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武
摘要:隨著“新課標”對學生主體地位的關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無法適應新時期的教學工作,合作學習成為打破傳統教學方式的一種重要手段,筆者經過近十年的語文教學研究,對合作學習的重要性以及新課程標準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合作學習進行了淺顯的探討。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語文教學;合作學習;調動積極性
傳統的教學方式主要是以教師為主導,課堂教學是一個以教師為中心的過程,教師只是關注于自己怎么教,并不重視學生是怎么學的,這種教學方式忽略了學習的主體——學生?!靶抡n標”中明確指出:學生才是課堂學習的真正主人,教師所起的作用是引導、啟發與協助。對于小學語文教學,新課標明確提出要打造的是一個自主性的、合作性的、探究性的學習方式。在新課標的引導下,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開展合作學習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點燃學生學習的熱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合作學習,就是學生們通過分工協作的方式共同完成一個學習任務,并在共同完成這個學習任務的過程中進行互助學習的一種學習方式。
小學教育可以說是一個啟蒙階段,小學生在這個階段猶如一張白紙,等待著填充,因而小學教育既是學生語文學習的初級階段,也是其今后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 通過合作學習,可以讓孩子們在相互交流、相互協助中成長,更有利于孩子們的健康成長,讓他們在合作精神、交往能力、創新精神、競爭意識、承受能力、主動學習等方面不斷進步,從而形成完善人格。而對于語文教育而言,通過合作學習,不僅僅能讓小學生更好地掌握漢字、句子等語文知識,而且在培養小學生在邏輯思維、想象以及文學修養等方面的綜合素質方面也更為有效。
1.更新觀念——發言權還給學生
“新課標”所要倡導的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這一觀念,小學生無論在學習能力,還是學習自覺性上都是比較欠缺的,合作學習雖然強調都是學生之間的互促學習,但是這個合作的學習是需要教師從中“穿針引線”,才能真正達到合作學習的目的,因此教師在課堂上還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這一點是每個教師需要明確的。
2.合理分組——公平、均衡性
合作學習一般情況下都是以小組的形式開展的,即把學生成為若干的學習小組,然后進行一些教學任務。那么在這個過程中,如何進行分組是每個教師開展合作學習首先要面對的問題,也是關系合作學習效果的一個重要問題。因此,在分組的時候,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在性別、學習能力、知識掌握程度以及興趣愛好等各方面的個體差異性,進行合理的分組。如每個小組的男女生的比例應該盡量各半,小組是一半是男的,一半是女的;或者是每個小組男女比例相當。每個小組里面既有學習能力比較強的,也有學習能力暫時落后的;有活潑好動的,也有安靜的。
3.多種方式結合——表演式、問題式以及討論式
表演式的合作學習方式在小學語文教學的應用過程中,主要采用的是角色扮演的方式。如分角色朗讀課文,或者是根據所學知識進行改編、“自導自演”,讓學生在這個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記憶和對所學知識的靈活運用。
問題式的合作學習方式主要是圍繞問題展開的合作學習,可以是教師問,學生答,也可以是學生問,教師答,也可以是師生間互相提問,相互解答,可以是疑難解答,也可以是搶答競賽,通過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討論式的合作學習方式是最常用的合作學習方式,通過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對某一內容開展討論,再把小組討論的結果與其他小組進行交流分享。這一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思考的習慣和提高其歸納總結的能力。
4.運用多方面——課前、課中、課后
課前的主要任務是預習,為新一門的教學做好“熱身”。在課前預習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進行課文的默讀,默讀完后討論新一課中要學習的生字有哪些,課文中的人物有哪些特點等問題,讓學生在討論中萌發學習興趣。語文不僅是一門學科,更是一門應用于生活的交流工具。
在課程學習過程中,教師也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分角色朗讀、輪流朗讀,這樣既能夠起到互相敦促的作用,又能讓學生多開口,提高學生的語文朗讀水平。在課后,也可以以小組的形式,相互批改作業,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在批改的過程中發現可能存在的問題,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加深對生字、生詞的記憶。
合作學習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有效方式,適用于新課程標準下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能力的要求,對于小學語文教學而言更是具有重大意義。合作學習包括問題是合作學習、表演式合作學習以及討論式合作學習等三種方式,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既要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也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目標選擇適合的合作學習方式,充分應用于課前、課中、課后,發揮合作學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