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茹,吳 敏
(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安徽 合肥 230031)
隨著人們經濟能力的提高,醫院已經不是人們患了病卻沒錢醫的地方,在醫院中最關鍵的部分就是手術室,因為手術室中的病人都是病情危急的,在手術過程中可能會有各種意外的情況發生,所以在手術過程中專業的護士人員給患者適當的護理干預對手術結果有很大的影響。由于手術過程中的護理工作量比較多,而且工作的時間很長、對專業技術的要求過高、工作過程的風險大,所以對手術過程中的護理工作的要求較高。下文將進行重點闡述。
選取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于本院行手術治療的患者1000例作為研究對象,每組500例。對照組男330例,女270例;年齡22~64歲,平均(43.00±2.41)歲;手術類型:普外科手術220例,婦科手術130例,神經外科手術110例,骨科手術40例。觀察組男300例,女200例;年齡22~66歲,平均(44.00±2.39)歲;手術類型:普外科手術160例,婦科手術200例,神經外科手術90例,骨科手術5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在對照組患者中,要使用常規護理,術前醫師與護士配合使術野清晰明了,術中實時監測保障安全,術后將患者安全送入病房,觀察組患者要以以上為基礎,再增加更加細致的服務。
(1)術前細節護理
要做好手術前的護理工作,大部分患者會出現術前焦慮癥,過度的焦慮會使他們的身體狀態下降,從而影響手術的正常進行,所以在手術前夕,醫護人員的責任重大,不僅要對患者進行全方位的身體檢查,保證各項指標的正常,還要做好患者的心理安慰工作,向患者說清楚手術中及術后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并提供解決辦法,消除病患的恐懼感,建立起積極樂觀的心態,從而進行治療。
(2)術中護理
①麻醉實施前:麻醉實施是患者最容易緊張的時候,所以在患者到達手術室的時候巡回護士該熱情的對待手術患者,同時為了減輕患者對環境的陌生感和消除患者家屬的緊張情緒,要告訴患者家屬,請他們耐心的在家屬等候區等待。有些患者可能會對靜脈穿刺、動脈監測等會產生傷口的操作產生恐懼,這樣會加強患者疼痛的感覺,會加重患者的恐慌感,此時醫生需要對患者解釋工作的細節,來舒緩患者的恐懼心理,從而全方位提高病患和其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
②在手術開始之前,我們要做好準備工作,為后續手術進程做好保障。首先在麻醉師將患者麻醉后,護士就要進行手術體位的擺放,這就需要護士對手術及其了解,還要對執刀醫師極度了解,了解醫師的手術習慣,來進行正確的手術體位擺放,要使患者舒適還要符合手術要求。在手術開始前及過程中,巡回護士的工作量大且需要極度認真,對于手術中所需要用到的儀器、設備等,需要做好檢查調試。還要隨時觀察著患者的情況,對于生命體征進行實時檢測,還有心電監護都要實時進行記錄。各種儀器都要實時看管,保證運行正常。③手術進行中:這對于患者和醫護人員來說都是最關鍵的一部分,術中器械護士和巡回護士的工作尤其重大,她們要嚴格清點手術中會用到的工具,確保有備無患。器械護士要保證術中所用器械的絕對無菌,并且要手疾眼快,配合主治醫師進行手術,至于巡回護士,其主要工作是配合麻醉師,實時注意病患的各項生命體征,還要做好對病患的保護工作。
(3)術后細節護理
在術后,患者是極度虛弱的,所以我們要對其進行嚴密的護理。護理人員就要有極高的專業素養,蘇醒后要對患者的情況進行實時記錄,防止并發癥的發生。患者在醫院會沒有安全感就要對患者進行開導及陪護,使患者心情開朗。護理人員還要對患者所在周邊環境經常進行消毒,使患者良好的進行恢復,避免出現感染的情況。術后患者要臥床恢復,就要護理人員的幫助,幫助活動身體,避免出現壓瘡,還要使患者有個良好的衛生環境,幫助患者保持個人衛生。
兩組患者護理質量的比較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并發癥比較[例(%)]
由于手術室的護理工作較為復雜,工作較多,導致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過大,在工作中容易出現失誤,導致護理安全事件的發生。細節護理是新型的護理模式,在以人為本原則上開展精細的細節護理。細節護理在手術室中主要用在術前、術中和術后細致的護理中,給患者良好的手術體驗,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呵護,在此過程中能夠充分體現護理人員耐心和責任感,提高患者的幸福指數,加強患者滿意程度。
結合上述情況我們可以得知,護理人員在手術中的重要作用,她們不僅需要安撫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情緒,還要負責病患的術前術后的康復工作,因此好的護理工作對手術的成功與否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是提高患者的滿意度的一個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