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菊紅
(山西省澤州縣婦幼保健院,山西 晉城048000)
剖宮產手術是臨床婦產科常見的手術之一,能解決胎兒和腸道異常、高齡孕產婦及重度妊娠綜合征等問題,可明顯減少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然而剖宮產手術后并發癥較多,其中產褥感染是產褥期常見的并發癥之一[1]。產褥感染是指孕產婦產褥期間生殖道內受到病原菌侵襲而導致的局部或全身性感染,是導致孕產婦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2]。產褥感染屬于中醫“產后發熱”范疇,中醫認為產后發熱主要因外感、血瘀、血虛、蒸乳、傷食、感染邪毒等因素引起,其中以感染邪毒引起的產后發熱最為急重。筆者采用解毒活血湯結合西藥治療剖宮產術后產褥感染,并對其臨床效果及預后進行探討,旨在為剖宮產術后產褥感染的臨床治療提供參考意見,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12月澤州縣婦幼保健院產三科收治的124例剖宮產術后產褥感染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2例。觀察組年齡18~35歲,平均(28.1±2.8)歲;孕周38~42周,平均(40.0±0.2)周;初產婦33例,經產產婦29例;產褥感染疾病包括子宮內膜炎22例、急性子宮肌炎16例、急性腹膜炎10例、急性卵巢炎10例、盆腔膿腫4例。對照組年齡19~38歲,平均(27.8±3.0)歲;孕周38~41周,平均(39.8±0.5)周;初產婦36例,經產產婦26例;產褥感染疾病包括子宮內膜炎20例、急性子宮肌炎17例、急性腹膜炎13例、急性卵巢炎8例、盆腔膿腫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標準 所有患者均行剖宮產手術,為剖宮產術后6 h;年齡18~38歲;患者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合并心、肺、肝、腎等嚴重疾病者;造血系統疾病者;精神異常者;意識障礙者;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
2.1 對照組 采取甲硝唑聯合氨芐西林鈉治療。將注射用氨芐西林鈉(河南新鄉華星藥廠,國藥準字H20003006)3.0 g溶入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中靜脈滴注,每日2次;甲硝唑片(亞寶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4020964)口服,每次0.5 g,每日1次,治療7 d。若連續用藥72 h后未見改善者,停用甲硝唑和氨芐西林鈉,并根據藥敏試驗結果選取敏感抗菌藥物。對于惡露有臭味、膿性且量多者,可予以甲硝唑溶液沖洗。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解毒活血湯。中藥組方:紅花12 g,當歸15 g,敗醬草30 g,柴胡15 g,蒲公英30 g,赤芍30 g,干益母草30 g,大血藤30 g,連翹30 g,甘草片6 g。小腹按壓疼痛者加用川芎、白芍和桃仁;血虛者加用黃芪、黨參、熟地黃;有明顯腹脹者加用川厚樸、枳殼;持續高熱者加用生石膏、知母;便秘者加用大黃。水煎煮,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服用,治療7 d。
3.1 觀察指標 記錄并比較兩組患者血象改善時間、發熱改善時間和子宮恢復正常時間。血象正常指白細胞計數低于10.0×109/L,且中性粒細胞比率低于0.75;體征正常指體溫恢復至37℃以下;子宮復舊正常指子宮底部每日減少0.5~1 c m;惡露正常指無鮮紅和無異味。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象改善時間、發熱改善時間和子宮恢復正常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均未見嚴重大出血事件發生,觀察組患者產后3周陰道出血現象完全消失,對照組患者均具有30 d以上血性惡露現象。見表1。
表1 兩組剖宮產術后產褥感染患者血象改善時間、發熱改善時間和子宮恢復正常時間比較(d±s)

表1 兩組剖宮產術后產褥感染患者血象改善時間、發熱改善時間和子宮恢復正常時間比較(d±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血象改善時間 發熱改善時間 子宮恢復正常時間觀察組 62 5.19±1.35△ 4.97±1.36△ 4.34±1.21△對照組 62 7.31±2.00 6.87±2.18 6.25±2.41 t值 6.918 5.823 5.577 P值 0.000 0.000 0.000
隨著國內剖宮產手術率不斷增高,剖宮產術后產褥感染患病率也日益增高,產褥感染不但給患者身心帶來不良影響,同時還會給孕產婦生命安全帶來威脅,所以對剖宮產術后產褥感染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十分關鍵。剖宮產術后因治療和護理不當,受到手術創口、縫線和細菌感染等影響,引發手術后產褥感染,臨床癥狀包括連續中熱或低熱,子宮恢復延遲和惡露長期不退等。然而單純長期使用抗菌藥物治療,易引起耐藥性,降低治療效果,同時給產婦產后母乳喂養帶來不良影響[3]。中醫認為,產婦產后憂郁、創傷引起元氣損傷,內分泌失調,免疫功能降低,邪熱入侵機體,血熱聚集在子宮內,進而導致產褥感染。中醫認為產后多瘀和產后多虛是產婦產褥期感染常見的原因。劉曉燕等[4]研究發現中藥足浴聯合西藥抗菌藥物治療有助于促進產婦產褥期恢復。本研究所用解毒活血湯中,赤芍祛瘀涼血,益母草、紅花活血化瘀,柴胡和解表里,蒲公英、連翹消腫散結,清熱解毒,敗醬草清熱涼血解毒,當歸活血,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諸藥,全方共奏活血化瘀、消炎祛邪等功效。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血象改善時間、發熱改善時間和子宮恢復正常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產后惡露恢復正常時間短于對照組。此結果與王鶴瑞[5]研究報道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解毒活血湯結合西藥在治療剖宮產術后產褥感染方面具有較好的療效,能有效改善血象和發熱癥狀,值得臨床推廣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