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陽,楊麗霞,羅 茵,鄭桂云,孫鳳嬌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婦產科,廣東 廣州 510282)
產后出血是指胎兒經陰道娩出后24小時內失血量超過500ml,剖宮產時則是1000ml[1]。產后出血是分娩期嚴重的并發癥,發病率占總分娩人數的2%-6%[2,3]。它是我國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4,5],如何有效的降低產后出血的發生是產科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我科在總結臨床經驗及文獻證據的基礎上,自2017年7月開始對剖宮產產婦實施了有針對性的綜合護理干預,以期改善剖宮產產后出血情況,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我院共完成剖宮產759例,均采用綜合護理,為綜合護理組,年齡19-36歲(平均25.63±3.27),孕周37-42周,平均39.25±1.04周,初產婦486例,經產婦273例;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共完成剖宮產670例,采用的是傳統護理,為傳統護理組,年齡20-38歲(平均25.44±3.05),孕周37-42周,平均39.16±1.03周,初產婦367例,經產婦303例。兩組產婦在年齡、孕周、孕產次數等方面無統計學差異(P>0.05)。
傳統護理組為常規護理,主要包括常規孕期檢查(孕12-13周建檔,并督促孕婦按產檢表規律進行產檢)、產前產后的健康教育(產前進行健康宣教告知分娩注意事項,產后常規使用催產素預防產后出血)、分娩配合指導、用藥指導等。
綜合護理即是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增加了以下內容:
2.2.1 心理護理 產前對產婦進行耐心的心理指導,緩解或消除產婦的緊張、畏懼等心理;整個住院期間同家屬一起做好產婦的生活護理工作,為產婦提供舒適、安靜的休息環境,加強病房管理,限制探視人員。
2.2.2 規范子宮按摩 加強對護理人員子宮按摩技能的培訓,規范子宮按摩手法、強度等,定期考核,并納入績效。
2.2.3 準確計算出血量 購置足量計血量工具,采用稱重法,準確計算出血量,出血量=(稱重量-產婦墊重量)÷1.05。
2.2.4 嚴格子宮按摩次數 產后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子宮收縮和陰道流血情況,仔細檢查宮底高度,子宮收縮強度,按摩子宮;術后2h內,每30min檢查一次;術后2-6h,每60min檢查一次;術后6-12h,每2h檢查一次;術后12-24h,每4h檢查一次。
2.2.5 制定針對性的孕婦教學內容,指導產婦飲食,產后小便的觀察。
產后出血量、產后出血發生率及護理滿意度(評分范圍1-100分)。采用容積法和稱重法計算產后24小時內失血量,剖宮產后24小時內失血量大于1000ml為剖宮產產后出血。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值 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傳統護理組相比,綜合護理組產后出血量更少,護理滿意度更高,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1);兩組產后出血率無明顯差異,見表1。

表1 兩組產后出血量、產后出血率及護理滿意度
隨著社會和醫學的進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剖宮產率在全世界均呈不斷上升的趨勢,2014年報道的全國性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剖宮產率已達到54%[6]。剖宮產是解決難產和挽救產婦、圍生兒生命的有效手段,但同時也增加了產后出血的風險[7]。產后出血是產科常見的嚴重并發癥,易誘發失血性休克、DIC、產褥感染等,危及母嬰生命。產后出血的預防與失血速度、失血量等相關,其預后直接影響產婦的產后恢復和身心健康,預防和減少產后出血尤為重要。
產后出血的影響因素有子宮收縮乏力、剖宮產、胎盤因素、羊水過多、巨大胎兒、凝血功能障礙等[8,9],其中子宮收縮乏力是剖宮產產后出血的主要原因[10],并且相對其他因素,其可控制性強,可作為預防減少產后出血的突破點。
我科通過分析既往臨床資料,進一步明確了促進子宮收縮減少出血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1)護理人員子宮按摩手法不規范,次數、強度不夠;(2)記血量不準確,估計值相比實際失血量明顯偏少,延誤了治療;(3)產婦休息不好,體力儲備及恢復不夠;(4)孕婦缺乏必要的孕產及營養知識。針對以上主要原因,我們制定了綜合護理策略用以干預剖宮產產后出血,研究結果表明,綜合護理組和傳統護理組在產后出血率方面無明顯差異,但綜合護理組產后出血量顯著降低,另外實施綜合護理后,護理滿意度明顯提高。
產婦產后失血的預后與失血速度、失血量及產婦的自身體質等相關,其中失血量是一個重要的指標,更少的失血量,意味著產婦機體受到的創傷更少,利于產婦的身心健康及產后恢復。綜合護理組顯著降低了產后出血量,可促進產婦的恢復。綜合護理加強了護理人員與產婦及產婦家屬的交流溝通,護理過程不再是冰冷機械的流程,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綜合護理的實施于產婦、醫護人員、醫院均產生了積極的作用:(1)對于產婦,綜合護理的實施減少了分娩并發癥帶來的痛苦,降低了出血的風險,減少了住院費用,就醫體驗更佳;(2)對于醫護人員,提高了專業技術水平,提升了職業成就感;(3)對于醫院,促進患者安全,提高了患者滿意度,提升了醫院社會效應。
總之,本研究通過實施有針對性的綜合護理,降低了剖宮產產后出血的風險、減少了產后出血量、提升了護理滿意度,于產婦、醫護人員、醫院等均有積極的影響,值得推廣。但能否進一步簡化護理內容、優化流程,仍需要更多的研究來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