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曉春
中圖分類號:G6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5-0-01
農村單一的生產經營方式,相對落后的文化,不僅限制了經濟的發展,而且阻礙了教育的快速發展。我國地域寬廣,人口居多,制約了經濟發展的均衡,教育更存在落后與發達的不平衡現象。如何積極開發和利用農村地區的教育資源是縮小農村地區與發達地區教育差距的主要途徑。
農村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地理位置,自然條件,植被特點,較為分散的居住人群,大有開發的價值。如何把農村現有的自然資源、多年積累的經驗利用起來,幫助學生了解和認識被我們忽略的多樣性知識空間,并通過這一廣泛的知識空間,變成提高認知的能力的途徑。從自己所處的環境中汲取更多的東西,獲得更豐富的生活經驗,樹立發現與創造的自信心。
美術學科作為學校教育的組成部分,具有直觀、易接受并易激發興趣的學習的特點,同時具有人文性、綜合性、創造性、愉悅性等特點,是提高學生素質培養特長人才的良好途徑。下面是本人在美術教育與農村人才培養方面的幾點看法及做法。
一、改革原始課程安排,增加美術課時節數
原始的每周一課時的課程安排,學生不僅吃不飽,而且較大的時間差,淡化了學生初期學習的興奮點,影響了知識的銜接。如能把分散的課時集中安排或相應增加課時,效果要明顯好于本來。美術可利用材料廣泛、直觀、招貼畫、卡通畫、漫畫、書刊插圖、海報、服裝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室內外設計、民間工藝品及鄉土風情畫均可作為教學內容。充足的課時,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發現并感知自然環境與社會中的某些藝術要素及其組合方式,感受美術對社會生活和自然情景的表現從中體驗生活的情趣,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
二、增加美術教學設施,多渠道為學生創設學習環境
良好的學習環境是學生學習成績發展與提高的條件,美術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必須有專用的美術教室,齊備的教學設施(電教儀),畫架、畫筆、寫生臺、寫生燈及足夠的靜物供學生寫生用。缺少教具應鼓勵美術教室就地取材,制作經濟實用的教具,并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制作,這對學生很有好處,對美術天分好,經濟條件又較差的同學,教師應多給予關懷和照顧,解除其思想上的壓力,讓他們放開手腳展示自己的才華,帶動全體學生的藝術進程,有時要大于教師所起的作用。
三、溝通文、理、藝,在整體教育環境中發揮美術學科的作用
美術教育應當以整體教育為前提,在農村學校辦美術教育,具有較強的互補性。美術學科和非藝術學科之間,都能取長補短,共同提高。有的學生在學習理、化學科感到無望時,美術學科會起到相對的互補性。例如,從大用中學美術專業成才的85%的學生都是因理、化學科較差,感到升學無望才加入到美術專業班的,教育的目的就是讓每一個人成才,如果能在學校整體教育合理地調整學科之間的聯系,就可以在學科建設和教學工作中形成新的合力,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成材率的提高,而且還能在學科發展上起到重要的作用,并能夠豐富校園的文化生活。
四、加強美術師資隊伍建設,為美術教育提供必要的保證
合格的美術師資隊伍是保證美術教學質量的首要條件,美術教師不僅要合格,更要優秀,專業理論既要嫻熟,專業技能又要過硬,更要有敬業精神,為人師表,具有較高的師德修養和文化素養,掌握美術教育的教學規律,具有課堂藝術的組織能力,輔導課外藝術教育的能力,不會為金錢、利欲所驅動,全身心地投入到藝術教育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夠吸引更多的愛好者和學習者參與,使美術教育越辦越好。
五、開發校本課程,利用當地課程資源,確定學生現有的認識能力和差異,為學生提供反饋資料
教學是課程實施的主要手段,教學活動的資源為課程資源提供了必要的條件。鼓勵專業教師發掘教材以外的課程資源,不僅對教材起到了互補性,同時使教師更加注意到具有針對性和適應性的課程資源,對教學所起到的作用,教師在校內、校外教學活動中要善于發現學生的興趣取向、活動范圍及活動手段,總結研究學生興趣的普遍性,研究探索什么樣的活動類型、方式能夠帶給他們愉悅的心情,并在活動中滲透如何樹立刻苦學習和取得好成績的信心,從自己的教學實踐中,研究總結有益于學生的參考資料,特別是在學生寫生課中學生反映出的興趣和表現,歸納出能夠激發他們求知欲望的多樣化教學方式、手段等問題,以及如何安排他們的作業,安排學生從事課外實踐活動等諸多要素,幫助學生盡快適應課堂教學的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了解所教學生具備了哪些綜合素質(知識技能),并在教學過程中兼顧他們之間的差異。設計多種方案,組織開展多種活動,準備豐富的材料,收集適應學生技能高低和知識多少不同的活動與資料,為課堂教學提供可行的依據,堅持經常向學生提供反饋有益的資料,并向學生指出學習中的不足與差錯,分析原因的反饋資料,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找出課程學習中的難點。
六、與成才者對話,總結和反思教學活動
每個成才者的背后,都有其成長的坎坷經歷,都有其成功經驗的不同來源及成長的復雜過程,教師要不斷地總結以往的教育教學經驗,總結成才者的成長歷程,特別是成才者家庭教育的經歷,形成書面材料充實自己教學的知識庫,并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不斷積累成才者的案例,不斷提高通過自我教學的總結和借助他人成功經驗反饋來分析自己的學習需要,懂得在教學活動中如何面對未來學習的需要,如何追尋在課堂教學中建立新知識、新技能的知識體系,拿出自己的教學成果讓學生分享,讓其他人分享,逐步使自己成為教學知識的生產源。考慮如何來充實自己的教與學的知識庫,并且為增加這方面的知識做出不懈的努力,不斷地提高通過自我總結和積極借助他人的反饋來分析自己的學習需要和學習風格的能力。懂得在面對某種學習的需要時,如何去追尋建立在研究或有效實踐的基礎上的新知識和新技能,既要能鉆研教學,又要能拿出自己的研究成果,讓其他人分享,逐步使自己成為教學知識的生產源。
大用中學經過近十年的不懈努力,在美術教育方面走出了一條改革與發展的新路,上述內容也正是大用中學在美術教育的實踐中,不斷發展和總結出來的,在一所普通的農村初中,為國家培養了二百多名藝術人才,其中,張學同學以專業課全國第五名的優異成績,考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現已成為一名優秀的職業畫家。手機百度即可搜索到他的個人信息;徐超,以全國第四名的好成績考入中央美術學院;李洪濤的廣告作品“格力空調”在中央電視臺的幾個頻道連續播放,這些學生大部分已走向社會,在不同的領域發揮他們各自的藝術才能,為美術教育在農村的發展、美術教育如何培養農村人才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和可行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