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實驗小學 傅淑英
在新課程背景下,對于學生的素質培養越來越看重,不過素質培養還受到來自社會、家庭等因素的影響,所以家校合作教學模式逐漸被應用在各個學科教學中,小學體育也是如此,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過因為長期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導致部分小學體育教師并不是很重視家校合作教學模式的影響,依舊沿用傳統教學模式,不僅難以達成理想的教學目標,而且嚴重阻礙家校合作教學模式作用的發揮。在這種背景下,加強小學體育鍛煉家校合作中常見問題及對策探究意義重大,具體分析如下。
首先,因為應試教育的影響,導致很多家長和教師都覺得體育課程是副科,所以不是很重視;其次,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進而在課余時間給學生報了很多課后輔導班,使他們沒有多余的時間進行體育鍛煉;最后就是家長工作太忙,無暇顧及孩子課后的體育鍛煉。這些問題的存在,使當前小學體育鍛煉家校合作中的形式主義十分多,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就目前情況來看,小學體育鍛煉家校合作方式往往就是親子活動或者是家長會,而且因為體育課程不是很受重視,所以這些方式很少會應用。同時,體育教學家校合作表面上統一,但是實際卻并不會操作,要不就是直接沿用老套方法走過場,使家校合作預期目標很難達成。
家長與教師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所以相互配合起來應該不會有太多的矛盾。不過具體情況卻并不是這樣,家長與教師間相互指責與埋怨的事情時有發生。例如,在面對一個比較內向的學生,教師將側重點放在其人品處事上,不過家長卻只看重他的成績。長時間下來,家長便會覺得教師忽視了自己的孩子,導致家校合作產生沖突。
就小學體育鍛煉家校合作來說,其內容應該是全方位的,不僅需要包括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還得涵蓋學生的心理問題與日常生活等。不過就實際情況來看,家校合作內容大都是以學生的學業為主,家長與教師都十分看重學生的學習成績,所以合作都圍繞著這一點轉,意義十分狹隘。
一方面就是提升家長家校合作的意識,讓家長清楚地認識到家庭與學校間的合作直接關乎教育成敗,學生在校期間表現出的很多不良現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家庭教育上出現問題。而且,孩子在家長的不良表現,也得向教師及時反映,只有這樣才能讓問題在最短時間中得到解決。例如,孩子在家中不愿意勞動,針對于此,小學體育教師便可以針對性地為其設計鍛煉活動,讓他明白勞動是我國的傳統美德。
小學體育鍛煉家校合作手段豐富多彩,具體表現如下:一是召開家長會。小學階段會定期開展家長會,而具體可以通過此讓廣大家長認識到體育鍛煉在小學階段的重要性,讓家長加入督促學生開展體育鍛煉的隊伍中;二是微信群。在信息時代背景下,班主任和學生家長大都建立了微信群,所以能夠及時反映學生在校的表現,也能及時了解學生在家中的情況,而這便為家校合作提供了良好的途徑;三是家校聯系本。為了讓孩子和家長清楚了解每天的學習任務,小學班主任往往會配備《家校聯系本》,在其中呈現每天的作業與要求,體育鍛煉自然也在其中。不過因為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其并不是很受重視,作用沒能充分發揮出來。為此,需要采取相關措施引起家長的重視,陪同自家孩子共同完成其中的鍛煉作業。
縱觀國外發達國家的家校合作發展歷程,能夠發現他們獲得理想成效的共同點便是有著完善的家校合作法律制度。
在新時代背景下,小學體育鍛煉家校合作內容絕對不能局限于學生的學習成績,而是應該秉持著“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從學生全面發展著手,給學生提供綜合性的體育鍛煉指導。所以,積極拓展合作內容便成為小學體育鍛煉家校合作的重要指導思想。總的來說,人的發展十分復雜,而學習成績只能體現學生的一部分,情感發育、思想品德等都得教師與家長根據學生具體情況進行分析與鉆研。為此,要求教師和家長摒棄之前以成績為主的錯誤教育觀念,多挖掘與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只有這樣才能推動家校合作作用的更好發揮,為學生全面發展目標的實現提供助力。
綜上所述,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于孩子的學習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將家校合作教學模式合理應用至小學體育鍛煉中非常有必要。在其實際應用,教師應該經常性地對該模式進行反思,找準合作銜接點,并結合具體情況重新定位家校合作,以便促使其作用更加充分地體現,為學生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