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希
(河南省滎陽市中醫院,河南 鄭州450100)
眩暈是臨床常見的疾病類型,主要表現為自覺頭暈、惡心、手抖、視物旋轉、站立不穩等,嚴重者可出現劇烈嘔吐,發作突然,對患者日常生活造成極大影響[1]。既往臨床采用西醫療法治療眩暈,效果不顯著。暈痛定膠囊是國家級三類中藥新藥,具有抗眩暈、止痛鎮靜、活血化瘀等功效,常用于治療因氣滯血瘀、痰阻氣滯、痰濁上擾、虛風內動而致的頭痛、眩暈等,但單獨應用療效欠佳。加味半夏白術天麻湯包括天麻、半夏、茯苓等多種中藥,具有升清降濁、健脾和胃、燥濕化痰之效。本研究研究加味半夏白術天麻湯聯合暈痛定膠囊治療眩暈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滎陽市中醫院收治的82例眩暈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1例。對照組男21例,女20例;年齡33~65歲,平均(51.22±7.11)歲;病程最短3個月,最長5年,平均(3.01±0.68)年。觀察組男20例,女21例;年齡34~66歲,平均(52.54±8.02)歲;病程最短5個月,最長5年,平均(3.18±0.60)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標準 符合西醫眩暈診斷標準[2];符合中醫辨證屬痰濁中阻型眩暈[3]:脈弦滑,舌體胖大,苔白膩,邊有齒痕,納少神疲,脘腹痞滿,胸悶作惡,頭重如裹,嘔吐痰涎,頭昏眼花,視物旋轉;患者知情并簽訂同意書。1.3 排除標準 合并顱內腫瘤者;伴有腦梗死者;對本研究相關藥物成分過敏者。
2.1 對照組 給予暈痛定膠囊(河南龍都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0950093,規格:0.4 g/粒),每次1.2 g,每日3次。10 d為1個療程,持續治療20 d,共2個療程。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加味半夏白術天麻湯。方藥組成:天麻10 g,法半夏15 g,茯苓20 g,生白術15 g,生黃芪15 g,澤瀉10 g,薏苡仁30 g,陳皮10 g,葛根15 g,生姜片10 g,蒼術12 g,甘草片10 g,大棗5枚,桂枝10 g。隨癥加減:頭痛、頸部不適加羌活20 g;惡心嘔吐加竹茹10 g;脘悶納呆加白蔻仁10 g,砂仁10 g(后下);便秘加厚樸12 g,枳實15 g;耳鳴加石菖蒲12 g,醋郁金10 g;眠差加酸棗仁12 g,遠志15 g。水煎取汁,每劑400 mL,早晚溫服。10 d為1個療程,持續治療20 d,共2個療程。
3.1 觀察指標 眩暈癥狀與功能評分: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20 d后采用改良頸性眩暈癥狀與功能評估表評分,包括頸項痛、頭痛、眩暈、心理與社會適應、日常生活與工作5個方面,分值越低,病情越嚴重。
3.2 療效評定標準 痊愈:頸肩部活動正常,頸項痛、頭痛、頭暈等臨床體征、癥狀完全消失;有效:頸項痛、頭痛、頭暈等臨床體征、癥狀有所減輕;無效:頸項痛、頭痛、頭暈等臨床體征、癥狀無減輕或加重。總有效率=(痊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3.3 統計學方法 以SPSS 21.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4 結果
(1)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眩暈患者治療效果比較[例(%)]
(2)眩暈癥狀與功能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眩暈癥狀與功能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0 d后,觀察組眩暈癥狀與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眩暈患者眩暈癥狀與功能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眩暈患者眩暈癥狀與功能評分比較(分,±s)
注: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20 d后觀察組 41 15.51±2.40 25.92±3.37△對照組 41 15.28±2.21 21.42±2.38
中醫認為眩暈病位為頭竅,與腎、脾、肝相關,基本病機在于瘀、虛、痰、火、風等引起的肝失疏泄,脾失健運,導致清竅失養、濕聚痰生而致病發。《丹溪心法·頭眩》中提到“無痰則不作眩”,并提出“痰水致眩”理論。因此,主張采用燥濕化痰、健脾和胃為主要治療原則。
暈痛定膠囊是在中醫理論基礎上采用密環菌發酵培養物、川芎制成的中藥制劑,方簡力專,其中密環菌發酵培養物作用近似于天麻,可入肝經,祛痰、止痙、息風;川芎屬血中氣藥,搜風開郁、行氣活血,兩者合用共奏清利頭目、消風化痰、活血化瘀之效[4]。本研究在暈痛定膠囊基礎上聯合應用加味半夏白術天麻湯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加味半夏白術天麻湯聯合暈痛定膠囊治療眩暈療效顯著。半夏白術天麻湯出自程鐘齡的《醫學心悟》,方中茯苓、薏苡仁、白術可健脾化濕,法半夏可化痰、健脾燥濕,天麻止眩平暈、平肝息風,陳皮理氣化痰,桂枝溫經通脈,澤瀉、蒼術健脾滲濕,黃芪補氣健脾,葛根發汗解肌,大棗、生姜調和脾胃,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健脾和胃、化痰祛濕之效。本研究在半夏白術天麻湯基礎上隨癥加減,有助于減輕頭痛、眩暈等臨床癥狀,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20 d后,觀察組眩暈癥狀與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加味半夏白術天麻湯聯合暈痛定膠囊治療眩暈,可明顯改善眩暈癥狀,減輕病情程度,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