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婷婷 孫軍
摘 要:本文從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概念入手,著重探討了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大學生應擔當的社會責任,以及大學生如何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成為負責任的和諧社會主義好公民。
關鍵詞:和諧社會; 大學生; 社會責任
1.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概述
和諧社會是指一個反映民主,法治,公平正義,正直和愛心,充滿創造活力,人與人和諧相處的穩定有序社會。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人類向往的美好社會。關于中外和諧社會的思想有很多,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體包括個體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社會制度以及各階層之間的和諧。個人,社會和自然之間的和諧,以及整個國家與外部世界的和諧。
2. 如何培養新時期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2.1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
自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來,中央高度重視培育青年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習總書記多次發表重要講話,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我們必須盡力而為,始終把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作為主管心中的信條。在個人層面上,“愛國主義,誠實,奉獻,友善”是大學生的行為準則,直接將大學生與構建和諧社會聯系起來。大學生要愛國是做一個好公民的前提,要敬業方能實現人生價值,為實現國家富強注入一份力量,要誠信、要友善才能與人和諧相處,營造積極的社會氛圍,這將有助于實現“自由,平等,公正和法制”社會建設,實現國家一級的“富裕,民主,文明,和諧”。
2.2以社會責任作為價值取向
每個青年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都存在著不一樣的閃光點,由于各種因素的作用,導致思想結構、思想變化的不同,這要求我們探索如何理解社會責任對我們自身發展的重要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是培養社會責任意識的重要途徑之一。當代大學生思想建設自我意識比較強烈,思想開放,易接受新興事物。隨著社會變革的加深,人民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不能完全同步,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也發生著深刻的變化。與此同時,大學生自己也經歷了過去的經濟,學術,心理和就業活動過度的壓力,也容易發生自我發展的不和諧。因此,以社會責任作為價值取向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3.大學生社會責任的具體內容
中國要真正強大,構建和諧社會是當務之急,也是必經之路。面對新的世紀,面對新的挑戰,創建和諧社會,這不僅是青年大學生的責任,也是青年大學生肩負的使命,任重道遠,是青年人必須不懈追求的目標。
3.1 堅定理想信念——修德
習近平總書記在很多座談會上都強調,年輕的大學生必須做到,“強化理想信念,努力拼搏,勇于創新,不忘艱苦奮斗。”其中他將理想信念放在第一位,表明理想對人生發展的重要性。對于構建和諧社會,最重要的理想信念便應該是愛國情懷以及堅持“四個自信”,這是在構建和諧社會過程中大學生應當具備的理論基石。
3.2 發展學習技能——勤學
青年大學生要樹立這樣的意識“讓自己的一生都在學習中渡過”。即使像馬克思主義哲學,它的基礎仍是科學真理。大學生正處于學習科學知識的黃金時代,他們必須努力工作,才能獲得真正的知識。學習作為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堅持不懈,努力工作,努力擴大知識儲備,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這個階段,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態度,養成學習的興趣。只有這樣,在構建和諧社會的路上,在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中,我們才有更多的資本,才可以貢獻更多的力量。因此,每一位當代大學生都應將此視為構建和諧社會的大學生責任的基本內容。
3.3 投入到和諧社會的建設中去
加強理想信念,年輕的大學生擁有終身導航裝置;勤奮學習,使之獲得夯實的科學知識和非文字的知識。之后,要求年輕的大學生參與到構建和諧社會的行動中。習總書記多次談到:“青年人興旺,國家強大。年輕一代有能力和責任,國家有前途。”在新時代,大學生應該成為承擔國家建設責任的新時代青年,應當承擔起時代的歷史使命和責任。青年大學生要在實現個人價值的同時為社會創造價值,而這種責任與使命則需要大學生們用未來一生去踐行。
4. 大學生如何做到履行社會責任
4.1高校團學工作引領
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始終是第一位的,任何外力的提升都不如自身意識重要。因此,加強高校團隊工作質量是增強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履行社會責任的根本保證。和諧的人是教育的結果,教育工作者對學生影響十分重要,尤其是品德高尚的人,往往在言行上不知不覺中教育了學生,這便要求教育工作者要以身作則,有感恩,有愛心,有履行社會責任的高度覺悟。大學的任務是培養德才兼備的全能型人才,因此,高校要著眼于打造高素質的教師團隊,讓他們正確地引導大學生履行社會責任。敬業奉獻,誠實守信,守法和勤奮的良好氛圍在高校中要蔚然成風。
4.2 利用網絡的輔助功能
近年來,網絡發展日新月異,計算機、智能手機早已是幾近人手一部,互聯網普遍于每一個角落,青年大學生很多借以娛樂,而沒有很好的利用起網絡的積極作用,在物質生活豐富的今天,擺在青年大學生面前的是各種誘惑。然而反過來看,我們可以利用這種狀況,有一部分青年大學生酷愛網游,我們可以將社會主義美德等元素融入其中;有些同學喜歡追劇,我們就將各種積極地社會道德加在其中。通過“順暢無聲”影響大學生價值觀,促使大學生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4.3 學校、社會、家庭共同發力
家庭是每個人的第一所學校。很大程度上,大學生的道德修養,思想觀念已在家庭中得到養成,因此,為了大學生的發展,父母和父母應該努力做到對社會負責,努力實踐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并以身作則,影響自己的孩子。在學校里,大學生的思想素質仍有進一步的成長,高校要竭盡全力,要建立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引導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影響大學生躬行社會責任體驗是重中之重,高校的各種社團活動可以令其有該方面的體驗,“三下鄉”等社會實踐活動可以實現這樣的目標。總之,學校、家庭和社會必須共同努力,共同影響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共同承擔社會責任。
5.結語
目前,我國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大學生則是新時代社會發展的親歷者和建設者。大學生作為開創者,建設者,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重任中充當著關鍵的角色,怎樣使大學生具備社會責任感,怎樣使大學生履行社會責任,怎樣充分發揮大學生周邊環境的作用,這一切都值得我們深思,值得我們孜孜不倦地探索。
[參考文獻]
[1]陳偉 蔡曉陽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野下大學生社會責任 [J].廈門出版社2017.10,16:7.
[2]謝四平 劉韻清 . 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Z]《船山文學》.2005.7 52—53.
(作者單位:中國計量大學現代科技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