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佑豐 李美陽
摘 要: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在教學體系中不可分割。課程理論教學主要是課堂上教師傳授知識和技能給學生的過程,實踐教學是理論聯系實際,為了加深理論認識,使理論知識鞏固,最終使學生對科學方法得以掌握、動手能力得到提高。在高校轉型發展背景下,運用多項目管理方法,對繼續教育中漢語言文學專業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安排從時間調配、邏輯認知、運行機制等三個維度的契合進行綜合立體分解,合理科學構建繼續教育中漢語言文學專業實踐教學。
關鍵詞:多項目管理;繼續教育;實踐教學改革
《國家教育改革和發展中長期規劃綱要(2010-2020)》高度強調要大力加強實踐教學工作。目前,各高校對繼續教育中實踐教學投入在不斷加大,特別是地方性本科院校越來越重視繼續教育中學生的實踐教學。繼續教育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如何實現科學平衡,二者如何實現有機契合,從而使二者功能優勢得到充分整合以及充分發揮,全面提高繼續教育教學質量,培養應用型、創新型的高素質人才,是本文主要探討的方向。
一、 繼續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實踐教學現狀
繼續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實踐教學主要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重視實踐教學的力度不夠
目前雖然對繼續教育中實踐教學有了一定的認識,但在實際操作中“重理論課堂教學,輕實踐教學”,二者整合效能和協調運行性差,實踐教學仍被邊緣化。目前漢語言文學專業建設中對實踐教學不夠重視,表現為以理論為重,忽視實踐;以知識為重,輕視能力的培養。通過人才培養方案發現對培養目標、培養規格以及課程體系設置過于強調,對實踐教學體系與實踐能力考核的要求不夠明確,甚至缺乏,而對實踐教學內容、學分、學時的要求規定不夠具體,從而使實踐教學出現縮水現象。
(二) 實踐教學模式缺乏創新性
繼續教育中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契合度和協調性較差。缺乏對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契合的有效方法和途徑,二者在提升教學質量,培養應用型、創新型人才中的整體功能優勢未能有效發揮。當前,課程實踐、專業見習、實習、畢業論文等依然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主要實踐教學內容,經此種種傳統實踐環節,在極為封閉的實踐教學環境中,加上教學手段的單調,使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的統一使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被忽視了,從而使學生個性特長的培養繼而也被忽視了。最終結果是,學生獲得的能力主要來源于模仿性學習,由于創造性學習的缺失,其創新能力難以獲得。
(三) 繼續教育中組織管理不夠科學
導致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既不能有效契合發揮人才培養整體功能,又致使運行成本不斷攀升,教學資源使用效益不高,浪費較嚴重。漢語言文學專業,是在高校轉型發展背景下培養漢語教學師資和文化交流專門人才,培養的人才必須具有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組織管理需要優化,亟需創新兩種教學的管理理念,亟需改革兩種教學的運行體制機制,亟需完善兩種教學的管理制度,有待提高兩種教學的管理方法,有待優化兩種教學的管理路徑等,加強實踐教學開放意識,避免誤區,實現兩種教學體系的契合。
(四) 缺乏對繼續教育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進行科學合理的頂層設計
運行方式及相配套的考核評價機制亟需健全。我們知道,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必須關注過程、注重過程培養,反觀傳統實踐教學,顯得零散,系統性、連貫性、層次性以及整體性比較缺乏;對實習、畢業論文等環節比較看重,對能力的最終體現過于關注,而對養成能力的過程卻顯得比較忽視。
二、 多項目管理思想對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契合的作用
“多項目管理思想”作為一種現代管理新思想,管理目標是實現多個項目的整體效益最大化,其最大的功用在于對多個項目的關系具有很強的整合能力和優化能力。所以,將“多項目管理思想”運用于教學體系設置中,對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契合優化問題的解決非常有幫助,從而建立科學的實踐教學體系。運用“多項目管理思想”解決繼續教育中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契合方法問題的作用:
(一) 有利于實踐教學效率的提高
多項目管理方法的運用,可以非常有效地處理繼續教育當中實踐教學時間的安排,主要是由于多項目管理方法能夠首先觀照管理層面,從此處入手,以直接的手段對繼續教育中實踐教學系統設置進行優化,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有助于實踐教學成本的降低
相較于繼續教育實踐教學中其他的改革措施,由于多項目管理方法的主要手段是通過調節實踐資源分配來進行,而能夠以較少的資源投入,實現促進實踐教學改善的結果,所以實行多項目管理,能以最低成本,實現最高收益。
(三) 接受性優勢
通過多項目管理優化教學安排,不需要過多地依賴繼續教育中教師和學生的執行力,也沒有增加額外的負擔,使得教師和學生可以很好地接受優化后的方案。
三、 繼續教育實踐教學體系改革內容
構建繼續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以適應當前國際國內形勢不斷發展,高校轉型發展背景下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的需要。
(一) 重組教學內容,優化實踐體系
繼續教育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安排的契合維度分解:時間調配維度、邏輯認知維度、運行機制維度。將學科需求和社會需求作為導向,構建實踐教學內容,這樣可以使學生的發展需求得到兼顧。重新擬定實踐大綱,設置考核項目、制定評價標準、實施測評,培養學生掌握通用能力、漢語言系統理論知識與漢語運用分析能力、中華文化知識等。
(二) 突出實訓環節,實現三課堂聯動
實現從課內外走向校內外的三課堂聯動完整的課程體系。第一課堂實踐教學的環境主要以課、校園為主,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引導,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得到極大的激發。第二課堂教學實踐環境主要是從校園走向社會,根據在課堂精心設置的問題和任務,根據課堂制定的目標,來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項目和有關任務的調查、設計、組織與實施當中。第三課堂實踐教學環境主要是從中國走向世界,根據職業引導作為指導實踐教學的理念,進行國際交流活動,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語言能力、溝通能力等,全面提高漢語水平,培養高素質漢語復合型人才。
(三) 改革教學方法,發揮主體作用
繼續教育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安排契合優化的方法:多項目管理思想的合理引入;關鍵鏈法的運用推行參與性教育實踐,讓學生參與到教師的教學活動中來。將實踐教學的時間最大限度地交給學生,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在堅持使用啟發式、討論法、研究法等傳統教學方法的同時,積極探索“茶館式”教學方法,努力做到在教學中實現互換角色,在真正意義上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走出課堂、學以致用的實踐活動。
(四) 改革考核辦法,科學評價學生
從注重結果培養轉變到關注過程培養,更加注重培養環節的考核,如對學生課程論文、平時學習態度等加強考核,將過程考核結果歸入課程考核體系,從而構建全面、客觀、科學的課程考核新體系,實現四年持續不斷培養學生能力,使做中學的學習方式得到推崇,通過實踐,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讓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得到修正、拓展和創新,最終使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四、 結語
綜上所述,探索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實踐教學三位一體的“課堂講授+課堂訓練+課外實踐”教學新模式,全面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從而能夠實現將實踐能力作為中心來培養,將培養應用型人才作為目標,使較高綜合素質與創新能力的漢語專業復合型人才的培養不是一句空話。
參考文獻:
[1]高晨光.轉型背景下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的地方高校實驗教學改革[J].研究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17(12).
[2]高萍,劉艷.漢語國際教育背景下對外漢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青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
作者簡介:
李佑豐,湖南省邵陽市,邵陽學院文學院;
李美陽,湖南省邵陽市,湖南省汽車技師學院商務技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