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園是促進孩童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場所。而加強幼兒園同家庭之間的合作,則是幫助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要素。特別是對于一些留守兒童來說,溝通是樹立孩子信心,使其正確面對人生的關鍵。本文就對幼兒園留守兒童家園溝通的有效性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幼兒園;留守兒童;家園溝通
一、 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通常指的是被父母留在戶籍所在地接受教育,時間長達半年以上的兒童。在我國這種情況是普遍存在的,據統計,目前普通幼兒園內留守兒童占總比例的三成左右,這些孩子大多都是父母為了生計在外奔波,或者是父母離異、去世等情況下,留守在親戚或者長輩家中。面對這樣的情況,幼兒園需要加強與家庭、社區之間的溝通,為這些孩童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二、 家園合作中溝通的重要性
家庭是幼兒園開展教學的源動力,將家庭同幼兒園結合在一起,可以建立一座相互信任、相互支撐的情感橋梁,通過家長與幼兒園教師之間的溝通,可以讓家長和教師從更多角度去了解孩童,進而促進孩童身心健康的發展。
三、 加強家園溝通有效性的具體措施
(一) 對家園溝通內容進行細化處理
從教師的角度來看,大多會根據孩童年齡選擇溝通內容。留守孩童的年齡不同,需求自然也不一樣,相應的幼兒教師在孩童的關注點上也存在差異。如,小班的幼兒教師會較為關注孩童的吃飯、睡覺以及情緒波動等內容;中班的教師就會對孩童的學習習慣、心理養成以及生活行為等進行重點關注;而大班的孩子,年齡稍長一些,教師就需要關注孩童的思維發展、人際關系等更深入的內容。
從撫養者角度來說,則是從生活狀況與孩童進行溝通。撫養者最想知道的就是孩童在幼兒園中的學習情況,對于孩童其他方面的發展并未重點關注。比如,小班的孩童,撫養者大多是想知道其在幼兒園的所有生活狀況,對于中班和大班的孩童,一般側重于了解其學習和生活情況,至于知識的具體掌握程度則并不是撫養者想要知道的內容。
(二) 制定科學合理的溝通方案
1. 教師方面
幼兒教師在制定溝通計劃時,需要對撫養者的文化背景、職業以及年齡等信息進行了解,從而有針對性地制定溝通方案。
首先,教師要引導撫養者走進校園,培養正確的育兒理念。由于目前的留守兒童撫養者的文化水平較低,對家園溝通重要性的認知薄弱,所以需要開展不同性質的溝通活動,以增強撫養者的重視度;其次,讓溝通和教育經驗豐富的教師免費對撫養者實行培訓;再次,對外出的家長或者監護人開展定期的溝通,增強溝通的靈活性;最后,招募情感專家、心理咨詢師等專業人才進行助力教學溝通,并建立完善的家園溝通平臺。
2. 撫養者方面
留守兒童撫養者應積極參與幼兒園組織的溝通活動,加強家園之間的合作,并通過與教師之間的學習與配合,拉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而且撫養者之間還可以建立家庭組織委員會,在需要時不斷地向幼兒教師學習育兒經驗。同時撫養者還應積極參與幼兒園工作的監督,明確掌握幼兒園的工作計劃和要求。
(三) 增強溝通技巧
1. 教師和撫養者之間的溝通技巧
教師一方面可以通過學校組織的相關活動,與留守兒童撫養者進行溝通,另一方面還可以利用自己的業余時間加強留守兒童撫養者之間的溝通效率,同時在溝通過程中,要有積極、主動、真誠的態度。另外,在溝通過程中,教師還應使用較為委婉、容易讓人接受的語言。比如說,在幼兒園放假期間,教師可以計劃每學期與留守兒童撫養者實行溝通的具體次數與人數,并在同撫養者協商好之后確定溝通的時間,并且制定合理的溝通內容。幼兒教師可以在一個月內與幾個撫養者進行電話或者面對面的溝通,且每次的時間盡可能在半小時以上,進而詳細地了解孩童的生活情況,為后續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內容奠定基礎。
2. 教師同孩童之間的溝通技巧
(1)教師應牢記孩子的名字,并通過呼喚孩童的小名來縮小其與孩童之間的距離,使孩童產生親切感;
(2)利用簡潔、容易讓孩童理解的詞語完成師生的交流;
(3)在同孩童進行溝通時,教師可蹲下與孩童交流,使雙方的視線相平,讓幼兒感受到教師對他的重視;
(4)溝通中教師應盡量放慢語速,使孩童充分了解教師所要表達的內容,同時教師還要注意說話的內容,盡可能激發起孩童的交流興趣;
(5)教師應多利用一些贊美的言辭,在加強孩童信心的同時,促進孩童思維和想象能力的發展;
(6)幼兒教師應該善于傾聽孩童內心的真實想法,并在孩童將自身的想法表述出來后,予以正確溫和的指導,以此提高教學的質量。
四、 具體案例
以某幼兒園留守孩童為例,對家園溝通的有效性進行闡述。該幼兒園中有一個叫甜甜的留守兒童,其性格較為內向,平時吃飯也比較挑食,為了改善這一情況,首先要先讓班級內的其他小朋友主動與甜甜做朋友,并鼓勵她多交流,時間一長,人也會變得比較開朗。不過在交流過程中,很容易出現磕磕絆絆的情況,這時就需要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孩子自覺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和錯誤之處。另外還要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讓家長從旁予以正確的引導。
由于甜甜奶奶剛開始對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并不關心,認為教育應該是教師的問題,自己只要負責孩子的飲食起居就好,所以在這次溝通中,筆者將其在孩子成長中所帶來的影響進行了深入的說明,使其明確家長對孩子而言的重要性,進而改善對幼兒的教育。
且在溝通中,筆者告訴了甜甜的奶奶,孩子的飲食習慣很容易受到大人飲食習慣以及言行舉止的影響。如果大人經常在孩子面前談論這個不好吃、那個沒味道,久而久之,孩子也會養成這樣的習慣,如果家長對調挑食現象不予重視,則孩童的挑食習慣將會越來越嚴重。
另外筆者還將孩子在幼兒園中的飲食習慣進行了簡單的說明,通過家庭與幼兒園的共同努力,解決了孩子挑食的問題。這里要鼓勵家長用傾聽、解釋以及陳述等溝通技巧,增進孩子與家長之間的交流,以此加強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親密性,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五、 結語
在孩童成長過程中,需加強家長與幼兒園之間的交流,只有家長與老師建立相互尊重、信任的合作關系,才能更好地發揮育兒教育的效果,解決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讓孩童健康快樂地長大。
參考文獻:
[1]李妍.學前留守兒童家園溝通案例研究[D].黃石:湖北師范大學,2017.
[2]聶惠星.家園合作對農村學前留守兒童教育的作用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7(10).
[3]陳道紅,陳丹,徐婭.家園合作對農村學前留守兒童教育的作用[J].時代教育,2017(4).
作者簡介:
王惠珍,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金山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