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冠宇,張曼曼,秦小永,侯全云
(河南省開封市中醫院/河南省中醫藥防治慢性病院士工作站,河南 開封475000)
高血壓病是一種以體循環動脈壓持續增高為主要特點的臨床綜合征,易引起心、腦、腎并發癥并導致死亡,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而且嚴重消耗社會及醫療資源,給家庭和國家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控制血壓水平,減輕靶器官損害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是降壓的目的。筆者采用調質降壓丸聯合針刺治療50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療效較好,現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8—12月開封市中醫院痰瘀互結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100例,按1∶1的比例隨機分為聯合組和針刺組,每組5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痰瘀互結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2 診斷標準 根據《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版)》,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非同日3次測量血壓,收縮壓≥140 mm Hg(1 k Pa=7.5 mm Hg)和/或舒張壓≥90 mm Hg,可明確診斷為高血壓;既往有高血壓病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壓藥物),血壓低于140/90 mm Hg亦診斷為高血壓[1]。根據《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中的“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表”[2]篩選患者體質類型,即符合痰濕質兼血瘀質體質類型。
2.1 針刺組 給予針刺治療。取穴為雙側風池、曲池、足三里、三陰交、太沖、太溪、豐隆[3],每日針刺1次。治療兩個月。
2.2 聯合組 在針刺組的治療基礎上給予自制調質降壓丸(茯苓、清半夏、陳皮、柴胡、白芍、葛根、鬼針草、丹參、山楂、水蛭、土鱉蟲、當歸、何首烏、炙甘草),每次9 g,每日2次。治療兩個月。
3.1 觀察指標 分別測量并比較治療前,治療第15、30、45、60日的血壓數值。血壓由專人、專臺、專用標準水銀柱血壓計進行測量。測量前30 min禁止患者吸煙進餐、飲用咖啡、劇烈運動等,并排空膀胱,測量前后均需安靜休息5 min。測量時采用坐位測量右上臂血壓,連續測量兩次,間隔2 min,取兩次讀數的平均值[4]。如果兩次血壓讀數相差5 mm Hg以上,應再次測量,以3次讀數的平均值作為測量結果。其中治療前血壓值以未經治療1周內非同日3次血壓平均值為準。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多時點比較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組內多時點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同一時點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或Wilcoxon Mann-Whitney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兩組收縮壓降壓情況見表2、圖1,兩組舒張壓降壓情況見表3、圖2。其中T0、T1、T2、T3、T4分別代表治療前與治療第15、30、45、60日。
表2 兩組痰瘀互結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收縮壓降壓情況比較(mm Hg,±s)

表2 兩組痰瘀互結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收縮壓降壓情況比較(mm Hg,±s)
注:與本組T0時比較,△P<0.05;與針刺組同期比較,▲P<0.05;1 k Pa=7.5 mm Hg
組別 例數 T0 T1 T2 T3 T4聯合組 50 144.83±17.24 132.77±12.31△▲針刺組 50 145.19±17.49 141.98±14.29▲137.51±12.25△▲132.55±12.08△▲144.54±15.00 140.31±13.72△136.72±11.53△136.55±12.53△

表3 兩組痰瘀互結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舒張壓降壓情況比較(mm Hg ?±s)

圖1 兩組痰瘀互結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收縮壓降壓情況

圖2 兩組痰瘀互結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舒張壓降壓情況
中醫并無原發性高血壓(又稱高血壓病)的病名,古典文獻中記載“眩暈”“頭痛”“耳鳴”等與其相似。中醫認為其主要病機有痰濕壅盛、陰虛陽亢、肝腎陰虛、氣陰兩虛型等[5],其中痰濕壅盛型比例最大(46.67%)[6]。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及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高血壓的病因病機也呈現了新的特點,如喜食肥甘厚膩、油炸炙烤,則滋生痰濁,日久則脾失健運,加劇痰濕內生;凡情志不暢,氣滯則血瘀,肝氣橫脾,則濕邪痰濁中生;過于勞累,氣虛、陽虛致津血運無力,凝聚生痰成瘀;熱邪灼傷津血,津血黏稠而行澀,易致痰阻血瘀;津虧陰虛血少,脈道枯澀,亦致瘀滯。《丹溪心法》中記載“此癥屬痰者多,蓋無痰不作眩”,楊仁齋《仁齋直指方》曰“瘀滯不行,皆能眩暈”,痰濁瘀血閉阻清竅,則發為眩暈、頭痛等,痰濁瘀血相互促進、相互作用,痰阻則血難行,血瘀則痰難化,逐漸促進病變的發展。痰瘀為高血壓病病機的關鍵,貫穿高血壓病發生、發展和變化的整個過程,長期存在于病變的各個時期[7]。
近年來,針刺的降壓效應得到諸多文獻的證實[8-10]。通過本次臨床觀察,筆者發現在針刺的基礎上聯合應用我科研制的調質降壓丸會取得更好的降壓效果。痰瘀是高血壓病的重要發病病因及病機,在治療的過程中化痰祛瘀尤為重要。調質降壓丸中茯苓、清半夏、陳皮益氣健脾,燥濕化痰;肝木郁則克脾土,故用柴胡、白芍疏肝解郁,養血柔肝,使肝氣條達、脾運得健;葛根可升發脾胃清陽之氣,現代研究發現葛根具有降低血壓、減慢心率、降糖降脂、改善循環的臨床作用[11];鬼針草、山楂、丹參、水蛭、土鱉蟲活血化瘀,鬼針草可“散瘀活血,消癰解毒”(《福建民間草藥》),現代研究表明鬼針草具有降血壓、保護靶器官的作用[12];張錫純贊水蛭是“存瘀血而不傷新血”的良藥;何首烏可補肝益腎,益精血,以防化瘀傷血;當歸可養血柔肝,助柴胡、白芍之力,且活血而不傷血;炙甘草益氣和中健脾,且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祛痰化濕、活血化瘀之效,改善痰瘀質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臨床癥狀,達到平穩降壓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