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慧
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傳統方式,從幾千年前流傳至今,說明它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對語文閱讀教學有著重要的價值。朗讀有利于培養學生語感,讓學生感受到語言美、意境美,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表達能力,能促進學生寫作能力提升,多種朗讀形式的運用有利于培養學生想象力和語言思維能力,通過分角色朗讀、配樂朗讀等方式還能促進小學生情感的升華,有利于小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但是目前不少教師對朗讀教學不夠重視,朗讀教學的水平不高,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對提高小學生朗讀教學的有效策略進行了探索。
1.掌握停連技巧。停連技巧就是掌握朗讀的語言中聲音停頓與連貫的時機。因為在朗讀中各個語句之間、詞組和每個字之間,都需要進行停頓或延續,在讀音中斷的地方就是停頓,而在聲音延續的地方就是連接。停頓與連接不可隨意而為,只有正確掌握其時機才能讀出句子的含義。
2.掌握重音技巧。在朗讀中需要突出或者是強調某些詞語時,就需要加重對這些詞語的讀音,這是為了更好地表達出課文的思想內涵或者是作者情感,因此,要掌握重音的技巧,就需要必須對課文內容有深入的了解,這樣才能正確掌握重音出現的位置。重音應用的類型也有多種,需要根據課文內容科學選擇。
3.掌握語氣語調運用。語氣語調的科學運用對于正確表達句子情感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需要掌握好語氣的高低、快慢、強弱、虛實等,這樣才能把句子的感情色彩讀出來,才能使句子的讀音出現高低升降的變化,才能使句子的“形”與“神”相結合。
朗讀是小學語文重要的教學方法,但僅限于課堂的朗讀是遠遠不夠的。這時需要教師運用多種途徑和方法拓展朗讀,以使學生在更廣泛的范圍內開展閱讀,從而豐富朗讀,提高朗讀水平。
1.運用多種活動開展朗讀,提高學生朗讀興趣。由于朗讀學習隨時隨地都能開展,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個時間段開展朗讀活動。例如,可能在早讀也就是讓學生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可以選擇《弟子規》《論語》《唐詩宋詞》等,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又能讓學生重溫古訓,樹立傳統文化傳承的意識,能起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作用;也可以讓學生進行課前故事朗讀,在每次語文課前,可以讓學生朗讀童話故事、成語故事或是其他的故事書。
2.開展定期朗讀比賽。朗讀作為語文重要的閱讀教學手段,本身也是學生進行語言詞匯的積累過程。它對學生的閱讀理解、培養學生語感、口語交流、習作素材積累等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可通過定期在班級開展朗讀比賽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可以每周或每月進行朗讀比賽,評選出朗讀標兵,這樣能夠有力地促進學生的朗讀積極性,從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1.針對學生的朗讀問題客觀評價。在朗讀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泛泛的表揚激勵性評價,無法給學生帶來有效的幫助,朗讀在閱讀教學中的作用無法發揮。只有通過對學生朗讀的客觀評價,才能使學生認識到自己存在問題,有利于學生改正朗讀中的問題,逐漸讓學生養成規范、正確、有感情地朗讀。對學生的朗讀評價客觀真實、具體而且句句到位,讓他們知道自己的朗讀問題所在,學生就會有意識地在朗讀中改進,從而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也會讓學生更加信服教師。
2.科學激勵注重發展性評價。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開展朗讀教學,其最終目的不僅僅是要培養學生具備高超的朗讀技能,而是通過朗讀的形式讓學生更好地走進語文的世界里,讓學生更好感受語言美、意境美,讓學生體會到作者高尚的思想和豐富的情感,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從而為今后的語文發展奠定基礎。因此朗讀評價要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展,通過激勵評價要增強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雖然提倡表揚激勵性評價,但不盲目激勵,要用發展與賞識的眼光進行朗讀評價。
3.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在朗讀評價中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進行自主評價、相互評價,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自我反思,從而有效提高朗讀教學的水平。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對老師的范讀進行評價,然后讓學生說出老師的范讀好不好?好在哪里?學生通過對比評價,就能較快地掌握朗讀技巧。
總之,朗讀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它對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和閱讀理解以及促進學生情感的發展等具有多重功效,因此,教師應加強對朗讀教學方法和策略的研究,綜合運用多種朗讀教學方法,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