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素娟 徐娟
(揚州市中醫院手術室 江蘇揚州 225000)
全身麻醉者留置導尿管的根本目的是為對術中腎功能、血容量變化進行動態觀察,以往臨床多是在患者全麻前予以尿管留置,但因為大多數患者存在恐懼、緊張的心理,再加上疼痛影響,會導致心率加快、血壓升高、蘇醒期躁動等一系列不良反應。全麻后留置導尿管盡管可避免血壓、心率變化等問題,但蘇醒期躁動情況依然無法預防。臨床實驗證實[1],全麻后在導管前段涂抹達克羅寧膠漿,再進行導尿,則可對蘇醒期躁動進行有效控制和減少。本文抽取本院收治的67例全麻男性患者作為觀察樣本,現作以下評析報道:
1.1 一般資料 抽取本院2017年10月~2019年4月收治的67例全麻男性患者作為觀察樣本,參照單雙號法分為對照組(33例)和試驗組(34例)。對照組患者年齡在19~78歲,平均年齡是(56.3±7.5)歲;體重 60~83kg,平均年齡是(74.8±4.5)歲;試驗組患者年齡在20~77 歲,平均年齡是(57.4±7.6)歲;體重 62~85kg,平均年齡是(75.2±4.6)歲。以上臨床資料相比,不存在明顯統計學意義(P>0.05),有對比價值。
1.2 方法 進入手術室后進行心電監護,將外周靜脈開放,并對血壓進行監測,誘導麻醉選擇的是效應室3.0μg/ml丙泊酚、4.5ng/ml舒芬太尼、0.6mg/kg阿曲庫銨,成功完成全身麻醉和氣管插管后試驗組在16號雙腔單水囊導尿前段15cm涂抹鹽酸達克羅寧膠漿3ml,對照組則涂抹無菌石蠟油3ml,兩組患者均順利實現導尿,將生理鹽水10ml注入到水囊中。術中予以40mg丙泊酚,術畢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確定是否需要PCIA(靜脈自控鎮痛泵),蘇醒期未予以拮抗藥物。
1.3 觀察指標 蘇醒期躁動評分標準:0分表示為保持安靜狀態,積極配合;1分表示刺激時出現掙扎行為,但不需要采取按壓措施;2分表示無刺激時依然有掙扎行為出現,但不需要采取按壓措施;3分表示出現劇烈掙扎行為,必須多人進行按壓。2分、3分的標準即表示蘇醒期躁動[2]。
1.4 統計學評析 涉及到的全部數據均運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完成處理,蘇醒期躁動發生率以百分率(%)給予描述,組間行比較時作X2檢驗,P<0.05可代表的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蘇醒期躁動發生率是33.3%(11/33),其比試驗組蘇醒期躁動發生率5.9%(2/34)高,兩組間的差異予以比較,并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所示。

?
蘇醒期躁動屬于全身麻醉患者十分常見且性質嚴重的麻醉并發癥之一,倘若不及時采取預防措施會導致切口裂開、拔除尿管、引流管等嚴重后果,還會引起血流動力學不穩,耗氧量增加,甚至會導致心肌缺血、心臟驟停。蘇醒期躁動的發生原因比較復雜,患者的年齡、術前使用的藥物種類、有無焦慮情緒、疼痛刺激、肌松劑殘余等均是主要因素。相關研究發現[3],超期鎮痛可對蘇醒期躁動進行有效預防。然而臨床實踐中,男性患者全身麻醉后留置導尿管和蘇醒期躁動之間具有極為密切的關系。導尿管水囊會在很大程度上壓迫膀胱三角區,進而使神經末梢受到直接性刺激,進而表現出疼痛、排尿困難的癥狀,麻醉前導尿雖然可幫助患者對尿管引起的刺激感進行提前適應,但全身麻醉后導尿大腦皮層在麻醉藥的作用已處于無記憶能力的狀態,蘇醒期對導尿管產生的刺激不能耐受,增加躁動發生概率[4]。
鹽酸達克羅寧膠漿屬于局部麻醉藥之一,其對黏膜的表面麻醉效果良好,且不會產生刺激性,具有非常強的穿透力,起效時間在2~10min內,維持時間可達2~4h之久,與普魯卡因進行比較,其不會產生較大的毒性。本品具有比較強的潤滑作用,容易促使導尿管快速通過尿道內口,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尿管對黏膜造成的損傷程度。達克羅寧膠漿所具備的局麻功效能夠使膀胱三角區神經末梢受到的導尿管刺激起到暫時性的阻滯功效,提升局部疼痛閾值,對留置尿管引起的生理不適感進行緩解或改善,降低蘇醒期躁動及其他并發癥發生危險[5]。
根據此次研究結果可知,兩組蘇醒期躁動發生率相比較,對照組顯著比試驗組高,且有統計學差異存在(P<0.05)。從而表明留置尿管男性患者尿管前端涂抹達克羅寧膠漿可有效預防全麻蘇醒期躁動,具有進一步應用于臨床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