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西安市紅會醫院閻良院區 陜西西安 710089)
在臨床治療中脛骨骨折常合并韌帶和半月板損傷,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主要臨床治療手段即為手術方式,但術后患者常出現各種并發癥,對治療效果造成影響,因此在術后為患者實施中醫情志護理措施聯合早期康復訓練,有助于促進患者膝關節與骨折部位的恢復情況。
1.1 一般資料 從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間進行治療的脛骨骨折患者中選取68例參與本次研究,并按照隨機分配原則將其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4例。對照組女患15例,男患19例,患者年齡在 21~71歲,平均為(45.67±4.51)歲;觀察組女患 18例,男患16例,患者年齡在23~69歲,平均為(45.54±4.76)歲。對比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為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措施,包括病情觀察,癥狀護理,預防并發癥及飲食和康復指導等,在此基礎上,為觀察組患者實施中醫情志護理措施聯合早期康復訓練,主要內容為:①中醫情志護理:通過“以情勝情”的方式對患者主訴和疑惑予以內心傾聽和有針對性解答,緩解患者不良情緒。若患者存在氣虛血瘀的情況,主要表現極為思慮過重,在術后護理人員應通過“以怒克思”的方式,激發患者將心中的情緒和思慮發泄出來,進而實現行解氣節以沖破郁思的護理效果;如患者存在痰氣郁結的情況,其主要臨床表現為情緒過于悲觀,此時護理人員需要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適當運用“以喜克悲”的方式,向患者講解一些有趣、搞笑或者患者喜歡聽的故事,并向其詳細介紹當前本院的醫學技術、成功治愈案例,增強患者治療信心,實現讓患者重展笑顏的護理目標。②早期康復訓練:結合患者術后的恢復情況,為其制定相應的訓練計劃,對于術后未發生腫脹且損傷程度較輕的患者,護理人員可以在其術后1天,指導其適當進行患肢的被動訓練,如踝泵訓練1日3次,每次3分鐘,股四頭肌的等長收縮,1次10s,間隔4~5s,10次為一組,每天3組,若患者術后出現腫脹情況且損傷程度較重的話,可以在其腫脹情況消失后,指導進行適當被動訓練。在訓練過程中護理人員需將患者的包扎敷料移除,并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制定訓練計劃,訓練力度、強度、時間應在患者的可承受的能力范圍內,之后按照患者的恢復情況適當進行,在術后7天,指導患者適當進行屈曲膝關節訓練,待患者手術切口愈合后,適當將患者的活動范圍擴大,同時加強股四頭肌及髖關節的訓練,避免出現肌肉萎縮。
1.3 觀察指標 在患者出院前,讓其在本院特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上進行評分,滿分為100分,評分在85~100分之間為非常滿意,評分在60~85分之間為滿意,評分在60分以下為不滿意;利用患者創傷后的應激障礙癥狀清單,對患者護理前后的應激障礙程度進行評定。
1.4 統計學分析 利用SPSS20.0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用[n(%)]表示計數資料,并用X2檢驗,用表示計量資料,并用t檢驗,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1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觀察組97.06%高于對照組82.35%,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2.2 對比患者應激障礙評分,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對比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 2。

?

?
情志護理是以中醫學理論為指導,以良好的護患關系為橋梁,應用科學的護理方法,改善和消除病人的不良情緒狀態,從而使臟腑經絡暢達,達到陰陽平衡,氣血調和之功效。
在臨床上,脛骨骨折的發生往往伴有嚴重的心理應激障礙,患者的主要表現為警覺性高、麻木、回避等不良心理,不僅會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嚴重影響,還會導致患者產生恐懼、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影響?,F在臨床主張對于脛骨骨折的主要治療手段就是手術,這種治療當時雖然療效顯著,但是術后患者的康科情況卻不理想,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在術后未給予患者有效的康復訓練和護理措施。
綜上所述,在術后為脛骨骨折患者實施中醫情志護理聯合早期康復訓練護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降低應激障礙,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具有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