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前教育是幼兒的啟蒙教育,在學前教育過程中必須科學合理地安排課程,課程安排影響著幼兒的健康發展。但是當前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部分幼兒園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問題更加突出,部分家長與教師為了讓幼兒贏在起跑線上,會在幼兒階段融入小學教育內容,采用較為正規嚴格的小學教學模式,使得原始具有趣味性的學前教育變得枯燥乏味起來,幼兒也會過早地感受到小學壓力,逐漸失去學習興趣。所以本文在此背景下,簡要分析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現狀,并根據當前問題提出了具體的優化策略,希冀有效促進幼兒教育可持續發展,切實解決小學化傾向。
關鍵詞:幼兒教育;小學化;教學方法
一、 引言
學前教育是小學教育的重要基礎,但是并不意味著在學前教育過程中提前學習小學課程。由于幼兒處于人生中成長的重要時期,對于一切事物的認知能力尚未形成,學前教育的重要任務是增強幼兒的認知能力,培養幼兒的特長,挖掘幼兒的潛力,使幼兒釋放天性。由此可以看出學前教育應當是自然教育,但是幼兒教育出現小學化傾向,嚴重影響著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本文從以下幾方面介紹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現狀以及具體的優化策略:
二、 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現狀
(一) 常規管理小學化
部分幼兒園在每日生活管理中幾乎與小學的教育模式大致相同,主要是以集體班級教學為主,制定統一作息時間,上課鈴響后便是朗讀拼寫或每周4~5節課計算。并且設有部分特長班活動,嚴重違反了教委的相關規定。
(二) 教育課程多且難
當前部分幼兒教育課程加入了詩詞教學與漢字教學、算術教學,但是這部分內容應當是學生進入小學后接觸的內容。如果過早地接觸小學知識,不僅與幼兒的智力發展和思維能力不相符,也不利于開發幼兒的智力,會導致幼兒出現厭學心理,難以釋放幼兒的自然本性。
(三) 教學模式小學化
幼兒教育主要是以游戲為主,以貼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為主,但是大部分幼兒教育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主要是貼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由于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過程中,大部分教師習慣采用講授式教學模式,所以從啟蒙階段便對幼兒進行了灌輸教育。由于幼兒的理解能力有限,此類講授式教學模式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 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優化策略
根據當前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幼兒教師與家長應當進行有效配合,同時學校予以有效的引導和完善,政府加強監督和指導,才能夠確保幼兒教育可持續發展,切實遏制小學化傾向。具體內容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 加強師資隊伍培育,切實發揮教師引路人角色
教師是幼兒教育的實施者,也是課程活動的組織者,教師的教學觀念與方法影響著教學效果以及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程度。所以在教育過程中,要想扭轉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應當更新教師的教學觀念,切實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由于當前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極為嚴重,所以應當充分重視考核幼兒教師的師資水平,部分幼兒教師師資水平并未達到相關標準,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也極為重視實踐教學,卻忽略了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嚴重缺失了兒童本位意識。在幼兒成長中加入了眾多成年人的想法,所以幼兒教育出現小學化傾向,嚴重阻礙幼兒身心發展,也難以提高幼兒的學習水平。對于此類情況,各級幼兒園必須及時有效地扭轉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現狀,對當前的教師隊伍進行有效地整改,可以向幼兒教師傳授幼兒身心發展的部分知識。使幼兒教師能夠從科學角度科學合理地安排教育教學活動,確保游戲過程與教學過程緊密結合,相輔相成,才能夠探索出適合幼兒發展的幼兒教育,并不是將小學教育強行灌輸入幼兒課堂教學中。通過培育師資力量,進一步增強教師的有效引導和幫助,使幼兒教師真正成長為優秀的人生領路人,并不是知識的灌輸者。
(二) 創新父母教育觀念,關注幼兒身心健康成長
由于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束縛,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都極為看重學校這一機構,卻忽略了最終的目的是教育。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教師,要想促使幼兒全方位發展,不僅要增強家長的知識智力,也應當提高其綜合適應能力,所以學校與家庭應當采用雙管齊下的教育活動。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決定著幼兒需要游戲玩具和家長的關心,所以在游戲與交流過程中,有針對性地滲透知識,使幼兒更好地玩耍與學習。所以必須加強教師和家長的有效溝通和聯系,通過定期組織家長交流會,指導家長展開有關教育教學的活動,關注幼兒身心發展的同時,開展符合幼兒心理認知水平的健康教育活動,才能夠使幼兒健康成長。例如幼兒教師在家長接送幼兒時可以簡單地描述一下幼兒最近的表現情況,例如一個性格乖巧的幼兒忽然變得淘氣,原因可能是家長近期沒有好好陪伴,對于上游戲課時缺乏精神的幼兒,可能原因在于近期的睡眠質量較差,或者是在休息時被其他的事物吸引注意力。對于此類情況,幼兒教師應當積極傳遞這一信念,就是家長與學校共同努力,對幼兒進行足夠的關心與呵護,才能夠使幼兒變得更加乖巧聰明。
(三) 教育部門加強管理,從本質上解決問題
當前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問題極為嚴重,必須引起我們的充分重視。如果要想解決這一問題,只憑借幼兒園的力量是遠遠不足的,需要教育部門的宏觀引導,對于部分幼兒教學機構一味追求小學升學率的問題,卻忽略幼兒身心發展的行為進行及時遏制,能夠做到獎懲得當,才能夠將小學化不良傾向有效改變。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應當增強幼兒教師對幼兒身心發展理論的有效指導,使教師能夠結合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通過實時的理論檢驗與實踐技能測評,進一步完善幼兒教育工作。在幼兒教育過程中,講述美術與舞蹈相關知識,將大量的時間放置在幼兒的娛樂和游戲上有助于增強幼兒的思想認知與情感體驗,通過加強師生互動交流,豐富幼兒的情感體驗和思想認知,使幼兒在多元文化與活動下健康成長與發展,切實促使幼兒全方位發展。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能夠看出,幼兒教育的開展形式應當簡單、自然,需要在教師的正確引導與組織下開展部分教育活動便可,如果教師講解復雜的知識是難以利于幼兒理解與認知的。所以應當確保幼兒教育自然本真,切實遏制小學化發展傾向。
參考文獻:
[1]戴宏才,鄭志輝.幼兒教師課程價值取向的轉型[J].學前教育研究,2017(12).
[2]楊婷婷.淺析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象[A].2016年幼兒教師專業與發展論壇論文集[C].2017.
作者簡介:
張振娟,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第二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