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敏,郭志莉,王 娟
(1.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中醫醫院,山西 運城044600;2.河北省滄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河北 滄州061000;3.山西中醫藥大學,山西 太原030024)
產后會陰水腫是產婦經陰道分娩后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多因分娩過程中胎先露持續壓迫會陰部、助產操作等原因造成。會陰部有豐富的血管和神經,痛覺敏感,如會陰水腫未及時治療,局部組織張力增高,壓迫會陰神經,導致疼痛,引起產婦排尿恐懼,可能會導致排便困難、尿潴留,甚至誘發產后出血、產褥期感染等并發癥[1]。會陰水腫影響血液循環和會陰傷口愈合,使產婦被迫延長住院時間,增加其經濟負擔[2]。同時會陰疼痛,會使產婦產生緊張、焦慮的情緒,也影響產婦的睡眠、休息、飲食、母乳分泌[3],亦可間接引起準媽媽對陰道分娩的恐懼,相對提高了分娩時的剖宮產率[4]。因此,積極有效的會陰水腫處理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傳統的治療方法是以50%的硫酸鎂濕敷。近3年來,本院對經陰道分娩的部分重度會陰水腫產婦采用自擬中藥濕敷聯合紅外線治療,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2—6月于芮城縣中醫醫院婦產科分娩且因會陰側切術后出現重度會陰水腫的產婦60例。
1.2 納入標準 自然分娩,年齡20~28歲,單胎、初產、足月;分娩過程中未使用器械助產,新生兒體質量正常;會陰側切術后出現重度會陰水腫;同意并接受治療。1.3 排除標準 妊娠合并其他疾病者;不合作者。
兩組均予以0.5%碘伏消毒液擦洗、濕敷聯合紅外線治療。對照組予以50%硫酸鎂(自貢鴻鶴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51021263)濕敷;治療組予以中藥濕敷(苦參15 g,百部15 g,黃柏15 g,連翹15 g,穿心蓮15 g,赤芍15 g)。兩組擦洗后給予相應的無菌敷藥袋濕敷于會陰水腫處,然后將型號特定的電磁治療儀放置于床尾,對準會陰水腫部位,調整輻射頭至適當方位和距離,選擇高功率照射,以產婦自覺舒適熱感為度。每次20 min,每日2次。3 d為1個療程。
3.1 療效評定標準 治愈:癥狀消失,水腫全部消退;顯效:癥狀明顯減輕,水腫消退80%以上;有效:癥狀減輕,水腫消退20%~80%;無效:癥狀有所緩解,水腫消退不明顯。愈顯率=治愈率+顯效率。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例或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觀察組療效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會陰側切術后重度會陰水腫患者療效比較(例)
在人體各項功能正常的情況下,體內血液和組織液之間的滲出與回流保持著動態平衡。妊娠過程中機體循環血量及組織液量均增多,分娩時因第2產程延長及胎頭壓迫,血液循環不暢,組織液生成正常而回流減少,滲透至會陰局部致會陰水腫[5]。同時分娩時各種原因導致會陰部撕裂、側切縫合后組織炎性反應,也會使會陰部水腫、疼痛[6]。中醫認為會陰水腫的病因病機是產時會陰受損,血不循經,溢于脈外,瘀血停滯,故見會陰水腫、疼痛,治宜活血化瘀、消腫止痛[7]。
會陰水腫傳統的治療方法是以50%硫酸鎂溶液局部濕敷,利用滲透機制,使局部水腫產生高滲性脫水[8]。本研究采用熱療法和濕敷法。紅外線局部照射,可減少炎性滲出,抑制炎癥的擴散,改善會陰部充血及水腫情況[9]。中藥濕敷法使藥物直接作用于患處,是中醫外治方法之一。方中苦參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有明顯的抗病原微生物及抗炎作用[10];百部清熱燥濕殺蟲,對多種致病菌及真菌有抑制作用[11];黃柏清下焦濕熱,局部應用可擴張血管、抑菌[12];連翹清熱解毒、散結消腫,可解熱、抗炎[13];穿心蓮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可抗菌、抗病毒、顯著擴張血管[14];赤芍清熱解毒活血,可抗炎、擴血管[15]。全方共奏清熱燥濕解毒、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在治療會陰水腫方面優于對照組,表明運用中藥濕敷聯合紅外線照射治療產后會陰水腫效果顯著。同時該療法操作簡單、安全、無明顯不良反應,產婦及家屬易于接受,值得在基層醫院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