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亮
摘要:本文在研究中以英語翻譯為核心,分析英語翻譯中跨文化視角的轉換,提出有效的翻譯技巧,使源語言作品符合中文表達方式,達到最佳的翻譯效果,并為相關研究人員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幫助。
關鍵詞:英語翻譯 跨文化視角轉換 翻譯技巧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8-0101-02
語言是一種文化產物,隨著文化發展而得以延續,也會受文化的約束,可以反映出某一地區或是民族的文化特色。事實上,翻譯工作就是基于了解源語和譯語文化的基礎上,通過翻譯技巧、表達方式進行源語和譯語的轉化。由于語言表達形式的多樣化,在英語翻譯中,必須以視角轉換的方式進行英語翻譯,翻譯出符合讀者語言習慣的表達內容,提高英語翻譯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對此,在英語翻譯的過程中,要明確中西方文化的差別,基于跨文化視角進行語言轉換,靈活使用各種翻譯技巧,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使得譯文符合讀者的思維方式和語言習慣,實現英語翻譯價值的最大化。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探究英語翻譯中跨文化視角轉換及翻譯技巧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英語翻譯中跨文化視角轉換的必要性
語言是一種社會顯現,也是一種文化現象,并與文化相互影響和促進,這就使得英語翻譯工作并不僅僅是語言轉換,更體現著文化與思維的轉換。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大大增加了英語翻譯難度,一些譯者將讀者作為語言翻譯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并在英語翻譯的過程中堅持以人文本的原則。同時,語言會隨著文化發展而得以發展,受生活環境與生活習慣的約束。各個區域的語言具有一定的獨特性,這就要求譯文必須以讀者語言表達習慣為主,而利用跨文化視角轉換,可以在英語翻譯中進行語言表達方式的轉變,語言表達方式的不同,形成語言形式的差異化。由此可見,英語翻譯中的跨文化視角轉換十分關鍵。
二、英語翻譯中的跨文化視角轉換方式
英語翻譯的根本就是中文和英文間的轉換,語言作為文化的載體,為了讓不同文化背景的讀者理解源于所表達的含義,避免由于文化差異而造成的片面理解,基于相悖角度進行信息傳達。
(1)人物轉換。在英語翻譯中,由于中西方思維習慣與語言表達方式的差異性,使得譯文常常無法真實體現出源語的含義,在中方思維中,一般會將“人”放在首位,“人”是一句話的主語;而在英語表達中,多以“物”或是“事”為主語,如“It is exciting that we have succeeded in sending up Shenzhou V.”要翻譯成:“我們成功地發射了神舟五號這件事情真令人興奮。”翻譯者在進行英語翻譯的過程中,必須深入到當時的語言環境,轉換人和物的主語,在保證英語原意的同時,讓譯文符合漢語的表達方式和中方思維習慣,進而達到最佳的翻譯效果。
(2)語言結構轉換。基于中國文化語境下,在日常語言表達中,人們更加習慣于以主動型語言結構進行某一具體事件的表達,這和英語表達大不相同,在英國文化語境中,人們更加習慣于以被動結構進行某一具體事件的闡述,被動型語言結構使用頻率遠遠超過主動型語言結構。對此,在英語翻譯中,翻譯者要對語言結構進行轉換,實現英文語段和文本的本土化處理,提高英語翻譯的精準性,為讀者帶來更為舒適的閱讀感受。例如,在《傲慢與偏見》中:“If you are out to condemn somebody, you can always trump up a charge.”,翻譯者不能根據當前語言結構翻譯成“如果你打算譴責某人,你總是可以捏造罪名。”。而要轉換語言結構,將其翻譯成“欲加之罪,何患無詞。”。不僅可以表達出原文的意思,還增加文學作品的藝術性,凸顯中文的語言魅力。
(3)形象轉換。在英語翻譯中,形象轉換是一種有效的跨文化視角轉換方法,更加強調意向、隱喻和語意間的文化性與契合性,具體則表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保留形象。這里所說的形象轉換不僅僅是直接把西方意向轉換成中方意向,要在掌握翻譯對象形象內涵的基礎上,分析中西方文化間的契合性與包容性,以謀求翻譯效果的最大化。著名翻譯家奈達先生曾提到過:“世界的語言與文化極為相似,有90%的相似之處,僅有10%不相似。”對此,在英語翻譯中,譯者可以根據語言情景,選擇直接翻譯的方式進行原文內容轉換,提高讀者閱讀的舒適性,盡可能地保留源語中的語言風格,提高翻譯效率。例如,在《格列佛游記》中,把“yahoo”愚笨形象直接翻譯成“鄉巴佬”,符合原文含義的同時,又遵循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語言表達習慣,生動展現原作品中的內容。
第二,替換形象。在英語翻譯中,原文本中很容易出現和中國文化語境中的宗教信仰或是認知習慣發生沖突的地方,為了保證翻譯效果,需要譯者通過替換形象的方式,消除這一文化沖突,給讀者帶來更為舒適的閱讀感受。例如,英語中常常表示驚訝語氣的“Oh my god!”可以翻譯為“我的老天爺呀!”而不是“我的上帝”,這就將西方人崇尚的“上帝”形象,替換成我國傳統神話中的“玉皇大帝”的形象,符合中國人的宗教信仰和認知習慣,語氣強調作用更為明顯。
三、基于跨文化視角轉換的英語翻譯技巧
基于跨文化視角轉化,英語翻譯技巧有歸化策略和異化策略,主要是對原文進行不同程度和形式的轉化,對源語的文化視角進行分析和翻譯,貼合原文本中的思想表達含義,并帶給讀者更舒適的閱讀體驗,提高英語翻譯水平。
(1)歸化策略。考慮到中西方文化差異,在英語翻譯中,歸化策略主要是把語言以一種更讓讀者熟悉與接受的方式進行表達,增加讀者對原文本的理解程度,避免文化背景、思維方式、語言習慣的影響而造成的溝通障礙,按照源語與譯語表達習慣、語法規則進行語言成本和句式的改變,實現原文本的歸化處理。第一,詞類轉換。如“Compus life is simple and beautiful”中的“simple and beautiful”不能簡單翻譯成“簡單和美麗”,根據語境要將這兩個詞轉換成“單純和美好”,更能體現原文含義。第二,句式轉換。如“What could I do then except to let the baby cry?”,雖然句子是疑問句,但在翻譯中要譯成“我沒辦法讓那孩子安靜下來”,這樣更能表達原文含義和作者情感。
(2)異化策略。在英語翻譯中,異化策略就是基于源語進行反面翻譯,舍棄形式對等而追求意義對等,可以保留源語真實面貌。例如,“This is no easy task”中,句式屬于否定句式,將其翻譯成“這可是個困難的任務”,提高語氣的強烈程度。又如“Now,the box was used to catch mouse”為被動語態,在實際翻譯中,可轉換為主動語態,即為“現在那個盒子用于捕捉老鼠”,貼合原文語言的真實含義。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英語翻譯中,視角轉換主要是基于文化背景,譯者以原語言信息為種族目標語,通過角度轉換的方式,讓譯文中的語言表達形式和讀者的語言表達習慣統一,提高英語翻譯結果的準確性,以達到最佳的翻譯效果。
參考文獻:
[1]鄭玉美.英語翻譯中跨文化視角轉換及翻譯技巧探究[J].戲劇之家.
[2]葉銳.英語翻譯中跨文化視角轉換及技巧[J].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122-124.
[3]曾斯.英語翻譯中跨越文化視角的轉換翻譯技巧[J].海外英語,2014(16):140-141.
[4]袁勁柳.英語翻譯中跨文化視角轉換與翻譯技巧探析[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4,34(1):60-61.
[5]解學林.跨文化視角下英語翻譯的詞類轉換技巧[J].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101-102.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