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麗娜
【摘要】 目的: 觀察血站質量管理工作中差錯管理的應用效果。 方法: 隨機選擇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血站未使用差錯管理階段的400份資料為對照組,隨機選擇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血站使用差錯管理階段的400份資料作為觀察組。對照組采用血站常規操作方法。觀察組在對照組管理模式基礎上給予差錯管理。對兩組資料進行評價,比較兩組資料差錯發生情況。 結果: 觀察組溫濕度、環境細菌、設備維護保養、獻血員消毒效以及總分均高于對照組,且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差錯發生率為0.4%,明顯低于對照組2.8%,且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 結論: 差錯管理能夠明顯提高血站質量管理,減少工作中的差錯發生率。
【關鍵詞】 血站;質量管理;差錯管理
【中圖分類號】R181.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5-106-02
血站是采集、儲存血液,并向臨床提供血液供應的醫療衛生機構,血站的血液質量是否合格是保障接受血液的患者健康的重要前提,如果血站工作出現差錯,則可能導致一名或者多名患者出現嚴重后果,因此血站質量管理工作是血站工作的重點研究課題。近年來我站在管理過程中應用了差錯管理,取得了良好的實際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樣本選擇
隨機選擇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血站未使用差錯管理階段的400份資料為對照組,隨機選擇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血站使用差錯管理階段的400份資料作為觀察組。兩組資料基線水平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對照組:采用血站常規操作方法。主要是對血站各環節定時抽檢,根據抽檢結果進行相應獎勵和懲罰。健全血站規章制度,貫徹落實相關操作,定期對血站工作人員進行專業技能培訓。
觀察組:在對照組管理模式基礎上給予差錯管理。具體管理方案如下:(1)收集信息。對差錯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分析導致差錯發生的常見原因,根據原因進行相應的調整。(2)優化崗位管理。對各個工作崗位的人員按照自身責任進行優化,從而避免人為因素導致血站管理發生差錯。嚴格按照國家管理規定調整工作人員崗位,保證各個崗位的獨立性和協調性。重視培養工作人員的職業素養,提高工作效率。定期對自身和所在工作團隊的工作情況進行自查,發現差錯發生的原因并找到解決方法。(3)優化工作流程。保證各個工作崗位之間能夠流暢銜接,在降低工作壓力的前提下保證資源的優化。按照《血站質量管理規范》、《血站技術操作規程》等相關文件要求對血液的采集時間和空間進行優化, 對相關數據要及時記錄和歸納整理,為規避差錯事件的發生提供依據。
1.2.2 分析指標
對兩組資料進行評價,評價內容包括溫濕度、環境細菌、設備維護保養、獻血員消毒效果等4項內容,每項25分,滿分100分。比較兩組資料差錯發生情況。
1.3 數據處理
用SPSS19.0統計學數據處理軟件處理研究中所有相關數據,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 ±s)表示,并采用 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 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資料達標情況比較
觀察組溫濕度、環境細菌、設備維護保養、獻血員消毒效以及總分均高于對照組,且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1。
2.2 兩組資料差錯時間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差錯發生率為0.4%,明顯低于對照組2.8%,且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2。
3 討論
在血站質量管理中,如果血液質量出現差錯,則對臨床血液質量會產生直接影響,從而引起嚴重后果,既是對用血患者的不負責任,同時也可能引發醫療糾紛。因此,行之有效的差錯管理就成為血站管理的重點課題。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近年來我站在管理中引入了差錯管理。差錯管理是對問題進行判斷、查找并排除的過程,其核心是通過合理的調控來降低工作中出現差錯事件的風險。在本次研究中,我站將差錯管理分為三步,首先對既往出現的差錯信息進行收集,以此為基礎分析評估差錯發生的原因,并進行調整。其次是對人員崗位方面的調整,重視對工作人員素質的培養,從而減少血站工作中的差錯發生。最后,對工作流程進行優化。有固定而高效的工作流程,則明顯減少人為差錯事件的發生。從本次研究中看,通過差錯管理,明顯提高了溫濕度、環境細菌、設備維護保養、獻血員消毒效果方面的評分,同時降低了差錯發生的比例,因此具有重要的實際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差錯管理能夠明顯提高血站質量管理,減少工作中的差錯發生率,具有重要的實際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錢新紅,王凱.用血醫院滿意度調查在血站質量管理中的效果分析[J].吉林醫學,2015(9):1868-1869.
[2] 周愛風.質量分析會制度在血站質量管理中的效果分析[J].青海醫藥雜志,2017(2):76-77.
[3] 柯捷.細節管理和風險管理在血站質量管理體系中的應用分析[J].臨床護理雜志,2017,16(3):21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