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云澎
(河南省兒童醫院,河南 鄭州450000)
腦癱是指在嬰兒出生前后1個月內因各種原因導致的大腦損傷,進而引起的發育障礙、智力障礙、運動障礙、語言障礙等一系列綜合征[1]。近年來,腦癱的發病率在全球范圍內逐年升高,逐漸成為全球最嚴重的生育缺陷疾病之一[2]。腦癱帶來的經濟負擔及健康問題愈發嚴重,給患兒及其家庭造成了沉重的打擊,而因語言障礙所造成的溝通問題也是激發其負面情緒的主要原因,嚴重影響患兒的生活質量,妨礙患兒回歸正常學習及生活[3]。因此,如何有效治療患兒的語言功能障礙,增加其與外界的交流,對腦癱的治療及預后都有重要的意義。本研究采用口周按摩法聯合康復訓練治療腦癱合并語言障礙患兒,取得較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40例患兒均為2016-2017年在河南省兒童醫院康復科治療的腦癱合并語言障礙患兒,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20例。治療組男12例,女8例;年齡2~6歲,平均4.2歲。對照組男14例,女6例;年齡2.2~5.8歲,平均4.0歲。兩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符合腦癱合并語言障礙的診斷標準[4];患兒的腦損傷為非進行性;合并語言障礙、智力障礙等其他功能損傷。
1.3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年齡在2~12歲;患兒家長了解本研究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語言障礙伴隨聽力障礙的患兒;操作部位有創傷的患兒;無法按時完成治療的患兒。
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語言康復訓練,如發音訓練、注意力訓練、理解力訓練、導引氣流訓練等。上述治療每日1次,30 d為1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
2.2 治療組 在對照組常規康復訓練的基礎上,采用口周按摩法治療。①依次點按患兒頰車、下關、地倉、承漿、廉泉等穴位各20次。②點揉兩側咬肌20次。③按揉口輪匝肌20次。④醫者戴手套,依次點揉患兒舌中、舌尖及兩側各20次。⑤醫者以拇食指相對用力揉捏患兒面頰,在有條索處適度加力,以患兒能耐受為度。上述治療每日1次,30 d為1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
3.1 指標觀察 參考中國康復研發中心兒童語言發育遲緩評價法(S-S法)及構音障礙評定法[5],分別對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療效進行評價。①S-S法:共有5個階段,階段越高,則表明語言能力越強。顯效:提升2個階段,語言表達改善較好;有效:提升1個階段,語言表達有所改善;無效:無提升,語言表達改善不明顯。②構音障礙評定法:分為輕度、中度、重度、極重度4個障礙等級。顯效:發音清晰度、速度及構音器官運動功能明顯改善;有效:發音清晰度、速度及構音器官運動功能有所改善;無效:異常構音及構音運動改善不明顯。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或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1)語言發育遲緩評價比較 見表1、表2。

表1 兩組腦癱患兒語言發育遲緩評價比較(例)

表2 兩組腦癱患兒治療前后語言發育遲緩評價法療效比較(例)
(2)構音障礙評價比較 見表3、表4。

表3 兩組腦癱患兒構音障礙評價比較(例)

表4 兩組腦癱患兒構音障礙評價法療效比較(例)
語言障礙是腦癱較常見的功能障礙之一。在本病的研究中,研究者發現其主要病機是中樞神經損傷,導致所支配的肌肉運動不協調及肌力不平衡,故應對中樞神經損傷及構音器官的功能障礙是治療本病關鍵的問題[6]。但中樞神經損傷多為不可逆性,故本研究將治療重點放在構音器官功能的重塑上。腦癱屬于中醫“五遲”“五軟”范疇,而語言障礙則屬于“語遲”“口軟”,究其病因,多因肝腎虧虛所致。肝主筋,腎主骨,肝氣虛弱失司,則失于條達,筋不受束;腎精不足,則骨軟虧空,最終導致筋骨發育遲緩,關節不利。中醫按摩法以疏通經絡、滑利關節為主,通過對病變局部進行按摩,使骨正筋柔,氣血流暢[7]。
本研究采用口周按摩法聯合常規康復訓練治療腦癱合并語言障礙患兒,通過對地倉、下關、頰車、廉泉及舌體進行按摩,不僅可以對構音器官的相關肌肉如咀嚼肌、舌肌等進行治療,恢復各肌肉之間的協調運動及肌力平衡,進而反向刺激相關神經,以期得到更好的療效,促進口周氣血流動,對語言功能的恢復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又因該病患者多為兒童,口周按摩可以讓患兒在舒服的治療中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綜上所述,口周按摩法聯合常規康復訓練改善腦癱患兒語言障礙的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