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崇杰
(武漢市中心醫院 湖北武漢 430000)
1.1 基礎資料 本次研究起止時間為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共選取我院50例晚期腫瘤患者參與研究。參照組14例男,11例女,年齡平均(60.67±10.81)歲,病程均值為(1.06±0.21)年,疾病類型:7例胃癌,6例肺癌,5例結直腸癌,5例肝癌以及2例其他;試驗組 16例男,9例女,年齡平均(60.82±10.93)歲,病程均值為(1.09±0.33)年,疾病類型:8例胃癌,4例肺癌,4例結直腸癌,6例肝癌以及3例其他。2組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符合研究指征。
納入標準:(1)所選患者經實驗室檢查、臨床表現與影像學檢查等確診;(2)臨床資料完整,護理配合度高;(3)患者享有知情權,自愿簽訂同意書;(4)研究得到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排除標準:(1)精神疾病、神經系統疾病者;(2)血液系統疾病、免疫系統疾病與器質性疾病者;(3)慢性疾病晚期與非惡性腫瘤者;(4)存在溝通障礙與聽力障礙者。
1.2 方法 兩組均采取安寧療護管理:(1)滿足親情需求:在社會支持中,家庭支持屬于最為基本的支持模式,良好的家庭支持能使患者的行為受到影響,在親人陪伴與照護時,患者的自尊感會增強,會感覺到來自家屬的關愛,進而發揮出協調作用,使患者與家屬產生共同面對疾病的信心。(2)強化飲食干預:患者在經受長期的病痛折磨與放化療后常會出現飲食狀態不佳的情況,包括味覺異常,營養失衡等,甚至會出現嚴重的胃腸道癥狀。若患者無法及時獲取充足的營養物質,將會使機體抵抗力進一步降低,病情進一步惡化。由此可見,在患者護理期間,飲食指導的開展十分必要,其對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有積極作用。(3)社會支持:在安寧療護系統中,社會支持的作用十分關鍵,其可使家庭護理中的不足得到改善。患者不屬于單獨的個體,患病前存在正常的人際交往關系,因此幫助患者與家屬、同事及朋友等維系良好的關系,并鼓勵其積極參與患者的心理疏導工作中,能使患者盡早擺脫死亡帶來的不安與恐懼感,還能幫助患者減輕因死亡引起的心理壓力,感悟到生命的真正含義,維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參照組:患者安寧療護管理期間實施健康宣教、心理干預等常規護理措施,具體內容如下:將患者的病情、治療方式、護理內容和預后等情況告知患者,使其不良認知得到糾正,盡可能幫助患者客觀面對生死現象。護理期間對患者心理變化加強觀察,并對其心理健康水平進行科學評估,依照評估的結果開展支持性與針對性心理疏導,使患者及時疏泄不良情緒,積極應對生活。另外,還需遵醫囑依照三階梯止痛原則指導患者應用止痛藥物干預,對患者病情展開合理評估,若患者疼痛較輕,可采用非阿片類治療,并應用輔助止痛藥物加減治療;若患者為中度疼痛,可給予若阿片類藥物干預,包括應用非甾體類抗炎藥與輔助止痛藥加減治療;若患者重度疼痛,則應用阿片類藥物、非甾體類抗炎藥物加減治療,并輔助止痛藥干預。試驗組:在上述護理前提下采用疼痛管理,具體內容如下:①疼痛心理干預:給予患者充足的支持、安慰與鼓勵,開展放松療法使患者轉移對疼痛的關注度,并使患者對疼痛的耐受力以及閾值得到提高;告知患者要及時主動地向臨床醫護人員訴說疼痛程度,將疼痛自我管理的技巧教會給患者,例如記錄疼痛的時間、次數等。②疼痛健康教育:合理評估患者的心理及生理狀況,依照患者實際身體情況制定個體化的培訓計劃,盡早確定培訓相關內容,進而對患者、家屬開展疼痛宣教工作,將晚期腫瘤有關知識告知患者,包括疼痛的表現、治療措施、預后以及注意事項等;另外,還需定期開展座談會,確保患者和家屬均能對疼痛形成正確的認知及了解,進而使患者盡量掌握疼痛相關知識,最終以理性的態度看待疼痛。
2.1 護理效果 護理后,試驗組VAS評分小于參照組,Barthel指數大于參照組,有明顯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
2.2 生活質量 參照組護理前生活質量評分為(53.62±4.17)分,護理后為(69.25±6.84)分;試驗組上述指標依次為(53.22±4.23)分、(75.62±6.75)分。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差異性較大,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
疼痛管理屬于針對性與有目的性的管理模式,由于晚期腫瘤患者會出現疼痛,因此將疼痛管理運用在此類患者中能由心理、生理及社會關系等方面提供干預和支持,并嚴格遵照三階梯止痛原則提供止痛服務,能最大程度降低患者的生理不適感,進而改善睡眠質量,卸下心理負擔。
本研究對選取的50例晚期腫瘤患者采取了兩種護理管理措施,結果顯示試驗組整體護理效果優于參照組,其中護理后的疼痛評分(3.86±0.51)分顯著低于參照組(5.84±1.06)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80.55±6.85)對比參照組的(69.62±7.16)提高明顯,P<0.05,說明疼痛管理運用價值高,能起到顯著的緩解疼痛以及提升生活能力的作用,究其原因,可能在于疼痛管理重視健康教育,能通過強化疾病健康教育,使患者進一步了解癌痛以及止痛措施;外加聯合針對性的藥物護理和心理護理,可積極落實疼痛護理有關內容,使患者積極轉變心態,主動配合治療,最終改良預后。另外,研究結果還顯示,參照組護理后的生活質量有所提高,但對比試驗組依舊存在較大的差距,進一步說明疼痛管理可行性高,能幫助患者提高生活質量,進而恢復生活信心,積極應對人生。
總之,在腫瘤晚期患者安寧療護管理中施行疼痛管理效果可靠,有助于緩解疼痛,加強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質量,建議深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