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 勇,么傳為,時 敏,虞 君
(山東省聊城市中醫院,山東 聊城252000)
快速型心律失常是指心室率大于100次/分鐘以上的心律失常,發病持續時間過長可引起或誘發較嚴重的心肌損害,甚至可導致心源性猝死,是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1]。西藥治療心律失常藥物較多,起效快,但長期服用有較高的致心律失常及其他心血管事件風險,而射頻消融治療、外科手術或起搏器治療雖技術比較成熟,但應用范圍有限,費用昂貴,風險高,臨床應用受到一定限制[2-4]。中醫藥治療強調“標本兼治”,既要求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又要求治病求本,祛除病因,減少安裝起搏器等外科治療產生的風險。中醫膏方注重標本兼治,側重全面調理、病證結合,有易于吸收、攜帶方便、四季皆宜、口感良好等優勢。本文探討安神定悸膏治療快速型心律失常痰火擾心證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聊城市中醫院收治60例快速型心律失常痰火擾心證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每組30例。治療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49~77歲,平均(43.7±35.4)歲;病程0.5~7 d,平均(4.1±3.4)d。對照組男13例,女17例;年齡48~79歲,平均(45.3±31.6)歲;病程0.4~8 d,平均(4.3±3.8)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西醫診斷標準 參照《新編診療常規》及《實用內科學》中的相關診斷標準[5-6],經2次以上心電圖或Holter檢查呈各種快速型心律失常心電圖表現,如室性期前收縮、室上性期前收縮、陣發性心動過速、竇性心動過速、心房顫動等。
1.3 中醫診斷標準 參考《中醫內科學》中心悸痰火擾心證的中醫辨證標準[7]。主癥:心悸時發時止,受驚易作;次癥:失眠多夢,胸悶煩躁,口干苦,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脈象:舌紅、苔黃膩,脈弦滑。若患者兼主癥及2項以上次癥,根據舌脈象即可判斷。
1.4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中醫和西醫診斷標準者;年齡18~75歲;患者知情同意。
1.5 排除標準 過敏體質者;有先天性心臟病、擴張型心肌病、嚴重心肺功能障礙、嚴重冠心病者;有嚴重原發性疾病及精神病者;依從性差,無法評定療效或資料不全等影響療效或安全性判斷者;近1個月內參加其他臨床試驗者;妊娠及哺乳期女性。
2.1 對照組 給予口服酒石酸美托洛爾片(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5390),每次25 mg,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療程為2周。
2.2 治療組 給予安神定悸膏。處方:黃連片、法半夏、枳實、陳皮、琥珀、甘松各60 g,竹茹90 g,茯苓、酸棗仁、柏子仁、遠志各100 g。膏方由本院制劑室制膏。每次10 g,每日2次,早晚餐后服用,療程為2周。
3.1 觀察指標與療效評價標準 ①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中醫證候評分。心悸、胸悶、氣短、乏力按無、輕、中、重計為0、2、4、6分,心煩、失眠、口干、小便短少、大便干結按無、輕、中、重計為0、1、2、3分。②比較兩組患者的心電圖療效。痊愈:臨床癥狀消失,心臟聽診心律齊,未聞及異常搏動,心電圖檢查結果顯示基本正常,Holter監測異位搏動數減少90%以上,未發現陣發性快速心律失常;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或明顯好轉,心臟聽診未見明顯異常或較前明顯改善,心電圖檢查顯示大致正常或異常心律較前明顯改善,Holter監測異位搏動數減少70%以上,期前收縮消失或偶有發生,陣發性快速心律失常發作基本控制或偶有發生;有效:臨床癥狀有所減輕,心臟聽診狀況較前好轉,心電圖檢查或Holter監測結果較前好轉,異常心搏數減少50%以上;無效:臨床癥狀無變化或加重,其他輔助檢查較前無變化或加重。③觀察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或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和秩和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1)中醫證候評分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中醫證候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觀察組中醫證候評分比對照組降低更明顯,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兩組快速型心律失常痰火擾心證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快速型心律失常痰火擾心證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評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1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 t值 P值治療組 30 14.93±5.35 2.90±3.51△▲▲ 3.63 0.01對照組 30 15.16±4.00 6.06±3.78△ 4.36 0.03 t值 0.09 -4.19 P值 0.93 0.00
(2)心電圖療效比較 治療組心電圖療效總有效率為93.3%,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2.679,P=0.007<0.01)。見表2。

表2 兩組快速型心律失常痰火擾心證患者心電圖療效比較(例)
(3)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無不良反應發生。
快速型心律失常屬中醫“心悸”“心動悸”“怔忡”等范疇,主要臨床表現為心中悸動不安,甚者不能自主,且常伴有胸悶、氣短、失眠、健忘、眩暈、耳鳴等癥。其發病與多種因素相關,既有體質因素、不良飲食習慣、過度疲勞或精神因素,也有因感受外邪或藥物中毒引起[8]。病性總屬本虛標實,虛者多為氣血陰陽不足,心神失于滋養所致;實者多為痰飲、氣滯、瘀血痹阻心脈,火邪擾亂心神而致心神失于寧靜。本病病位在心,發病與肝、脾、腎功能失調密切相關。臨床多見虛實夾雜,以虛為本,以實為標。中醫認為,心悸的發病與痰有密切聯系。《丹溪心法》認為,心悸病的發生應責之于虛與痰,如“怔忡者血虛,怔忡無時,血少者多,有思慮便動屬虛,時作時止,痰因火動。”《血證論》中提到“心中有痰者,痰入心中,阻其心氣,是以心跳不安”,《傷寒明理論》言“心悸之由,不越二種,一者氣虛也,二者痰飲也”。認為痰飲內擾為心悸病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醫學衷中參西錄》提到“有其驚悸恒發于夜間……此多因心下停有痰飲,心臟屬火,痰飲屬水,火畏水迫,故作驚悸”,并認為應該用化痰、養心藥治療心悸。《醫林繩墨》中說:“又有心虛而痰郁,或耳聞大聲,目擊異物,心為之忤,是則為驚,乃痰因火動也。”無一不說明痰是導致心悸的重要因素。
現代人生活節奏加快,社會壓力緊張,睡眠不足,常易導致情志抑郁不暢,久蘊化火。《類經》指出:“情志之傷,雖五臟各有所屬,然求其所由,則無不從心而發。”加之缺少運動鍛煉,飲食不節,嗜食膏粱厚味,滋生痰火濕熱之邪,痰熱擾心,或傷脾而滋生痰濁,痰熱擾心,心神不寧,而致心悸。故對于心悸痰熱擾心者,主要在于清熱化痰,解郁安神,寧心定悸。黃文[9]使用心悸2號治療痰熱擾心型心悸,隨機將患者分為湯劑組、膏方組、對照組,研究結果提示,湯劑組和膏方組在改善癥狀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湯劑組和膏方組在改善癥狀方面無差異。周瑞教授對于快速型心律失常主張用西藥控制病情,同時在辨證基礎上加用琥珀粉、甘松、酸棗仁、苦參等,治療后,多數患者的癥狀都可得到控制,可逐漸減小西藥用量甚至停服[10]。
安神定悸膏是本院心病科總結多年臨床經驗,針對臨床心悸發病率最高的痰火擾心證擬定的膏方,以清熱化痰、解郁安神、寧心定悸為治療原則。安神定悸膏源于《六因條辨》中的黃連溫膽湯,方中黃連苦寒瀉火、清心除煩、解毒燥濕,法半夏燥濕化痰、消痞散結,二者相合清熱化痰,為君藥。竹茹甘寒,滌痰、開郁、清熱、止呃除煩為臣,助君藥以清熱化痰。佐以茯苓利水滲濕,且能健脾以杜生痰之源;陳皮健脾燥濕,理氣化痰;酸棗仁、柏子仁養心安神;遠志安神定志;琥珀鎮靜安神;甘松理氣定悸。全方配伍嚴謹,用藥精當,共奏清熱滌痰、寧心安神之功。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治療組中醫證候評分低于對照組(P<0.01),心電圖療效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1),說明安神定悸膏治療快速型心律失常痰火擾心證,療效優于口服酒石酸美托洛爾片,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