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艷萍
摘要: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科對于學習者的閱讀能力要求比較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否達標,直接決定了學生能否真正地學好初中語文學科。因此,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關注閱讀教學方法的研究,使用最有效的閱讀教學方式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從而使學生整體的語文水平得到提高。下文筆者主要就如何實現有效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展開探討,希望能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 教學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8-0199-02
閱讀理解是初中語文考試中占分最多,難度最大的部分,可以說閱讀理解對整個初中語文學科的學習至關重要。然而,在實際的課堂閱讀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教師對閱讀材料的拓展不足,忽略對閱讀材料細節的把握,缺乏師生互動等。這些問題的出現導致了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整體效果偏差。如果閱讀教學中的這些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那么必將會對學生語文素質的培養產生不良的影響。因此,是否能夠解決這些問題,成了實現有效閱讀教學的關鍵,下文筆者主要會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究。
一、延展閱讀材料,擴寬學生的知識面
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教師一般會局限于對閱讀材料的閱讀教學,這非常不利于學生擴散性思維的發展,致使課堂的氛圍比較沉悶無趣,非常不利于實現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因此,要實現有效的閱讀教學就必須在閱讀材料的基礎上,對閱讀材料的內容進行一定的擴展,從而使學生在閱讀教學中掌握更多的知識,擴寬學生的知識面。
例如教師在對《皇帝的新裝》進行完閱讀教學之后,可以讓學生以語文學習小組為單位,收集安徒生的其他童話故事。學生收集故事的過程也是學生進行自主閱讀的過程。學生收集完畢后,教師再安排一個合適的時間舉辦講故事大賽,每個學習小組派出一名代表,向其他組的同學和教師講述自己小組收集到的童話故事。這種講故事比賽的形式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充分地調動了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從而使得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二、挖掘材料的細節,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語文閱讀材料的細節往往蘊含著重要的信息點,如果不注重對閱讀材料細節的把握,還可能會對整篇閱讀材料產生理解上的誤差。所以教師在設計閱讀教學的方案時,要注意對閱讀材料細節的把握和利用,在細節處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例如,教師在講授《孔乙己》這篇課文時,教師在對課文的精講之前,可以先讓學生自行對文章進行仔細閱讀,然后要求學生在仔細閱讀的過程中找出文章中的細節描寫,并試著自行分析細節描寫在文章中的作用,以此來調動學生對課文細節探究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能夠很快地找出文章的細節描寫,并根據自己的理解對文中的細節描寫的作用進行初步分析,這種對細節的把握可以促使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更深刻、更透徹的理解,提高學生在閱讀課堂教學中的學習效率。
三、加強師生互動,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初中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養成探究閱讀的意識。所以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要不斷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優化,以激起學生對閱讀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從而激發學生對閱讀學習的探究意識。教師還要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使學生對閱讀教學課堂產生興趣,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水平不斷得到提高。
例如,教師在講授《岳陽樓記》一文時,教師在對文章的大意進行講解之后,在逐句分析之前,可以向學生提問:按照一般思維的理解,應該是做官的時候,為君主擔憂,不做官的時候,為百姓擔憂。但文中作者卻說“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通過教師提出的這個質疑,就能立刻激起學生對文章的探究意識,然后帶著教師提出的問題,對文章內容進行深入、細致的探索。在學生對問題探究完畢之后,教師要聽取學生的探究結果,然后在學生探究結果的基礎上,幫學生解疑答惑,從而幫助學生對文章整體進行理解。文中作者之所以會說“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則憂其君”,是因為作者憂國憂民,心存家國百姓,身居高官時,會為能不能為百姓謀求福祉而憂心,不做官時,又會為君主能不能治理好國家而憂心。
四、校內閱讀與校外閱讀相結合,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應該僅僅看重學生閱讀的結果,還應該著重學生的閱讀過程和閱讀質量,養成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只有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才會自主地進行閱讀,長時間地閱讀,會使得學生的精神世界更為豐富,氣質和品質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為接下來的學習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校內閱讀
學生在校內的閱讀可以通過到學校圖書館借閱的方式進行。學校的圖書館一般都有大量的圖書儲備,是除課堂學習之外,學生最佳的學習場所,學生可以通過借閱的方式,擴充自己的閱讀量和知識儲備量,長此以往會對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提升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學校圖書館應對全體學生積極開放,以便使學生能夠充分利用圖書館中的資源;校圖書館還要根據學生實際的作息時間,制定最科學的開館時間;校圖書館還要完善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為學生的借書、還書提供最優質的服務。除此之外,校圖書館的工作人員還要對圖書館中的藏書質量進行把關和篩選,使圖書館的藏書能夠更加適合中學生閱讀。在圖書種類上,除了必要的科目輔導書籍之外,還要多添置有關文學、藝術、天文等方面的書籍,以便擴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在文學藝術等多方面的綜合素質。總而言之,校圖書館的優劣,直接決定了學校素質教育的成敗,所以學校要加強對校圖書館的管理,使校圖書館真正成為可以開闊學生視野,使學生獲取知識和能力,培養興趣愛好等方面的主要陣地。
(二)校外閱讀
學生在校外閱讀的渠道是多方面的,主要可以分為家庭角度和社會角度兩個方面。學生在家庭中的閱讀,主要通過閱讀家庭訂閱的報紙、雜志或是選購的圖書的進行。學生在社會方面的閱讀,主要通過公共圖書館實現。隨著國家對國民素質要求的不斷提高,各個城市內公共圖書館的數量也日漸增多。而且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與成熟,各個城市的公共圖書館也大都開設了網上數字平臺,學生對于圖書的查找和借閱也更加熟悉,學生可以借助互聯網,足不出戶地就能閱讀到公共圖書館的圖書資源。這種數字公共圖書館的普及,更便于學生借閱圖書,以此可以增加學生閱讀圖書的數量,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質。
五、結語
“中文乃一切中國人心靈之所托,只要中文常在,必然漢魂不朽。”由此可見,中文在所有中國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而中文的重要地位也決定了中文閱讀的重要性。閱讀能力對于學生學習初中語文學科至關重要,所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教師要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出發點,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會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讓學生真正地會閱讀、喜歡閱讀,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從而為學生語文學科整體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呂志芳.如何實現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初探[J].學周刊,2019(7):129.
[2]賴璐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發揮學生積極性的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20):108.
[3]許岳偉.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發揮學生積極性的探究[J].新課程(中),2017(3):55+57.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