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成華
摘要:由于受到了學生綜合素質水平、教學資源以及教師能力差異的制約和影響,農村初中語文教學在教學方法、內容設置、指導思想和教學理念上存在眾多問題,從而導致了農村初中語文教學質量不佳,學生的語文知識學習受到阻礙,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能力受到影響。針對上述出現的諸多問題,本文從提高農村初中語文老師的素質、改變應試教育的教育理念、加強學生創新性思維的培養以及進行課程改革改進教學方法等方面提出相應的針對性對策和建議,推進農村初中語文教學與素質教育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語文;素質教育;農村教學
自1993年我國開始實施素質教育以來,該措施為中小學的教育指明了方向。學校教育要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全面提升學生各項素質的綜合發展。素質教育經過20多年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廣泛的開展和落實實施,在農村初中語文的教學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語文作為學科之源,在整個學科教育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可以傳承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但是,農村目前初中語文教育仍然存在很多問題,而農村語文教育的落后是農村整體教育落后的關鍵。因此,對農村初中語文教學的現狀、原因進行分析以及研究改善這種現狀的策略非常有必要。
一、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法與素質教育的理念不匹配
雖然國家一直在提倡素質教育,但是考試成績依然是衡量學生學習情況的標準,教師課堂講課多采取“一言堂”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師生缺少互動和學生主動提問的環節。學生和老師只是一味地追求分數,這是應試教育的必然結果。這種教學方式方法使得教師教的辛苦,學生也學得費勁,教師一直是課堂的主角,學生跟著老師的思路,固定模式和思維,這樣導致的是教學質量低下,學生學習效果不佳。
(二)應試思想頑固,素質教育的貫徹實施不到位
長期以來,應試教育在中國尤其農村愈演愈烈,老師習慣于應試教育的教學模式,教學圍繞課本大綱展開,對于課外知識以及學生課堂自我思考只是蜻蜓點水,不能很好地關注和重視,唯分數和標準答案是從,缺乏新穎的觀點,套用考試試題的模式,考試內容考什么就教授學生什么知識,急功近利。在這種背景下即使素質教育已經提出多年,但考試成績依然是衡量老師教學質量和水平的標準,這就導致了學生思維的固化,使素質教育得不到落實。
(三)對語文學科的內容把握欠缺
國家提出教育興國戰略,大力發展教育,教師水平也逐步提高,各類學校對于教師的素質以及學歷要求也不斷提高,但是由于農村環境相對較差,教師招聘素質上有所欠缺,農村語文教師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教學思想陳舊,教師間缺乏教學交流與學習,一味的走老路機械訓練,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理不清教學目標,處理不好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之間的關系。語文作為所有學科之源,具有人文性,也是基礎性學科,需要教師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進行連接整合,但是很多教師把這兩個方面獨立開來看做是兩個方面,忽視了語文基礎學習能力的培養。
(四)教師素質和能力還有待提高
大多數農村初中語文老師的專業性不強,整體素質較低,不能很好的滿足和適應課程改革的要求。農村初中語文教師隊伍中的本科師范畢業生比例相對較低,教師們對于教育研究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缺乏開拓和創新精神,跟不上現代教育改革的步伐。在教學中對于學生能力和素質的培養缺乏整體的思考,只是追求片面的成績,在教學中對課本以外的內容僅僅是蜻蜓點水的提到甚至直接忽略。
二、農村初中語文教學向素質教育轉變的措施
(一)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國家大力發展人才,提出培養創新性人才戰略,所以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首先要轉變教學觀念,落實素質教育,做到素質教育與創新相結合,改變學習為了中考,考試單純為了升學的觀念,樹立素質教育的理念。另外還需要師生之間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課堂上老師提出問題,學生能夠自由發揮;同樣學生也可以對老師傳授的內容提出質疑和疑問,說出自己的觀點和意見,教師進行詳細的回答。改善原來單純的由老師提問按照標準答案作答的現象,這樣才能有利于學生創新性思維的培養。
(二)改革教學方式,貫徹落實素質教育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轉變教學觀念,切實落實素質教育。由于受到升高中參加中考壓力的影響,導致學生學習一心只為中考,首先老師應該摒棄學習完全為了中考的這種錯誤觀念,做好素質教育和引導學生提高創新能力相結合,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實施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
初中是學生在學習生涯中頗為重要的環節,在初中語文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樹立人生觀和價值觀,注重學生本身人文精神的培養和教育。農村初中語文課堂需要老師將文化知識滲透到語文的學習中,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教師在語文課堂的教學中,要注意學習材料的選擇,選取古今中外優秀的文學作品作為范例,盡可能多的與學生分享體現中華民族內涵和優秀文化的文章,潛移默化地融入到學生的學習中去,將學習內容與時代需求接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徹。
(三)提高教師團隊的整體素質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知識也在不斷的更新,一方面農村初中語文教師受到學歷、地理環境和交通的限制,不能像城市里的老師那樣方便參與各類教學研討,另一方面農村中學對于語文的教育不夠重視,缺乏資金的支持和課程的保障。所以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利用手中資源,在工作之余利用網絡和繼續教育的方法不斷為自己充電,進行專業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自身水平和知識層次。農村初中學校也要注意在招聘過程中提高教師的錄用標準,改變常規的唯分數論的考核標準,加強對語文學科的重視程度,鼓勵語文教師之間多交流學習,組織教育外出培訓不斷充實提升教師水平;政府層面可以出臺相應的補貼和鼓勵政策,吸引廣大人民教師到基層教育中去到農村教育中去。
(四)積極開展課外活動
生活處處皆語文,所以說第二課堂對于語文知識的學習很大益處。因此要積極開展課外活動,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課外活動可以把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拓寬學生的學識和眼界,激發興趣。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形式多樣的課外及課前活動,例如小園地作文展示、詩歌朗誦、閱讀比賽、故事會、影視欣賞等。讓學生知道語文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引導學生勤寫作勤觀察,將語文與生活緊密結合。
結束語
隨著素質教育以及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農村初中語文教學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應當引起我們的廣泛關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是一個艱難且緩慢的過程。這需要農村語文教師們不斷的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對教學方法和教學思路進行深入且不斷的研究。農村初中語文教學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路長且艱,但是只要廣大教育工作者能夠持之以恒,付諸實際行動,堅持不懈努力走在教學改革的前沿,實現農村初中語文教學的素質教育將不是夢想。
參考文獻:
[1]羅永剛.淺談農村初中語文教學現狀及有效對策[J].語文課內外,2019,(3):62.
[2]林和成.核心素養視角下農村初中語文教學策略探究[J].語文課內外,2018,(36):266.
[3]葉永平.新課改背景下農村初中語文有效教學研究[J].速讀(中旬),2018,(3):60.
[4]萬青.農村初中語文教學與素質教育探討[J].新一代,2018,(2):123.
[5]祖正琴.淺議農村中學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J].都市家教月刊,2015,(3):35.
[6]余婷.試分析現階段農村初中語文教學現狀及對策[J].速讀(下旬),2017,(1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