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祥輝 馬繼剛



[摘要] 產業融合是推動產業創新發展的動力之一,體育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是“旅游+”和“+旅游”的生動實踐。文章基于北京市和貴州省2013~2017年的面板數據,首先構建了旅游產業和體育產業評價指標體系,然后利用熵值法計算得出各指標的權重,結合耦合協調度模型研究兩個產業之間的耦合關系,進一步分析不同區域間兩個產業耦合協調水平的差異。研究發現:旅游和體育兩個產業的綜合發展指數在北京市和貴州省存在明顯差異,且北京市和貴州省兩產業間耦合協調發展水平仍較低。為此,本文提出因地制宜加大投入力度,優化產業發展環境,建設專業人才庫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 體育產業;旅游產業;耦合協調
[中圖分類號] F592. 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694(2019)06-0026-11
[作者] 劉祥輝 碩士研究生 云南財經大學旅游與酒店管理學院 昆明 650221
馬繼剛 教授 云南財經大學旅游與酒店管理學院 昆明 650221
一、引言
近年來,旅游消費需求日趨多元化,越來越多的旅游者追求健康、參與性強的旅游方式,體育旅游獲得快速發展。與傳統觀光旅游相比,體育旅游對于豐富旅游產品體系、拓展旅游消費空間、促進產業融合與創新具有明顯的拉動作用。201 9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先后發布《體育強國建設綱要》(國辦發[2019]40號)和《關于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9]43號),強調鼓勵體育與旅游融合發展,明確提出要通過探索將體育旅游納入旅游度假區等國家和行業標準、實施體育旅游精品示范工程,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體育旅游精品線路和賽事以及示范基地等一系列措施來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體育與旅游兩大產業融合發展能為彼此帶來“雙贏”的效果,知名旅游目的地可為體育賽事舉辦提供“地氣”,體育賽事又可為旅游目的地吸引大量游客,帶動就業和旅游消費,促進旅游基礎設施完善,提升旅游目的地知名度。“體育旅游(Sports tourism)" 一詞由英國學者Anthony于1 96 6年在為英國健身休閑顧問委員會撰寫的題為“體育與旅游”一文中提出,此后,許多學者開始涉足這一領域的研究。Margaret J Daniels (2004)就體育旅游的收入效應進行了評定。[1]Weed M.E.(2006)關注了體育旅游者的動機與決策研究。[2]盧長寶(2011)利用產業價值鏈的分析方法將體育與旅游產業相對接的物質基礎歸納為“體驗需求、資源共享、關聯互補、產業鏈延伸”四個層面。[3]江廣金(2013)在分析體育、旅游兩大產業各自特點的基礎上提出了滲透融合、重組融合、延伸融合三種可操作的產業融合方式。[4]劉曉明(2014)認為可通過政府、企業與市場的推動形成滲透型融合、重組型融合和延伸型融合三種有效途徑,從而促進體育與旅游兩個產業的融合發展。[5]林勇虎(2016)認為體育與旅游產業融合、協同創新的前提是兩產業間的關聯度。[6]鐘菊華(2015)、葉晨曦(2017)、蘭順領(2018)等學者分別對四川、河南、安徽等地體育與旅游產業的融合模式進行了研究。[7-9]整體上講,學者們對體育與旅游產業的相關性做了大量研究,但大多屬于定性分析,對于兩產業之間存在的耦合關系鮮有涉足。本研究基于北京市與貴州省兩地體育與旅游產業的面板數據,綜合運用熵值法,構建綜合評價指標體系以及耦合協調度模型,分析兩地“體育一旅游”產業的耦合協調性時空演變特征及其差異,以期為我國體育與旅游產業互動發展提供參考。
二、體育與旅游產業耦合原理
“耦合”一詞來源于物理學,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體系間的相互作用彼此影響的狀態。[10]耦合度能夠描述系統或要素彼此間相互作用影響的程度。從協同學的角度看,耦合作用和耦合程度決定了系統在達到臨界區域時從低級走向高級、簡單走向復雜、無序走向有序的過程。[11]這一過程的關鍵是系統內部各要素間的協同作用,而耦合度反映了這種協同作用的度量。旅游和體育兩大產業通過各自的耦合要素產生的影響程度即為旅游與體育兩大產業的耦合度。大量實踐表明,體育與旅游兩大產業存在耦合關系,它們在促進經濟發展、完善相關設施建設、升級服務質量與功能、擴大地區知名度等方面相互作用,彼此影響(詳見圖1)。
本文選取北京市和貴州省作為研究區域,兩地擁有不同的地域環境和產業發展基礎,考察兩地體育一旅游產業協調發展水平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北京市是全國政治、文化、國際交往與科技創新中心,體育基礎設施完善,經濟實力和居民健身意識強,運動旅游消費占比較高。北京市曾舉辦過第一、二、三、四、七屆全國運動會,第十一屆亞運會,第二十一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第二十九屆奧運會及殘奧會,第九屆國際泳聯花樣游泳大獎賽,并獲得了2022年第24屆冬奧會的主辦權,積累了豐富的體育賽事舉辦經驗,具備發展體育旅游產業的優越條件。貴州省位于我國西南的云貴高原,山水相依,豐富的水資源與山地資源使其擁有發展水上與山地體育旅游的天然優勢。近年來,貴州省也較為重視山地體育旅游的發展,成功舉辦過多屆全國山地運動會,2017年和2018年連續舉辦了國際山地旅游暨戶外運動大會。
三、研究方法
首先,構建旅游和體育產業評價指標體系,采用極差標準化的方法對各指標數據進行無量綱化處理,使所搜集到的數據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因主觀判斷因素帶來的偏差。其次,采用熵值法確定各指標所占權重,使結果更加客觀。再次,運用線性加權法分別測算出兩個體系的綜合評價值。[12]最后,運用耦合協調度模型對北京市和貴州省體育和旅游兩大產業的耦合協調度進行計算與分析。
1.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數據來源:2014~2018年《北京市統計年鑒》。
評價指標體系是研究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耦合協調程度的基礎,指標選取注重指標的科學性與代表性,以及各指標之間的邏輯性,同時還需要能夠反映兩大體系間的相互作用與關系。在遵守上述原則的前提下,在咨詢相關領域專家意見之后,依據數據的科學性、比例適宜性和可獲取性,篩選出近年來學者使用頻率較高的指標,[12]將指標分為旅游產業和體育產業兩個體系。旅游產業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選取旅游總人數占常住人口比重、旅游總收入占GDP比重、每萬人旅行社數量、每萬人星級飯店數量、每萬人AAAA級及以上景區數量、旅游產業從業人數占第三產業比重6個指標。體育產業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選取體育產業收入占GDP比重、每萬人體育場地總數、體育從業人數占第三產業比重3個指標來構建(詳見表1和表2)。為更好地反映出各地區之間的差異,本研究還用全國平均水平作為參照進行對比分析(詳見表3)。所有指標均選取相對指標,部分缺失數據通過加權平均法獲取。
2.指標權重確定
(l)數據標準化處理。通過標準化處理來消除由于指標體系中各指標的量綱不同而帶來的偏差,以便進行綜合評價。假定Xij為某地第i年第j個指標的數值(i=1,2,…,n;j=1,2,…,m)。那么將指標Xij的最大值設為Xmax,最小值設為Xmin,依據指標的正負屬性判斷本文所選取的指標均為正指標,計算出標準化值Xij。標準化值Xij表示指標對整個系統的功效貢獻大小,正指標標準化值越大則越有利于實現整個系統的整體功能目標。
3.綜合發展程度模型
運用線性加權法計算出旅游產業和體育產業兩個系統第i年的綜合發展程度指數Pi。計算公式如下:
Pi=∑j=1wiXij
(6)
4.耦合協調度模型
耦合度源于物理學中的容量耦合系數模型,本文借鑒該模型構建反映旅游產業與體育產業體系協同發展水平的耦合協調度函數,表達式為:
D=√C×M
(7)
式中,C(O,1)為兩個體系的耦合度,由此可知,C值越大則耦合度越大,相反,耦合度越小;D(0,1)為兩個體系的耦合協調度,D值越大表明兩者的協調性越高,D=0時,可以認為兩體系間沒有關系,D=1時,可認為兩體系間已是絕對協調水平。M為旅游產業和體育產業兩大體系的綜合協調指數;PT和PC分別代表旅游產業與體育產業體系的綜合評價值;α為待定系數,α+β=1。由于旅游產業和體育產業兩個體系是相互作用的且具有同等重要性,因此將α和β都取值為0.5。旅游產業和體育產業的耦合協調關系的劃分標準和基本類型如下:0PC,則表明體育產業的發展滯后于旅游產業,該地區的體育產業為滯后發展;若PT~PC,則說明旅游產業和體育產業為發展基本同步,該地區兩大產業處于同步型發展狀態。
四、實證分析
1.旅游產業及體育產業綜合發展水平指數變化分析
通過公式(6)計算得出2013~2017年北京市和貴州省的旅游產業與體育產業綜合發展水平指數,繪制出指數變化圖(詳見圖2、圖3),并與全國平均水平相對比,以便更加明晰地分析其變化過程。在旅游產業系統變化方面,2013~2017年貴州省的旅游產業綜合發展指數總體上呈上升狀態,而北京市卻逐年下降,全國從2013年的0. 14左右提高到了2017年的0.86左右。由于北京舉辦大型活動時,基于安保考量,會收緊簽證且受人口疏解政策、國際關系、交通擁擠和大氣污染的影響,使得入境旅游市場增長率自2010年起持續下滑,2017年甚至出現負增長。京津冀區域協同旅游的活躍度不強以及大型賽事、國際會議和大型展覽的擠出效應也是導致北京2013~2017年間旅游產業發展指數下降的原因。貴州省雖然201 6年前旅游產業綜合發展指數遠低于北京市,甚至處于全國平均水平以下,這與其經濟社會長期處于欠發達狀態相關,但經過5年的加速趕超,基本達到了全國平均水準,甚至超過了北京市,而且雙方差距有擴大的趨勢。
從體育產業系統變化方面來看,貴州省和全國的體育產業綜合發展水平指數持續提升,其增減態勢與旅游產業發展指數大體一致。北京市2013,2014年位于全國平均水平之上,但隨后開始處于下降態勢,主要受宏觀經濟經濟影響,體育用品消費市場持續低迷,大型體育場館數量已處于飽和狀態等方面影響。貴州于2017年超越全國平均水平,隨后邁出了快速發展的步伐,主要得益于其近年來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為體育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改善提供了充足的資金支持,并且利用山地和水資源優勢,積極承辦山地運動和水上運動競賽。
2.旅游一體育產業系統耦合度與耦合協調度變化
通過計算得出兩地旅游產業體系和體育產業體系的耦合度及耦合協調度,并與全國水平進行對比,繪制出兩者的變化趨勢圖(詳見圖4、圖5)。不難發現,全國旅游產業與體育產業之間的耦合度隨著時間的推移呈現出緩慢增長狀態。北京市耦合度基本與全國平均水平持平,高于貴州省的耦合度,2013~2017年間保持平穩發展。貴州省2013至2016年體育與旅游產業體系之間的耦合度一度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但在2017年達到了0. 499以上,超出全國平均水平(0. 498)。
旅游產業體系和體育產業體系的耦合協調度的變化顯示,貴州和全國的耦合協調度持續增強,北京市的耦合協調度較高,長期處于全國平均水平以上,于2015年達到了初步協調水平。這得益于北京市體育設施建設起步早、發展快,重大賽事承辦、國際先進水平體育場館建設和場館管理經驗漸趨成熟等。貴州省的耦合協調度雖上升明顯,但相對于北京市較低,2013-2016年處于全國平均水平以下,這主要受制于貴州省的體育產業發展基礎薄弱,發展速度跟不上旅游業的步伐。值得關注的是,2017年貴州省實現了對北京市的反超,達到了接近0.7的水準,主要原因是貴州擁有得天獨厚的體育旅游生態環境,通過舉辦及運營特色賽事活動、完善相關基礎體育設施、開展有關市場推介、創新兩產業發展模式、打造協同發展平臺等,深入推動體育旅游的融合發展。
3.旅游產業一體育產業耦合協調度類型與等級變化分析
根據北京市與貴州省2013~2017年度旅游產業和體育產業體系各自發展水平,按前述標準將耦合協調度作出分類。2014年,國家相繼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 46號)和《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后,體育產業正式納入國家重點發展領域,體育產業開始反超旅游產業發展速度,于2017年實現了兩產業基本同步發展。北京市歷史文化旅游資源厚重,且能通過大型會議與體育賽事吸引世界各地游客,所以體育產業在2014年前滯后于旅游產業,但2015年《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發布和第24屆冬奧會的成功申辦為其體育產業發展提供了戰略性機遇,北京市加快了對體育產業的發展。2015年又正式發布《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實施意見》,由此旅游產業滯后于體育產業,但于2017年實現了兩產業基本同步發展。貴州省雖然旅游資源較為豐富,但體育設施落后,體育產業的發展長期滯后于旅游產業。近年圍繞“三個環節”“三個重點和“三個工程”廣泛開展群眾性體育健身活動,①并通過舉辦山地越野和國際馬拉松等比賽為競技體育發展發力,助推體育產業發展邁上新臺階,于2017年達到與旅游產業發展基本同步。
依據耦合協調度計算結果以及耦合協調度評價等級劃分標準,繪制出兩地201 3~2017年度耦合協調等級表(詳見表5)。從整體看,全國于2015年實現了兩產業初步協調,但耦合協調程度偏低,2013年貴州省出現了重度失調的狀況,此后,貴州省從重度失調逐步調整為良好協調,而北京市雖于2015年前實現了初步協調,但于2015年出現輕度失調狀態,甚至2017年重度失調。
究其原因,與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相比,北京體育產業規模小,經營單位分散,行業管理體制不成熟,政府部門間缺乏協調,體育旅游產品與功能布局不豐富,業態調整能力不強。
五、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1.研究結論
本研究通過構建旅游產業體系和體育產業體系指標系統,運用耦合協調度模型實證分析了北京市與貴州省2013~2017年間旅游產業體系和體育產業體系之間的耦合協調度變化特征。結論如下:
第一,旅游產業體系和體育產業體系綜合發展水平指數在空間地域上具有顯著的動態差異特征,旅游與體育兩大產業相互促進作用明顯。全國及貴州省2013年起旅游產業發展上升趨勢明顯,帶動了體育產業體系綜合發展水平的持續增長。截至2017年底,旅游產業綜合發展指數情況為:全國>貴州省>北京市,且發展速度也存在較大差異,北京市為持續下滑,而貴州省則持續增長。就體育產業而言,貴州省增長迅速,2017年增長速度比較順序為:貴州省>全國>北京市。
第二,我國旅游產業和體育產業耦合協調類型存在地區差異,大多處于旅游滯后型,且不與地區經濟發達程度完全一致。截至2017年底,北京市由旅游滯后型向基本同步發展轉變,而貴州省則由長期存在的體育滯后型轉向兩產業基本同步型發展,但旅游產業改善較快,體育產業發展速度相對較慢。
第三,我國旅游產業與體育產業耦合協調度普遍不高。截至2017年底,全國和貴州省的耦合協調度雖經過持續上升但僅分別達到了初步協調和良好協調,整體耦合協調度仍然不高且增長乏力,而北京市則由初步協調下調至重度失調。
2.政策建議
產業融合有助于培育體育和旅游經濟發展新動能,政府和相關企業應充分意識到產業融合的重要性,在產業政策、戰略管理、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有效的創新方能推動產業融合持續同步協同發展。
(1)加強政府層面的引導和規范治理。第一,因地制宜制定適合產業發展的政策。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覆蓋面廣,系統復雜,各區域內部兩個產業發展水平不同,融合發展基礎不均衡,政府須敢于突破部門和區域間的行政壁壘,體育部門和旅游部門聯合制定兩產業融合發展整體規劃,出臺符合當地兩個產業發展實際的政策與標準。第二,拓寬人才引進渠道,為體育旅游產業專業人才生活與工作提供政策支持與保障,重點加大對高校人才培養扶持力度,鼓勵更多高校開設體育旅游專業,為該行業從業人員提供更多支持。第三,加大對體育與旅游市場的規范與管理,形成體育旅游整體良好形象。第四,推動形成產業集群,發揮集群優勢,做大做強體育旅游產業。第五,加強區域間的合作,體育旅游兩個產業融合發展落后地區應主動向發達地區學習經驗,合作共贏發展。
(2)推進企業層面的合作與創新。第一,應成立體育旅游行業協會,為企業間合作與交流提供平臺,為形成整體品牌提供支撐。第二,注重企業戰略創新,從戰略上充分意識到兩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推動技術、資本和制度等方面的創新。第三,注重企業管理創新,準確分析企業資源配置現狀,充分分析市場,集中力量開發體育旅游精品,促使產品從單一化向多樣化轉變,延伸產業價值鏈,加大對企業創新能力的培養力度。
參考文獻:
[1] Margaret J Daniels, William C Norman, Mark S Henry. Estimating Income Effects ofa Sport Tourism Event[Jl.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4, (01).
[2] Weed M.E.Sports Tourism Research 2000-2004:A Systematic Review of Knowledgeand a Meta-evaluation of Methods[Jl. Journal of Sport &Tourism, 2006, (01).
[3]盧長寶,于然海,段奕君.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對接的長效機制[Jl.體育科學,201 1,(09).
[4]江廣華.談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的對接與融合[J].商業時代,2013,(34).
[5]劉曉明.產業融合視域下我國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研究[J].經濟地理,2014,(05).
[6]林勇虎,林正根.基于產業融合的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協同創新研究[Jl.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6,(01).
[7]鐘菊華,四川省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模式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 (08).
[8]葉晨曦.河南省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模式研究[Jl.體育文化導刊,201 7,(08).
[9]蘭順領,朱 穎,體驗視角下環巢湖國家旅游休閑區體育旅游供給研究[J].曲阜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02).
[10] Vefie L. The Penguin Directionary of Physics[Ml.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Press,1996:92-93.
[11]吳大進,曹 力,陳立華.協同學原理和應用[Ml.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0:09-17.
[12]劉安樂,王 成,楊承玥,明慶忠.邊疆山區旅游城市的交通與旅游發展耦合關系——以麗江市為實證案例[Jl.經濟地理,2018,(01).
(責任編輯 肖華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