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云
(甘肅省金塔縣中醫醫院 甘肅金塔 735300)
胃鏡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檢查消化道疾病的技術手段,此項檢查方法具有安全性高、患者痛苦小等優點,但其仍屬于侵入性操作,常出現恐懼、緊張不安等負面情緒,影響其對檢查的配合度[1]。另外,患者可能在檢查中出現惡心、躁動、嘔吐等不適反應。舒適護理是一種將以人為本作為核心服務理念的現代護理模式,有研究認為[2],在胃鏡檢查中應用舒適護理,可減少患者生理、心理上的不適感,確保檢查順利開展。基于此,本研究選取40例接受胃鏡檢查的患者進行分組研究,發現舒適護理的干預效果優于常規護理,現報道如下。
1.1 資料 研究對象為本院2018年3月~2019年4月接受胃鏡檢查的40例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劃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各20例。對照組男 12例,女 8例;年齡 22~67歲,平均(44.61±7.31);平均體重(75.47±11.53)kg。觀察組男 10例,女 10例;年齡 23~67歲,平均(44.29±7.16)歲;平均體重(75.26±10.93)kg。比較兩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包括核對患者身份;做好檢查前的準備;檢查時協助患者擺好體位,并對其生命體征進行密切觀察;向患者詳細說明需要注意的事宜。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舒適護理,具體內容包括:(1)檢查前護理:①環境護理:檢查室環境衛生,做好通風換氣工作,溫度調至20~24℃,濕度控制在60%左右,且加強清潔、消毒,防止院內感染發生。②認知教育及心理護理:通過宣教使患者知曉胃鏡檢查的優點、檢查過程以及需要配合的事宜,以增加其對此項檢查的了解。同時,結合患者心理特點對其進行精神安慰與思想開導,并引導患者通過聽音樂、收看感興趣的節目等轉移注意力,以使其心理狀況得到有效調節。(2)檢查中護理:協助患者擺好舒適體位,前告知患者開展腹式呼吸,以使身體得到充分放松;插入胃鏡時動作應輕柔,避免對患者食管造成損傷;控制輸液速度,不宜過快,同時可根據患者生理反應對輸液速度進行調節;加強患者生命體征觀察,盡可能避免患者出現躁動、呼吸抑制等情況,一旦有上述情況發生,應立即進行妥善處理。(3)檢查后護理:胃鏡檢查結束后,護理人員應將患者置入恢復室內,除觀察其生命體征外,還協助其保持側臥位,以免發生誤吸。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檢查中收縮壓、舒張壓與心率,并統計兩組惡心、呼吸抑制、躁動、嘔吐、反流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8.0軟件處理數據,用描述計量資料,以t檢驗;用“%”描述計數資料,以檢驗,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比較檢查中收縮壓、舒張壓及心率 觀察組檢查中收縮壓、舒張壓及心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
2.2 比較不良反應發生率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10.00%低于對照組的 30.00%(P<0.05),詳見表 2。

?
胃鏡檢查具有侵入性,部分患者會存在一些生理不適。且患者對胃鏡檢查知識所致甚少,易使其產生負面心理[3]。過于強烈的負面心理可導致患者內分泌、神經系統功能紊亂[4-6]。因此,有必要對接受胃痛檢查的患者實施有效護理。
舒適護理是以增加患者舒適感為目標的護理服務模式,具有濃郁的人文關懷內涵[7]。將此護理模式應用于胃鏡檢查中,檢查前加強認知教育,并就患者的心理問題給予有效疏導及心理支持,有助于化解患者負面心理。為患者提供舒適、愜意的檢查環境,同時在檢查時協助患者保持舒適體位,指導患者通過腹式呼吸放松全身肌肉,則能夠提高患者生理舒適度[8,9]。此外,檢查中適時通過肢體撫觸等方式對患者予以安撫,從而可避免患者血壓、心率發生劇烈波動。且研究表明[10],通過舒適護理降低患者檢查中的不適,還有助于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檢查中收縮壓、舒張壓及心率與對照組相比均較低,不良反應發生率10.00%與對照組的30.00%相比較低。提示應用舒適護理有利于穩定患者檢查中的血壓、心率等生命體征,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
綜上所述,在胃鏡檢查中應用舒適護理,可減輕檢查中的應激反應,降低惡心、呼吸抑制、躁動等不良反應發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