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語文教師通常是以作文教學來訓練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的,但是卻忽視了作文教學的本質需求是學生要記錄自己的真實生活并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在新課改下,教育部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改革建議。具體到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便是指初中語文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需求,認可學生的真實情感,激發出學生以書面表達形式展示個人所思、所想、所感的欲望。本文將從引導學生自主確定作文內容、鼓勵學生表達個人真情實感、組織學生全方位參與作文評改三個角度分析初中語文教師應如何在作文教學中體現生本教育思想。
關鍵詞: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生本教育;教學策略
寫作一直都是制約語文課程走向素質教育改革發展的瓶頸之一,根本原因在于初中語文教師總是以“高立意”提出作文要求,且留出的構思時間不足,難以讓初中生收集充足的寫作素材,導致初中生只能生搬硬套,寫出“千篇一律”的文章,在無形中減弱了初中生寫作文的欲望。然而,聽、說、讀、寫是一個不可分割、相互統一的整體,初中生的寫作能力直接關系著自身語言能力的整體發展。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必須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鼓勵學生充分展現自己的寫作才能,促使初中生在寫作學習中實現可持續發展,讓作文成為初中生常用的表達方式。
一、 引導學生自主確定作文內容
通觀初中生所寫的作文不難發現,作文內容幾乎存在高度一致的不良問題。比如,如果是感恩母愛,那么多數學生則會從母親背著自己去醫院、無微不至地照顧自己等層面出發,片面強調內容的感性色彩,卻又因為情感不夠充足出現情感匱乏、內容空洞等現實問題,導致作文學習成為應付差事的無意義活動。這就表示,要想在作文教學中實現生本教育改革,初中語文教師則要引導學生自主確定作文內容,不要提前限制作文內容,避免寫作文活動成為簡單堆砌材料的機械行為。
就如在“文從字順”作文教學中,我便讓本班學生自主確定寫作對象,重點訓練初中生用文字傳遞信息與表達感情的能力。“文從字順”要求初中生的書面表達做到準確、連貫、簡潔、完整,重點在于語言的“分寸感”,所以讓學生們自主確定寫作對象,促使學生產生寫作文欲望是十分重要的。比如,我們班有一個女同學很喜歡大自然的美景,能夠在真實的生活場景中獲取人生啟迪,所以我便讓她描繪自己印象最為深刻的景物,促使初中生通過寫景作文訓練自己的遣詞造句能力。有的學生擅長敘事,能夠生靈活現地再現某件事情的發生經過,所以我便引導這些學生敘事,讓學生寫自己想寫的故事、美景、人物,充分尊重初中生的書面表達欲望。
二、 鼓勵學生表達個人真情實感
回顧自己的閱讀過程,能夠在自己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文章通常是有充沛的情感表現與激烈情節內容的文本,且激烈的情節、轉折、對話也是為了抒發某種情感展開的。從根本上說,寫作文是初中生通過自己的語言儲備展開藝術性書面表達的個性化行為,帶有強烈的個人特色,需要表達出學生對某個人、事、物的真實看法。所以,在生本教育改革中,初中語文教師要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讓作文成為學生宣泄個人情緒的“樹洞”。
就如在“寫出人物的精神”一課教學中,初中生要學習表達人物精神的寫作技巧,抓住描寫人物性格的方法。但是,初中生的人生閱歷淺薄,很難描繪高尚的精神品格,如果一味拔高作文立意,那么則會讓整篇作文十分空洞、虛假。因此,引導學生說出自己對某個人物的真實看法,才是本輪寫作活動的教學重點。比如,有的學生選擇以父母無私為兒女付出的真人真事來表達父母無私付出的精神,卻由于自己與父母缺乏溝通,無法理解父母的所作所為。對此,我會引導學生寫出自己與父母相處的真實過程,描述矛盾激化的真實過程,從側面隱晦地表達父母一心為兒女付出的真實形象,但是這種付出是否對學生成長真正有利卻有待商榷。如此一來,學生不僅成功塑造了父母形象,表達了父母精神,還引發了一系列思考,讓整篇作文變得更有深度。之后,我還及時針對如何處理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矛盾組織學生展開了現實探討,豐富了初中生的思考活動。
三、 組織學生全方位參與作文評改
作文評改活動影響著初中生書面表達能力的發展。傳統的作文批改活動通常是由教師一個人完成的,即當學生寫好作文之后,教師會逐個瀏覽作文內容,寫下評語,然后在作文課上展示優秀作文,解釋寫作要點。但是,這種統一性的作文批改活動只能讓初中生學到理論化的寫作知識,并不能有效被學生內化,且無法讓學生及時修正個人作文的不足。對此,初中語文教師應該要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全方位參與作文評改活動,在生生互評、自評與教師評價中多次修改,直到學生寫出一篇優秀的好作文,改善個人寫作問題。
就如在“語言簡明”作文教學中,我便將6名學生分成一個作文批改小組,引導學生分析本組成員所寫作文的語言問題。本班學生所積累的基礎知識不足,語言應用能力較弱,經常在作文中出現贅述、重復、矛盾、偷換主語等語病問題,而且總是用同樣的語言反復闡述一個問題,存在湊字數嫌疑。在小組作文批改活動中,初中生需輪流閱讀、批改,按照自己的語言習慣標注語病,提供語言修改方案。然后,學生需在小組內共同探討,確定最終的修改方案,并由此做出調整。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我會一直巡視,觀察各個小組的探究成果,及時提出教師見解,引導小組批改活動順利展開。之后,我會逐一對比原文與修改后的作文,在空白處寫下教師建議,讓學生們再次修改作文內容,優化初中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反復評價與修改活動中,初中生能夠有效了解“語言簡明”的具體要求,準確把握自己的書面表達能力。
總而言之,提升初中生的寫作能力是一個長期且艱巨的教學任務。初中語文教師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尊重學生的本性需求,讓初中語文作文活動成為學生實現健康成長的平臺,為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積累可借鑒經驗。
參考文獻:
[1]朱靜江.初中語文隨筆訓練與作文教學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8(41):83.
[2]俞樂.分層遞進法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華夏教師,2018(28):83-84.
[3]周四英.思維導圖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4(24):245.
作者簡介:
陳先龍,福建省福鼎市,福建省福鼎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