀科普圖書。
目前許多高校的新書訂購方式主要是根據中標書商發送的marc數據進行采購,再輔以現場采購補充[4]。采訪人員在新書marc數據選購過程中,通常會根據中圖法按A-Z排序順序選購,這種訂書法通常會略過自己學校沒有的學科類目圖書,例如某學校沒有醫學、生物學專業,其圖書館對于R、Q類的圖書的采購量通常是很少的,采訪人員在采購系統中訂書時也不會對分類在R、Q類的圖書仔細甄選,這樣就會漏訂部分優秀科普圖書。
2.3獲取優秀科普圖書信息資源的渠道不明,采訪人員知識素養有待提高。
如今,圖書采訪工作不斷朝著信息化和多元化的方向發展,讀者的閱讀需求呈現多樣化的趨勢,這就對圖書采訪人員知識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科普圖書相比專業書更重于“用”的特性,如何獲取優質、受讀者歡迎的科普圖書的信息資源是困擾目前高校圖書館科普圖書采購的問題。一方面,新媒體的蓬勃發展使人們獲取圖書信息的渠道大大增加,采訪人員獲取圖書信息的主要渠道仍然是書商、出版社發送的書目信息,多渠道獲取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另一方面,采訪人員往往是單一學科背景,難以做到對多學科科普圖書具有高敏感性。
3.問卷調查與分析
針對目前高校圖書館科普圖書采訪存在的問題,本研究希望通過問卷調查了解讀者對科普圖書的重點類目需求情況,讀者對于本專業與非本專業領域科普圖書的需求差異情況及讀者獲取科普圖書信息資源的渠道,以為目前的科普圖書采訪工作提出優化策略。本研究的調查問卷是利用問卷星在線問卷平臺通過QQ、微信兩個社交軟件發放問卷,調查對象在手機或電腦上在線填寫,由于問卷星問卷需要所有題目填完才可以提交,所有問卷完成率都為100%,經檢查未發現全選同一選項的無效問卷。
3.1樣本情況。
本次問卷調查主要填寫對象為武漢理工大學及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在校學生,共計發放問卷250份,其中男生124人,女生136人,分別占比47.69%、52.31%,男女比例較為均衡。受訪學院包括文法學院、機械工程及藝術與設計學院,包括人文、藝術及理工類學科,覆蓋學科面較全。本科生在讀173人,占比為69.2%,研究生在讀77人,占比為30.8%。
3.2問卷分析。
3.2.1讀者重點需求采訪類目
為了確定讀者對科普圖書的重點需求類目,筆者選取了中圖分類法中科普圖書出版量較大的類目作為問卷選項,包括B(哲學、宗教)、C(社會科學總論)、D(政治、法律)、F(經濟)、G(文化、科學、教育、體育)、H(語言、文字)、J(藝術)、K(歷史、地理)、N(自然科學總論)、O(數理科學和化學)、P(天文學、地球科學)、Q(生物科學)、R(醫藥、衛生)、T(工業技術)、X(環境科學、安全科學)共15類。
本題需求度從1到5代表需求度從低至高,平均需求度為3.54,本次問卷調查讀者最感興趣的科普圖書類目前五名是K類(歷史、地理)、N(自然科學總論)、J(藝術)、O(數理科學和化學)、F(經濟)。通過進一步交叉分析,發現有部分類目的科普圖書需求存在明顯性別差異,其中J藝術類男生需求平均分為3.63,女生為4.19。O類數理科學和化學類男生需求平均分為3.99,女生為3.34。T工業技術類男生需求平均分為3.92,女生為2.81。總體而言,男生對科普圖書的需求略高于女生,這一表現在自然科學類目上尤為明顯。學歷方面,通過交叉分析發現本科生對幾乎所有類目科普圖書的需求都高于研究生。
3.2.2讀者對于本專業與非本專業領域科普圖書的需求差異
本題需求度從1到5代表需求度從低至高,本次調查結果顯示讀者對于本專業與非本專業領域科普圖書沒有明顯的需求差異,非本專業科普圖書的需求程度為4.23,略高于對本專業科普圖書的需求程度3.98,其中研究生對本專業科普圖書需求程度大幅低于本科生。
3.2.3讀者獲取科普圖書信息資源的主要渠道
調查結果顯示讀者渠道利用率由高到低為老師、親友推薦(69.23%),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平臺(67.69%),知乎、百度知道等網絡問答社區(63.08%),豆瓣讀書等讀書網站(47.69%),京東、亞馬遜、當當等圖書銷售平臺(36.92%),傳統媒體(報紙、電視等)推薦(26.15%)。可以發現除了老師、親友推薦這一渠道外,讀者更傾向于利用網絡渠道獲取科普圖書信息資源。
4.高校圖書館科普圖書采購策略
4.1確定重點采購類目。
根據問卷調查數據,K類(歷史、地理)、N(自然科學總論)、J(藝術)、O(數理科學和化學)、F(經濟)是兩校讀者需求度最高的五個類目,B(哲學、宗教)、D(政治、法律)是讀者需求度最低的科目。確定了重點采訪類目及合理復本數量后,高校圖書館采訪人員應將有限的經費集中投入到幾個需求度高的類目中,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經費不足與圖書價格不斷增長的矛盾,有助于提升圖書借閱率,更好地滿足讀者需求。根據前文問卷數據,讀者對本專業及非本專業圖書的需求程度無明顯差異,因此對于高需求類目的圖書,無論本校開設相關專業與否采訪人員都不能直接略過,需要對該類目仔細甄選。
4.2確定合理的副本數量
確定了重點采訪類目后,確定合理的副本數量也是科普圖書采訪工作中的必要一環。現在全國很多高校是多校區辦學擁有多個圖書館,且有些學校各館之間的距離較遠,通常分校區圖書館會根據自己校區的專業分布確定來館藏類目重點。以武漢理工大學為例,它是典型的多校區多圖書館高校,共有南湖圖書館、西院圖書館、東院圖書館和余家頭圖書館四個主體館,由于其管理學院、經濟學院位于南湖校區,因此F(經濟)類專業圖書通常副本量為1-2本,典藏分配以南湖圖書館為主,余家頭圖書館為輔。但根據前文調查,讀者對于本專業科普類圖書與非本專業科普類圖書的需求差別很小,對于需求度較高的科普類圖書不應該按照同類專業書的標準確定副本,應該盡量滿足各校區讀者的需求,對于需求量較小類目的科普圖書則可以保持小副本量。總的來說,對于讀者需求度高的類目可以按照多品種多副本的原則進行采訪,需求度低的科目可以按照保證品種但少副本的原則進行采訪。
4.3采訪人員應提高信息素養,多渠道獲取科普圖書信息。
信息網絡環境中,科普圖書信息資源持續激增,從前文可知,除了親友、老師推薦外,讀者獲知科普圖書信息資源的主要渠道主要還有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平臺及知乎、百度知道等網絡問答社區。圖書采訪人員不能被動接受信息,而要主動獲取信息,要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提升信息檢索、信息獲取能力。社交平臺方面以微博為例,微博上活躍著植物、動物、博物學、古生物、天文、地質等各個門類的科學科普人士的認證賬號,這些賬號持有者很多有相關領域的專業學術背景,2017年微博“十大科普大V”中,粉絲數量達500萬以上的有3人,粉絲數量達100萬以上的有7人,這些大V通常會發布及轉發新出版的高質量科普圖書信息,同時部分大V本身就是科普作者,例如“無窮小亮”賬號運營者《博物雜志》編輯張辰亮就編寫了銷量不俗的《海錯圖筆記》,本館了解到這一信息后也進行了訂購,該書目前借閱情況良好。采訪人員多關注這些賬號可以大幅降低漏訂新出版高質量、高熱度科普圖書的概率。知乎是近幾年最炙手可熱的網絡問答社區,有許多關于圖書推薦問題的高贊回答中都提到了多本科普圖書,采訪人員可以通過關注這些問題獲取大家認可度高的經典科普圖書,并對館藏查缺補漏。
參考文獻:
[1]中國科普研究所.2002中國科普報告[M].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2002.
[2]馬俊鋒,高宏斌.數字時代科普圖書的界定分類及統計研究概況[J].科普研究,2017,12(5).
[3]張志強,朱宇.創新科普圖書出版,助力科普事業發展——2016年中國科技圖書出版現象回顧[J].科技與出版,2017(2):20-24.
[4]梁焰.高校圖書館圖書采訪工作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圖書館論壇,2006(02):16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