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成玲
(山西省太谷縣人民醫院,山西 晉中030800)
化療是給予患者化學藥物從而誘導腫瘤細胞凋亡,控制患者病情進一步發展的一種腫瘤常用治療方法之一[1]。化療在破壞腫瘤細胞繁殖能力的同時可破壞正常細胞功能,從而導致患者出現多種并發癥,進一步降低患者生活質量。近年來,相關學者提出采用鴉膽子油乳劑胸腔內注射改善肺癌伴惡性胸腔積液患者生活質量。本次研究為論證該猜想,比較單純化療護理與化療聯合鴉膽子油乳劑胸腔內注射干預對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及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太谷縣人民醫院收治的肺癌伴惡性胸腔積液患者6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觀察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45~67歲,中位年齡(53.21±1.12)歲;病理檢查:鱗癌17例,腺癌10例,其他類型3例;病理分期:Ⅲa期3例,Ⅲb期9例,Ⅳ期18例。對照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45~67歲,中位年齡(53.21±1.12)歲;病理分型:鱗癌16例,腺癌11例,其他類型3例;病理分期:Ⅲa期3例,Ⅲb期10例,Ⅳ期17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理分型、分期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觀察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1.2 納入標準 患者均出現咳嗽、咳痰、咯血、胸痛、聲音嘶啞等癥狀,經影像學檢查及病理學驗證符合肺癌臨床診斷標準[2],胸部B超檢查顯示患者伴有惡性胸腔積液,患者預計生存期均超過3個月。
1.3 排除標準 合并化療禁忌證者;預計生存期少于3個月者;合并神經系統疾病、對本次臨床診療護理依從性低者。
2.1 對照組 單純給予化療和常規護理。第1日予以多西他賽(瀚暉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3520)靜脈滴注給藥75 mg/m2;第2~4日順鉑(南京制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675)靜脈滴注給藥20~30 mg/m2,21 d為1個周期。在B超下給予患者局部麻醉,進行胸腔引流,首次胸腔引流量應低于800 mL,護理人員嚴格按照無菌操作要求夾閉引流管,6 h后檢查引流管暢通情況再次給予引流,患者每日引流量應控制在100 mL以內,每日引流1次,連續引流4次為1個療程。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鴉膽子油乳劑(江蘇九旭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44247)腔內注射80~100 mL治療。同時給予以下護理:①心理護理: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溝通,向患者講解鴉膽子油乳劑胸腔注射流程及臨床給藥的意義,列舉臨床診療有效案例,增強患者對該治療護理的信心,從而提升患者的依從性。②患者胸腔注射給藥2 h內應每隔15 min變換1次體位,促進藥物在胸膜內充分擴散,增大藥物與患者胸腔組織的接觸范圍,以利于藥效充分發揮,給藥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密切關注患者面色、意識狀態,避免出現頭暈、出汗、心悸等癥狀。③給藥治療期間應囑患者家屬為患者提供清淡、流質食物,患者進食后應靜坐半小時,避免患者出現反流、誤吸及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若患者胃腸道反應劇烈,護理人員應及時通知主治醫生,給予適量止嘔藥物。④做好保護性隔離,嚴格控制探視人數,每日對病房進行清潔,科室、病房垃圾分類回收,采用紫外線對病房進行消毒,囑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注意個人衛生,避免局部感染的發生。
3.1 觀察指標 比較治療過程中白細胞下降、惡心嘔吐、胸痛、發熱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治療前、治療1、2個療程后的卡氏評分(KPS)(百分制),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高。
3.2 統計學方法 選擇SPSS 21.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1)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觀察組白細胞下降1例、惡心嘔吐2例、胸痛1例,共有4例患者發生不良反應;對照組白細胞下降2例、惡心嘔吐4例、胸痛2例、發熱2例,共有10例患者發生不良反應。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χ2=5.131,P<0.05)。
(2)KPS評分比較 治療1、2個療程后,觀察組患者KPS評分明顯高于同期對照組(P<0.01)。見表1。
表1 兩組肺癌伴惡性胸腔積液患者不同時期卡氏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肺癌伴惡性胸腔積液患者不同時期卡氏評分比較(分±s)
注: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1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1個療程 治療2個療程觀察組 30 42.32±1.25 51.26±1.25△△ 68.52±1.65△△對照組 30 42.31±1.24 47.62±1.24 55.62±1.32 t值 0.031 11.323 33.438 P值 0.975 0.000 0.000
晚期肺癌患者臨床治療常用藥物為順鉑及多西他賽,二者均對癌細胞有較強的抑制和殺傷作用,但是長期應用也可對正常細胞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化療所致不良反應可在極大程度上降低患者治療效果[3-4]。晚期肺癌伴惡性胸腔積液患者常規護理措施為胸腔積液引流,而反復胸腔穿刺引流可增加患者治療痛苦,穿刺治療過程中常規護理易忽視患者心理情緒變化對個體治療效果的影響[5]。鴉膽子油乳劑為近期臨床抗癌新藥,鴉膽子油乳劑提取自中藥鴉膽子成熟果實,其可在腫瘤細胞DNA分裂增殖G0期、G1期、S期、M期及RNA、蛋白質合成過程中干擾肽鍵的合成,從而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6-7]。研究顯示,在鴉膽子油乳劑治療肺癌伴惡性胸腔積液患者的過程中,護理人員聯合心理護理可增強患者對鴉膽子油乳劑作用機制的了解,提升患者對臨床治療的信心,避免患者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對交感神經的影響,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8]。本次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3.33%,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且同期KPS評分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鴉膽子油乳在抑制癌細胞的同時可降低順鉑、多西他賽等常規化療藥物對機體骨髓造血功能及正常細胞功能的破壞,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鴉膽子油乳劑胸腔內注射聯合護理對肺癌伴惡性胸腔積液患者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