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世菊
摘 要:受“互聯網+”時代迅速發展的巨大影響,公共圖書館的轉型和創新已是大勢所趨。在這其中,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創新又是重中之重,因為可以通過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來使得公共圖書館實現良好的效益和價值,從而為今后的長遠發展和進步打下堅實的基礎。本文主要從在“互聯網+”時代下進行公共圖書館服務轉型和創新的必然性,結合目前公共圖書館在發展過程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 公共圖書館 轉型與創新
中圖分類號:G2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5-00-01
由于互聯網等新型技術一點點的侵入我們的工作、生活、生產中,這就使得各個行業都在不斷的發生著變革。在這其中對公共圖書館而言,也是需要對互聯網技術進行合理化的應用,通過將圖書館圖書資源、管理模式、服務水平等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從而來提高公共圖書館的服務質量和水平,也能幫助公共圖書館在轉型中來更好地實現自身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
一、在“互聯網+”時代下進行公共圖書館服務轉型和創新的必然性
公共圖書館肩負著為大眾傳播科學知識、傳遞先進文化、豐富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全民文化素質的重要職責,這也說明公共圖書館在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根據相關調查得知我國截止目前網民已達9億,這就說明因受互聯網的影響,我國已經有著相當大的一部分人已經習慣于通過網絡搜索來閱讀各種信息,這樣帶來的后果就是讓傳統圖書館的優勢正在受到嚴峻的挑戰。
1.閱讀方式的改變要求公共圖書館進行相應轉型的必然要求
通過相關調查,我們可以發現在2015年的時候,數字化閱讀的比例就已經首次超過了傳統閱讀,在其中可以發現手機和微信閱讀的增長幅度最為明顯[1]。通過這些數據我們可以對比發現,數字化閱讀已經逐漸成為了新的閱讀潮流。如果在此時公共圖書館還未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從而未曾適時的來順應讀者閱讀方式,不及時的進行服務創新,那么將會無法滿足讀者更加多元化、更加專業化、更加個性化的需求,從而失去公共圖書館傳統的優勢,嚴重的情況下甚至會被網絡讀者“邊緣化”。
2.增強公共圖書館競爭力的必然要求
要想在大批的公共圖書館中脫穎而出那么必是有著其獨特的一面,對傳統圖書館而言,其核心競爭力就是在于某一些領域的壟斷性服務加上擁有一批專業的圖書管理員能夠為讀者提供讓他們滿意的服務。但是目前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商業機構應運而生,甚至已經影響到圖書館在某些服務領域的核心地位。在此時公共圖書館就需要充分利用好互聯網平臺,對于相關信息資源進行收集、加工、存儲、管理等,這樣才能更好的發揮出圖書館所肩負的社會職能。
3.滿足讀者更好的閱讀體驗的必然要求
隨著廣大群眾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他們對于閱讀的需求也越來越大。但是當前仍舊有部分公共圖書館特別是基層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內容和手段還是比較單一,主要的工作職責是收集各種出版物,為讀者提供文獻的借閱、檢索等一些較為基礎的服務,但是讀者在享受這些服務之前需要辦理借閱證,這樣就導致讀者閱讀體驗感受到影響。而公共圖書館的服務范圍和服務效果在基于這種模式都是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性。
二、目前公共圖書館在發展過程存在的問題
1.無法很好的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
公共圖書館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一旦讀者的閱讀需求都無法很好的被滿足那么必將會造成讀者大范圍的流失。跟互聯網相比,傳統的公共圖書館本身輻射范圍都遠不及互聯網。普遍狀況就是通常是數十萬的城市里只有一座公共圖書館,這樣的結果就是公共圖書館是無法滿足所有讀者的基本閱讀需求的,供不應求的情況應該是制約公共圖書館發展的重要因素。但是現實情況卻是恰恰相反的,圖書館的長期讀者數量卻始終處于低迷的狀況,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很大可能就是圖書館的服務無法滿足現今讀者的實際需求。長此以往下去,勢必會導致曾經忠實的讀者也會出現大量流失的現狀,新讀者不會前往,老讀者不斷流失,公共圖書館的價值和作用也得不到正常發揮。
2.缺乏讀者個性的服務目標
公共圖書館是屬于社會公共資源的一部分,所以它面向的群體應該是不同的讀者以及不同的社會階層。但是目前的現狀就是我國公共圖書館的資源配置和整體布局情況不太理想,針對擁有不同的文化需求讀者對于相關資源配置的要求有所不足,缺乏具有個性化的服務,這樣勢必會造成圖書館的服務過于單一,換句話來說,目前我國正處于“互聯網+”時代,這對于公共圖書館的信息服務有了新的要求。但是,服務的單一化導致圖書館無法滿足讀者此時對于圖書館信息服務的現實需求。
三、在“互聯網+”時代下對公共圖書館進行轉型和創新的對策
1.創新思維與服務理念
目前互聯網與各行業都在進行較為深度的融合,受此大趨勢所影響,公共圖書館應該創新思維和服務理念,利用好“互聯網+”來推動其自身的發展以及服務品質的提升,從而滿足在“互聯網+”時代下讀者新的需求。公共圖書館可以通過對服務功能的升級,輔之信息技術,進行有機融合,來提升其工作手段、服務方式和技術設備等;也能通過創新服務理念,并要求圖書館工作人員將其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從而利用全新的互聯網技術來為讀者提供更具個性化的信息檢索和閱讀方面的服務。
2.積極培養和引進相關專業人才
在“互聯網+”時代,讀者的需求日趨多樣化、復雜化、個性化,這也使得圖書館員的工作內容變得更加復雜與模糊。人才是立館之本,在新時代下,圖書館員也需要將相應的新思維、新技術應用到對于圖書館的管理上來,從而來開拓視野,提升素養。讓自己成為一個懂用戶、懂業務、懂服務、懂營銷、懂技術的全能型人才,從而為讀者提供更好地服務,提升讀者滿意度。首先可以通過建立培訓體系,來保障“互聯網+”環境下圖書館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的穩定提升,以滿足讀者日益增長的閱讀需求。具體的可以對在職館員進行針對性科學合理的培訓,讓在職館員單純的服務能力變為更專業的‘情報專家。當然館內培訓也是一項具有計劃性、專業性,持續性以及系統性的培訓,它所涉及的內容也是非常廣的。在“互聯網+”時代,傳統的公共圖書館要想為讀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保證自身在館際競爭有一席之地,就需要更加優秀的人才支持。除了培養專業人才還可以通過引進人才來實現公共圖書館的轉型。
3.推動戰略合作形式來提升圖書館的影響力
在當今社會,“互聯網+”浪潮洶涌來襲,并且已經滲透到人們學習、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帶來了顛覆性的思維方式、行為特征和全新體驗[2]。在這個大環境下,人們信息需求量較傳統已經有了巨大的改變,所以圖書館需要積極的去探索“互聯網+”的思維,勇于推動戰略合作形式,與社會各方展開多元化合作,不斷擴大輻射范圍,創新服務方式、拓展服務內容等等。讓圖書館在讀者心中是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從而極大程度的提升公共圖書館的影響力。
4.建設具有館內特色的資源數據庫
因為受到“互聯網+”公共圖書館的影響,圖書館可以通過建立具有館內特色鮮明的館藏文獻體系來吸引讀者,為讀者提供更好、更快的服務,也幫助圖書館走上多元化的文獻資源建設發展的道路[3]。就比如之前有上海圖書館的“上海圖典”,通過大量的照片給讀者再現了百年上海的發展歷程;接下來浙江圖書館的房地產剪報數據庫;最后桂林圖書館的桂林地方資源圖文數據庫。這些極具特色的館內資源數據庫為當地傳播地方文化,為有需要的群體提供更詳細的資源幫助,從而更好的為廣大讀者服務。
5.建立健全相關制度
公共圖書館在進行轉型和服務創新的過程中離不開完善的制度和機制,這也是圖書館實現轉型和創新的保障。我國現在采用的符合當下我國基本國情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以公共圖書館的發展也需要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同時也要嚴格遵守市場經濟的特殊要求,根據需求變化以及自身實際情況做出合適的決策。所以單從國家的角度而言,也是需要針對各地圖書館的實際情況來做出相應的對策,只有這樣才能讓圖書館的發展擁有相應的制度保障,從而保障公共圖書館的長遠發展。
結束語
總而言之,隨著“互聯網+”行動計劃的提出,對于公共圖書館的發展也是提出相應的要求,這種環境既為公共圖書館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機遇,但是伴隨機遇而來的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戰。所以公共圖書館應該要牢牢抓住機會,引入“互聯網+”新思維,來展開創新和轉型,提高服務水平,增強服務的主動性、專業性;從而實現公共圖書館的長遠發展,實現為國家共文化事業做出貢獻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劉彬.第十二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公布[N].光明日報,2015.4.21(09).
[2]陶功美.基于“互聯網+”思維模式的圖書館服務意識探討[J].新世紀圖書館,2015(12):30-32.
[3]劉莉,郝志福.數字閱讀環境下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創新[J].農業圖書館論壇,2013(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