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爽
摘 要:本文將從藝術角度出發,以古籍修復為手段,以美學思想為基礎,探討在古籍修復中美學藝術在實際操作中的應用,分析其中的價值,探索出美學藝術對現代古籍修復工作的影響與深意。
關鍵詞:美學藝術 古籍修復 應用
中圖分類號:G25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5-00-01
在傳統的中國古籍修復工作中,古籍被列入了文物保護領域,其學術價值和歷史價值使古籍受到了公眾的高度贊賞。相對而言,古籍修復和古籍的藝術屬性被忽視了。而現今保護古籍的方面看,越來越多的古籍數字化保護也逐漸演變成了未來的趨勢,漸漸的忽略了美學藝術這一類傳統思想在古籍修復中的作用與影響。傳統美學藝術的本質可以概括為“和諧”。恰恰古籍修復技術也符合“和諧”的美學思想,更加突出了古文獻古典的柔美色彩。
一、美學藝術與古籍修復的關聯性
1.古籍和古籍修復的藝術價值
古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它有三種不同的價值屬性:歷史文物,學術記錄和藝術表現。這表明古代書籍不僅僅是文物,歷史材料,還是藝術品。每個特定時期的不同風格的古籍都是當時文化、美學和藝術的集中表現。它的藝術價值主要表現在刻板工藝和裝裱等各個方面。古籍的藝術本質蘊含著中國傳統美學。可以說,古籍發展史就是中國傳統美學藝術發展的歷史。了解古籍的藝術價值和美學價值,是中華文化傳承和發展的必然要求。
古籍修復與古籍的傳承和發展史密切相關。它承擔著傳承古籍的使命和責任。古籍修復的技術是藝術的體現。作為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修復藝術本身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和藝術價值。同樣,修復的行為也包含了傳統美學藝術。
2.傳統美學藝術思想的內容
和諧之美是傳統美學藝術的主要元素。儒家和道家強調“一個整體”的觀點,認為世界是一個整體,人和事物也是一個整體。通過尊重事物之間的一般聯系,你將知曉其他問題,也就是“觀其會通”。對和諧之美的一個重要理解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人是自然的生命,在自然中成長,因而其生存離不開自然的支持。另一種和諧之美感是“兼收并蓄”是指不同文化的相互交流與融合,從而促進了共同文化的發展。傳統文化以儒家思想為基礎,同時吸收了道教,佛教,墨家等眾多思想流派及其外來文化的思想。傳統美學藝術核心的本質是用“和諧”這個詞來傳達真理的,是善良和美相統一的最高領域。
二、在古籍修復中體現美學藝術思想
1.美學藝術在古籍修復原則中的體現
經過一千多年的歷史,古籍修復已發展出了一系列的修復原則。這些原則旨在修復行業中打造一個所有人都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使其具有一定的行業規范。除了“整舊如舊”原則外,這些修復措施還包括“搶救為主、修復為輔”、“較少干預”和“可逆性”。仔細研究這些行業規范,就能夠發現其中透出的傳統美學思想。
2.美學藝術在古籍修復實例中的應用
在古籍修復中,我們必須遵循修復規則,理解美學藝術在修復中的重要意義。古籍修復技術才可以進一步改善。我以修復《文壇列俎》其中一簡要步驟為例。
修復過程中,因蟲蛀破損處為同一個部位,自上而下統一缺失,如使用過去的方法修復,則對后期找平有困難(書頁紙性為竹紙)。最后,決定用平補的修復手法,顧名思義就是,破損處無搭口,接縫處用超薄皮紙加固,此方法不僅后期容易找平,且美觀堅固。但在修復時還需注意拉散周邊纖維,也為后期找平工作做準備。在加固地腳鋸齒狀破損處,如遇字根部分時空出些微距離,保持字根的完整性。
修復《文壇列俎》的方法與過去通常的線書相關技術稍許。如果以前的方法被稱立體修補方法,那么《文壇列俎》修復方法可以稱為平面修補方法。這種修復是試圖將美學應用于實踐。從技術角度來看,《文壇列俎》在修復過程中,不改變其自然形態,符合傳統的和諧美學。從理論的角度來看,當面臨修復中的新問題時,首先要拋棄我們的偏執,拋棄內心的主觀思想,仔細觀察,從客觀角度看事物的發展,從細微處著眼,并分析具體問題。取中庸之道,得中和之美,以確保《文壇列俎》在形象不被改變的前提下,呈現最和諧的視覺效果。
三、制約古籍修復中發揮美學藝術思想作用的因素
1.主觀因素
這里的主觀因素是指修復人員。修復人的審美素養和審美能力至關重要。審美能力主要包括審美情感,審美想象和審美意義。審美能力決定了審美行為可以展開的程度和展開的速度。因此,要提高維修技術水平,首先要提高維修人員的審美能力,注重人才的審美素質培養和審美能力提神,這也體現了美學藝術思想的精髓。
2.地域因素
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文化差異,因此審美標準也不同。例如,中國古籍主要是四眼裝幀,而古代日本和韓國書籍則為五眼裝幀。中國古籍講究書衣和書芯尺寸相同。書衣不比書芯大,也不比書芯小。韓國古籍的書衣比書芯略大。這種審美差異是由文化背景的差異引起的。
3.社會因素
社會因素主要指傳統價值概念。受社會因素影響的美學一方面具有廣泛的一致性。這種一致性反映在人類在美學長期活動中完善和總結的共同特征中,這些活動總結來說,就是可以導致人產生美學愉悅的各種形式。例如,人們一般都會將具有干凈,對稱,平衡,比例,節奏,和諧,對比等特征的事物看作是美麗的;另一方面,社會因素中的個體價值觀和道德標準使得審美能力和審美標準不同。例如,面對同樣古老的損壞書籍,書商和古籍修復人員以及紀念品的收藏者之間有著不同的態度,商人以獲取利益為目的,只追求書的新舊。而不在意修復方法是否合適,他們不會擔心古籍會因不當的修復手法而遭到損害。古籍修復工作者和收藏者更加關注古籍在修復時是否受到破壞,以及歷史意義和價值是否完整。各種不同要求導致了不同的審美標準。古籍修復工作者應該創造準確的價值觀和完美的審美觀念,堅持真實、善良、美好的恢復古籍的原則。
朱光潛曾在《談美書簡》中說道:“研究文學、藝術、心理學和哲學的人們如果忽略美學,那是一個很大的欠缺。”同樣地,如果忽視美學,尤其是忽視傳統美學,那對研究古籍和古籍修復的人來說,將會是很大的遺憾和缺陷。當今科學技術日益發達,作為古籍修復人員,應該保持自然和諧之趣,秉承美學藝術思想的活潑和靈動,以充滿激情的面孔面對今后的古籍修復工作。
參考文獻
[1]宋玥.淺談古籍修復原則[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7.
[2]侯妍妍.中華傳統美學思想在古籍修復中的應用分析[J].遺產與保護研究,2016,1.
[3]李明杰.構建中華古籍層級保護體系的設想——從古籍價值屬性創新古籍保護思路[J].圖書館雜志,20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