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文嘉
摘要:特色館藏資源的建設,是高校重點學科教學科研文獻的重要基礎和支撐,也是其辦學水平質量的直觀體現和保障。本文試以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圖書館學前特色的中文紙質館藏文獻資源為案例進行研究,采用館藏結構分析法和統計分析法,結合現狀對館藏質量和館藏資源的優化配置提出合理的建議及建設的對策。
關鍵詞:館藏結構 館藏質量 特色資源 重點學科 優化配置
中圖分類號:G2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8-0032-02
館藏資源建設作為圖書館的日常基礎性工作,它不僅僅要求圖書入藏量在數字上的逐年增加,更是要服務于高校的學科建設和發展,成為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和教學科研的文獻保障機構,深入貫徹實施以讀者服務為中心的建設理念。這就要求我們在保障館藏量穩步遞增的基礎上,更多地關注其館藏結構的合理性,建設與重點學科建設發展相匹配的優質館藏資源。
一、建設學前專業的特色館藏資源
學前教育專業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旨在培養具備學前教育專業知識,能在托幼機構從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師學前教育行政人員以及其他有關機構的教學、研究人才。其主干課程包括普通心理學、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幼兒心理學、幼兒教育心理學、教育社會學、學前教育學、幼兒教育研究方法、幼兒園課程、學前兒童語言教育、學前兒童科學教育、兒童文學、聲樂、舞蹈、美術、人體解剖生理學、學前兒童衛生學、幼兒保健學等,涵蓋了心理學、教育學、文學、音樂、美術、舞蹈、生物學以及衛生保健等多個學科,對應著中圖法中B、G、H、I、J、Q、R等大類下的具體分類號。
二、特色館藏資源質量評價
重點學科的館藏建設,在于質量結合。首先是要保障特色館藏資源的入藏量建設,要使廣大師生不僅僅能夠根據自身學習科研的需求檢索到需要的文獻,還要確保有充足的復本量來實現相關文獻的借閱,不能出現一書難求、無書可借這樣的局面。
其次,是要依據本館現有學前特色館藏資源的具體情況,通過使用北郵系統對館藏資源及其配置結構進行后臺數據統計分析,通過館藏結構分析法和統計分析法,對高校中文紙質圖書館藏資源中重點學科的新書入藏量、文獻保障率及生均新書入藏量等方面進行調研和實證分析,并結合現狀對特色館藏質量和特色館藏資源的優化配置提出合理化建議和相應的改進措施。從而建立起具有很強針對性的特色館藏資源建設體系,并從中尋求未來特色館藏資源建設的發展趨勢和建設目標,從而及時對文獻建設中的采訪工作進行指導。
下面將以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圖書館2015年至2017年的中文紙質文獻為例進行數據統計分析。
通過表1可以看出,2015年至2017年間,圖書館大量購入學前教育專業相關的紙質文獻資源,三年來僅學前類圖書的紙質館藏資源新增總量超過90000冊,而且平均復本數均在3.8冊以上,這意味著絕大多數的學前類圖書擁有著4冊的復本量,可以充分滿足讀者的借閱需求。
表2反映了2015年至2017年間,整個圖書館的紙質館藏資源文獻建設情況,可以看出在2016年后,總館藏資源量無論從種數還是冊數方面統計,均呈現出了爆發式的增長,而平均復本量也基本穩定,這一方面源自于讀者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學校自身建設的需求。
新書入藏量尤其是學前專業新書的入藏量的不斷增加,體現出了館藏資源的時效性,不斷的更新意味著大量最新研究理念和成果的注入,充分保障和體現了重點學科的館藏質量。
結合表1和表2,我們得到了表3,可以看出2015年至2017年間學前教育類圖書在館藏資源總量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2015年之后,由于館藏建設總任務量出現了爆發式的增長,學前專業圖書在其中所占比重看似有所下降,但是結合當年的具體種數和冊數來看,依舊是增速驚人。此后的2016年至2017年間,這一比重在基數暴增的情況下,依舊呈現出穩健的上升趨勢,足以說明自2016年起,學校對圖書館館藏資源建設尤其是以學前教育專業為重點學科的特色館藏資源建設,予以了大量的投入和支持。
而且通過表1和表2的相比較,不難看出,學前類圖書的復本量均高于總館藏的復本量,這主要是針對學前教育專業師生在全校師生總數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只有當學前類圖書在復本量上擁有絕對優勢時,方能滿足廣大師生的借閱需求。
結合表4我們可以看出,截至2017年年底,學前類圖書在總館藏資源中所占比重較大,而且這個數據在之后的建設工作中還將不斷遞增,為重點學科的文獻建設提供充分的保障,同時也意味著豐富的學前類館藏資源,將為重點學科的教學與科研工作提供堅實可靠的文獻依據。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本科辦學條件指標(試行)》(教發[2004]2號)提出的對高校圖書館藏書建設的具體指標,規定綜合類院校本科生的生均新書入藏量不低于4冊。通過表5可以看出,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圖書館2015年至2017年間的生均新書入藏量遠遠超出了規定的具體指標,而且作為重點學科的學前類新書的生均入藏量也達到了2冊以上,可以說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以往讀者多而圖書少的窘迫局面。
三、特色館藏資源建設優化策略及思考
通過以上數據分析可以看出,現代高校圖書館重視館藏資源建設,尤其是重視特色館藏資源的建設,本著“合理布局、夯實基礎、增強特色、形成優勢”的基本理念,建立以讀者服務為中心的建設原則,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對館藏資源及館藏結構不斷進行深度優化和調整,為高校各個學科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在未來的特色館藏資源建設工作中,我們應當形成對館藏資源進行定期分析和測評的完整機制,關注館藏資源結構的每一處細微變化,及時調整文獻建設工作的目標和方案,制定切實可行的館藏資源建設發現方向,做到館藏數量和館藏結構的協調發展,把圖書館建設成為優質、合理、適用的文獻信息資源中心。
另外,在不斷增加新書入藏量的同時,關注新入藏資源的時效性,及時更新,不斷注入新思想,使其具有前沿性。要在加大對重點學科的文獻建設、加強重點學科的文獻保障率的同時,不忘適當控制和調整其復本量,充分利用經費,增加對優質文獻資源的購入,進一步優化特色館藏資源的內部結構,積極主動,不斷提升自我,真正承擔起高校圖書館作為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和教學科研文獻保障機構的重要職能。
參考文獻:
[1]隋秀芝,劉茜,徐建初.高校重點學科圖書資源優化配置研究——基于浙江理工大學圖書館館藏質量評價的實證分析[J].浙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2(4):311-317.
[2]張建芬.高校圖書館館藏結構分析及館藏建設研究[J].現代情報,2011,31(10):147-150.
[3]盧曉鳳.學前教育特色館藏建設思考——以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圖書館為例[J].教育探究,2013,v.8(6):92-95.
[4]彭玉池.從重點學科發展要求看高校圖書館藏書建設[J].現代情報,2004,24(11):37-38.
責任編輯: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