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蕾
摘要:韓國位于朝鮮半島南端,中國與朝鮮半島國家之間交流往來、互通有無的歷史十分悠久。現階段歷史條件下,中韓互通更加頻繁。一方面是因為朝鮮半島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其重要的軍事、政治戰略地位,牽動著我國周圍的國際環境;另一方面,是因為中韓兩國經濟快速發展,中國已成為韓國的最大貿易對象國,經濟往來密切。這都體現出韓國學研究的重要性。而相較全國整體研究水平,西部地區對于韓國學的研究相對落后,本文正是希望通過系統梳理中國西部地區韓國學研究的現狀,總結發現問題,從而能對西部地區韓國學的發展作出些許貢獻。
關鍵詞:西部地區 韓國學
中圖分類號:C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8-0233-03
一、緒論
(一)研究目的
中國與朝鮮半島國家自古以來在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都交流密切,素為友好鄰邦。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韓國學的研究也一直在更新進步。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與時俱進地進行韓國學研究,不僅符合我國現階段社會建設需要,也與兩國的根本利益相符。這樣的研究不僅在該研究具有傳統優勢的地區很有必要,在相關研究較為滯后的西部地區也更顯迫切。鑒于此,本文選取了該類研究成果較為缺乏的近15年為研究時段,大跨度廣范圍地對西部地區韓國學研究成果進行統計分析,希望能夠直觀展現韓國學研究的現狀,對中國特別是西部地區的韓國學研究前景進行分析,更進一步提出現在研究中所存在的問題。
(二)韓國學概念
在對西部地區韓國學研究進行深入系統的梳理之前,首先應該對韓國學的范疇進行合理的界定。對李得春(2006)[1]、蔡美花(2008)[2]等學者的觀點進行整理可見,之前雖有從狹義韓國學到廣義韓國學的過渡之分,也有韓國所定義的韓國學和中國國內所定義的韓國學之分,但均是以人文社科的各項分支作為中國韓國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后有黃浿江在《朝鮮半島研究世界化的現狀及課題》[3]中對韓國學范疇提出了不同意見,認為應該分為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三類,并詳細列舉了自然科學范疇的內容。雖然根據情況可以細分,但始終不能失去綜合性。筆者則認為,韓國學是對與朝鮮半島有關的各方面知識進行綜合性研究的一門學問,原是基于“韓國”的地域概念、政治概念而產生的一個地域學分支,但在韓國的相關研究已不僅局限于韓國范圍內,而是擴展至與韓民族相關的所有內容元素。而外國在進行韓國學研究時,則集中在與韓國有密切相關的經濟、政治、文化等內容上。也就是說對韓國的韓國學(National Studies)和國外的韓國學(Korean Studies)應加以區別。對于自然科學內容是否納入韓國學的研究范疇,筆者認為具有韓民族自身特色或獨創性的內容,或在形成發展過程中能夠充分體現韓民族與其他民族不同的創造性特點,否則不必納入韓國學的研究范疇。
(三)西部地區的范圍概念
在研究中國西部地區韓國學研究的現狀之前,為了研究的范圍清晰、準確,有必要首先對“西部地區”進行內涵界定。在中國,“西部地區”一般具有兩個意義范圍,其一為側重經濟內涵的“西部地區”,指的是相對于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東部及南部沿海地區而言的經濟欠發達地區。[4]其二是指地理位置上位于我國版圖西部的省份及自治區,具體來說,主要指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及新疆十個省、區、市。[5]這些省區市雖然幅員遼闊,但是由于長期以來人口、經濟、社會及自然等諸多因素,相對于東部沿海地區和中部地區來說,發展較為緩慢。雖然在國家實行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西部落后于東部、中部的狀況有所改善,但是如何使得西部地區克服不利的歷史原因及現實條件,改善教育研究水平,從而培養、留住、吸引更多的人才,達到發展和振興西部的最終目的也是一直以來眾多學者學人所持續關注的主題。本文主要研究的西部地區指的是西部地區的第二個概念,也就是將要對位于我國西邊的十個省、區、市的韓國學研究現狀進行梳理。
二、西部地區的韓國學研究現狀
(一)各機構研究現狀
本文選擇收錄完備程度和利用率均較高的萬方數據庫作為資料統計來源。根據萬方數據庫收錄論文成果的統計可以得知,2003年到2018年上半年左右發表的論文中,位于西部地區的44所研究機構①一共發表論文1161篇,僅占這15年期間發表論文總數(67401篇)的1.7%,平均26篇。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各機構中成果最多則達百余篇,少則不足十篇,各機構研究成果數量不均。四川大學在研究機構的排名中位列第一,共發表韓國學相關研究論文103篇,并且每年都有成果取得未曾間斷。緊隨其后的是四川師范大學和西南大學,也均有90余篇論文發表,但是兩校都是從2006年才開始有相關成果出現。蘭州大學排名第四共計88篇,陜西師范大學排名第五共67篇。第六至十位的學校為陜西渭南師范學院(西北師范大學并列均為46篇)、重慶大學39篇、西安外國語大學38篇、云南大學(西北大學并列均為35篇)和西南政法大學29篇。但值得注意的是,排名進入前十的大學中,除了西安外國語大學和渭南師范學院以外,其余幾所大學均未設置韓國語專業,大部分是通過開設相關語種課程(第二外語選修)的方式進行韓國語教學。這幾所學校中有相關研究中心設立的為數不多,陜西師范大學在2014年與韓國金剛大學共建了韓國文化教育中心,西安外國語在2017年依托東北亞研究中心也進行了韓國學中心申報。西北大學與韓國首爾市立大學等幾所大學共同成立了中韓教育中心。
其次,除了前述的成果數量外,發表年份也能夠反映出西部地區的韓國學研究相對薄弱的特點。從2003年到2018年無間斷進行論文發表的機構僅有四川大學,蘭州大學和陜西師范大學曾出現過兩個年度、四川師范大學出現過三個年度無韓國學研究相關成果,其余機構的研究成果發表年度均較不連貫,最多的甚至出現過九個年度以上的空白。綜上所述,從數量以及年度分布上來看,西部地區在全國韓國學研究當中占比很小,各機構的韓國學研究成果分布不均,分布年度也缺乏連貫性。
(二)省、區、市研究現狀
將以上的44所研究機構按照所在省、區來進行區分的話,西部地區各省、區具體的分布情況如表1。
從表1可知,在西部的十個省、區、市中,以四川省的研究最為活躍,達到343篇占29.5%,陜西省以289篇、占總量24.8%的發表數量緊隨其后,而重慶市的研究也占到19.3%的225篇。甘肅、云南的發表數量超過百篇,而新疆寧夏和貴州的發表數量相對很少,三省僅占總量的5.7%。除此之外,西藏和青海省沒有相關研究內容的現狀也值得關注。總體來說,在西部地區內也出現了研究集中在部分省區的情況。其原因除了川、渝、陜高校數量較多,可進行研究的人才條件優于西部其余地區以外,相關韓國企業在上述地區的投資也拉動了相關學科的研究,比如韓國在成都和西安都設有駐外領事館,也都建設有中韓產業園,韓國最大的風投企業韓國投資伙伴株式會社入駐成都,而樂天等企業也在渝投資,三星已經在西安進行了70億美金的一期投資,并于2017年確定追加同等金額的二期投資,雙龍汽車也簽署MOU即將投資西安。韓國的重要支柱產業紛紛在這三個西部地區布局,主要是因為看好該片區的消費能力,尤其是對新潮事物以及對外來文化有較強的接受力和理解度,因此也帶來了相應研究的熱潮。在上世紀中葉韓國臨時政府的辦事處曾一度設在重慶,相關的歷史淵源也提供了一定的研究資料。但是除了這幾個地區外的其他地區研究數量較少,甚至為零的情況也不容忽視,除了沒有作為研究依托的機構外,說明在這些地區對韓國學的關心程度仍然有待提高。
(三)研究領域現狀
通過對西部地區的韓國學研究論文進行學科分類,可以更加直觀地了解該地區韓國學研究集中領域,與全國整體情況相比更可以發現研究熱點學科的異同。將西部地區研究成果大于5篇的領域統計如表2。
根據統計可以看出,西部地區的韓國學研究最熱門的領域為文化科教類,其次是語言文字、經濟、政治法律、藝術、歷史地理、文學、宗教哲學、社科總論、工業技術、醫藥衛生、農業和軍事。這樣的排名與全國韓國學研究領域排名進行對比可以發現有些不同,文化科教、語言文字、藝術、宗教哲學和社科總論類排名都高于該領域的全國排名,全國最為活躍的經濟學領域,在西部地區排在第三,這說明,在西部地區,現階段韓國學研究的主力還是依托于韓國語外語教育及其相關領域實現的,而西部地區受自身的經濟發展水平限制,經濟領域的研究相對于落后于全國水平。西部地區工業技術類論文數量的排名也遠遠落后于全國第四的情況,僅為第十。除此以外,西部地區的政治法律,歷史地理、文學、醫藥衛生、農業和軍事類均小幅落后于全國水平,全國熱門領域第十的交通領域在西部地區的論文總數尚未達到5篇。差距可謂十分明顯。
另外,各省份的研究熱點領域排名中文化科教和語言文字均為第一、二位,與該領域整體排名吻合。但也有個別特例,如四川省的文學領域,陜西省的歷史地理領域,重慶地區的藝術和工業技術領域,云南省的農業領域均為該地區研究的亮點,這一特點也與地域教育優勢資源有密切相關。
三、問題
從以上研究結果可以看出,西部韓國學研究可持續性不足。西部各研究機構當中除了四川大學、蘭州大學、陜西師范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幾所高校以外,均出現過三年以上或連續或間隔的研究斷檔。這正說明對于西部大部分研究機構來說,韓國學并非主要的研究內容,研究的持續性也欠缺。
其次,西部地區的韓國學研究熱門領域主要集中在文化科教類,其次是語言文字、經濟、政治法律、藝術、歷史地理、文學、宗教哲學、社科總論。工業技術、醫藥衛生、農業和軍事等數量極少。這反映出在西部地區韓國學的研究最主要的是依托語言教育,以及經驗借鑒性較強的人文社會學領域。這些研究既符合時下熱點,成果產出也相對較易。這樣的研究雖然能夠提供直觀的經驗,較快滿足相關領域的人才需要,但也有容易存在流于表象探究反而深度不夠、理論研究不足等缺陷。
最后,西部地區的研究成果反映出一個更為主要的問題即是地域差異大。四川、陜西、重慶三個省、市的韓國學研究成果數量最多,占西部地區全部的74%,其次甘肅、云南占20%。可以看出,研究成果的發達主要取決于相關地區研究機構的集中和經濟發達程度,歷史淵源也在研究熱度原因中占據一席之地。而新疆、西藏、云南、貴州和寧夏地區的研究成果極少,這些地區與朝鮮半島距離較遠,可供依托的韓國學研究機構也較少,對半島的關心程度不高。雖然西部地區的研究關心重點和優勢可能并不在半島地區,但仍然期待西部地區可以催生出不同的研究視角和研究內容。
四、結語
現在我國加大力度進行區域國別研究,無論是國家發起的“一帶一路”倡議,還是我國對小語種人才的重視、培養,都可以為區域國別研究提供研究政策保障和所需的人力資源。韓國學研究通過對朝鮮半島的人文、地理、政治、經濟、社會、軍事等各領域進行廣范圍、深層次的研究,可以幫助我們在當今新的條件下重新審視世界格局。淺析中國西部地區韓國學研究的發展,雖然在近十幾年的時間里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和全國的研究情況相比仍然還有較大發展空間。如何利用政策引導,構建更加完善的研究體系,強化基礎理論研究和問題研究,達到研究對象和領域的全面化、多元化,在承認各地區研究基礎條件差異化的前提下,盡量各地區共同發展,這是現階段我國西部地區韓國學研究亟待解決的課題。
注釋:
①這44所研究機構按韓國學研究論文數量分別是:四川大學、四川師范大學、西南大學、蘭州大學、陜西師范大學、渭南師范學院、西北師范大學、重慶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云南大學、西北大學、西南政法大學、西華師范大學、西南財經大學、西南民族大學、云南民族大學、四川外國語大學、寧夏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云南師范大學、四川外語學院、西南交通大學、貴州大學、川外成都學院、昆明理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云南農業大學、西北政法大學、重慶工商大學、重慶師范大學、新疆大學、新疆師范大學、綿陽師范學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咸陽師范學院、延安大學、四川省社會科學院、西南科技大學、西安外事學院、成都體育學院、新疆財經大學、西安文理學院、陜西理工學院、陜西科技大學
參考文獻:
[1]李得春.韓國學和中國的韓國學[J].東疆學刊,2006(7):13.
[2]蔡美花.東亞韓國學方法之探索[J].東疆學刊,2008(10):1-2.
[3]黃浿江.朝鮮半島研究世界化的現狀及課題[J].當代韓國,2003春夏合刊:13.
[4]王杰玲,鐘應先.論中國西部地區的開發[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2(1):32.
[5]盛朗.中國西部地區人口狀況[J].人口研究, 2000,24(3):43.
責任編輯: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