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紅,張麗娟,賈麗芳,馬明峰
(1.山西省汾陽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山西 呂梁032200;2.山西省汾陽醫院,山西 呂梁032200)
產婦在生產結束后,大多處于氣虛血滯的狀態,易引發惡露不絕、腰腹酸痛、產后出血等并發癥[1]。臨床中醫護人員采用生化湯治療產后出血、產后疼痛等并發癥,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生化湯中的君藥是當歸,加上紅花、川芎等各類活血化瘀的藥材,具有養血通氣、化瘀產新等功效[2-3]。本研究觀察加味生化湯治療產后并發癥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6月至2018年2月汾陽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收治的102例產婦為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案的不同分為對照組49例和觀察組53例。對照組年齡21~33歲,平均(24.89±3.88)歲;病程6~34 d,平均(20.33±6.07)d;初產婦28例,經產婦21例;孕周38~42周,平均(39.87±1.62)周;產次1~3次,平均(2.08±0.37)次。觀察組年齡22~32歲,平均(25.93±2.48)歲;病程7~33 d,平均(20.58±7.35)d;初產婦34例,經產婦19例;孕周39~42周,平均(39.56±1.77)周;產次1~3次,平均(2.11±0.43)次。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診斷標準 ①西醫診斷標準:B超監測發現宮腔中有數個強回聲團或是單一強回聲光團,其直徑超過1.0 c m;胎盤娩出后有缺損,陰道連續出血,在運用藥品或是刮宮后,能夠排除殘余的胎盤組織。②中醫診斷標準:陰道出血量過多、色澤較淡;產婦精神十分疲乏,面部較蒼白,小腹位置產生墜脹感,心悸氣促,頭暈耳鳴,舌部紫黯或有瘀點,脈象較細。
1.3 納入標準 產婦與親屬知曉本研究的內容,并簽訂知情同意書;產婦陰道中的出血總量低于正常的月經總量;產婦都具備較優的依從性,且相關資料健全。
1.4 排除標準 重型精神病者;陰道中出血過多者;重型傳染病者;伴隨重型心腦血管病或肝腎功能障礙者;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中途退出治療者。
2.1 對照組 施予手法按摩。產婦先借助拇指或是中指對膻中穴、乳房下穴等相關穴位實施點穴,其余按摩手勢是除了拇指以外的手指并攏,自乳房根處朝乳房施予發散性按摩,自下到上,重復施予按摩,并擴充按摩的面積,直至乳房兩邊,慢慢借助指腹劃出半圓,重復數次后,四指張開,握住乳房,自乳房根處朝乳頭作梳狀,單側最少3次,借助手指對乳頭施予數次的輕捏,促使乳腺管得以順暢,單側總共10 min,每日2次。7 d為1個治療周期,共治療2個周期。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加味生化湯治療。處方:川芎、桃仁各9 g,當歸片15 g,干益母草30 g,王不留行、穿山甲、炙懷牛膝各10 g,甘草片、焦姜、通草各5 g。每日1劑,溫水煎煮,早晚餐后各服1次。小腹墜痛加熟黃芪、黨參片各10 g,腰腹酸痛加杜仲、川續斷片各10 g,口舌干燥加麥冬、金銀花各10 g。7 d為1個治療周期,共治療2個周期。
3.1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產婦的臨床療效。治愈:陰道無出血,B超監測宮腔中積液全部消除,相關癥狀全部消除,小腹沒有壓痛感;顯效:陰道出血極大降低,B超監測宮腔中積液顯著減少,相關癥狀緩解,小腹疼痛感顯著減弱;好轉:陰道出血有所降低,B超監測宮腔中積液有所降低,相關癥狀有緩解,小腹疼痛感有所減弱;無效:相關癥狀沒有好轉,甚至是有所加重。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好轉率。②并發癥發生率:并發癥包括腰背酸痛、陰道出血、尿潴留、小腹墜痛、惡露不絕、乳汁不下。③血液流變性:抽取產婦空腹靜脈血,借助全自動血液流變分析儀,檢測血液低切黏度(LBV)、全血高切黏度(HBV)、紅細胞壓積(HCT)、血漿黏度(PV)、纖維蛋白原濃度(Fc)、紅細胞沉降率(ESR)。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1)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8.11%,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7.7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273 8,P=0.038 7<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臨床療效比較[例(%)]
(2)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的發生率為9.43%,顯著低于對照組的57.1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07 5,P=0.033 7<0.05)。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并發癥的發生率比較[例(%)]
(3)血液流變性比較 治療前,兩組產婦血液流變性各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產婦血液流變性各指標較治療前均顯著降低(P<0.05),且觀察組各指標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產婦治療前后血液流變性比較±s)

表3 兩組產婦治療前后血液流變性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Fc(g/L)觀察組 53 治療前 5.60±2.33組別 例數 時間 HBV(mPa·s)LBV(mPa·s)PV(mPa·s)HCT(%)ESR(mm/h)2.31±0.84△▲對照組 49 治療前 5.73±2.39 3.19±2.14 53 治療后 4.71±1.97△▲8.92±2.44 1.83±0.86 44.60±7.86 14.93±4.82 7.53±2.13△▲1.01±0.90△▲39.31±7.65△▲11.20±4.63△▲3.16±2.17 49 治療后 5.21±1.88△8.89±2.46 1.88±0.86 44.93±8.15 15.33±4.87 8.10±2.37△1.53±0.83△42.67±7.86△12.79±4.75△2.55±0.88△
產后并發癥給產婦帶來較大危害,部分嚴重并發癥甚至會引發相應的后遺癥,并發癥主要包括產后出血、惡露不絕、腰腹酸痛等,這類并發癥都有類似的病理機制[2]。產后出血為產褥期子宮大量出血,其為“產后血崩”,有出血總量過多、患病十分急迫等相關特征,嚴重時會引發休克。惡露不絕為胎盤娩出后,胞宮中的殘血濁液超過了20 d依舊淋漓不凈,這兩種并發癥都與沖任受損相關。產婦產后陰道中殘血瘀滯沖任,氣對于血液的固攝有所減弱,使得血不歸經。有研究指出,排除胞宮殘余血液,不但可以減少產后出血的發生率,還能促使胞宮盡早恢復健康,增強母乳喂養的效果與質量[4-5]。中醫指出,血運對乳汁的分泌有較大影響,產生1 L的乳汁需要500 L的血液,所以,血運的通暢為乳汁分泌的關鍵。尿潴留為“產后小便不利”,其相關特點是小便受阻,其致病原因是產程損耗精氣、膀胱血運受阻使組織產生水腫[6]。所以,產后并發癥大多是因為“氣虛血瘀”而引發,應把其當作防范工作的核心。
本研究中,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血液流變性、并發癥的發生率各項指標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加味生化湯防治產后并發癥優勢明顯。當歸具有活血化瘀、滋養血氣等功能;川芎、桃仁可排除瘀血;益母草可排除殘血[7-8]。同時,辨證加入王不留行、穿山甲、通草、懷牛膝等調節氣機,引血直至乳腺,協調通乳與泌乳功能。現代藥理學指出,穿山甲有抗感染、消炎等作用,可以預防免疫能力下降而引發的各類感染。通草有通暢小便、除諸藥毒等功能,借助其清熱利水等作用可以舒緩諸藥相應的藥性。諸藥合用,可以補足氣血、通暢血運,降低由于氣虛血瘀而引發的各類產后并發癥。
綜上所述,與單純的手法按摩相比,加味生化湯應用于產后并發癥,療效更為突出,并發癥更少,值得臨床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