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惠珍 陳冰濱



[摘要] 目的 探討第二產程側臥位分娩聯合無保護會陰接產對妊娠期糖尿病初產婦分娩結局的影響。方法 選取該院2018年1—12月接收的50例妊娠期糖尿病初產婦作為該次試驗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25例,對照組在第二產程階段采用常規平臥位方式進行分娩,觀察組在第二產程采用側臥位分娩聯合無保護會陰接產,觀察兩組第二產程所需時間、總產程、會陰裂傷發生率以及分娩結局。結果 觀察組第二產程以及總產程分別為(44.69±27.98)min、(8.48±0.78)h,明顯短于對照組(54.34±28.23)min、(9.51±1.23)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會陰I度裂傷、Ⅱ度裂傷率分別為8.00%、4.00%,對照組分別為24.00%、12.00%,觀察組裂傷人數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后出血、巨大兒、極低體重兒、胎兒宮內窘迫、新生兒窒息率分別為4.00%、0.00%、4.00%、0.00%、4.00,而對照組分別為20.00%、12.00%、24.00%、12.00%、28.00%,等現象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另外觀察組新生兒Apgar 評分為(8.8±1.2)分,對照組為(8.0±1.5)分,觀察組明顯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妊娠期糖尿病初產婦在第二產程采用側臥位分娩聯合無保護會陰接產的方式有助于加快分娩進程,減輕會陰損傷,改善分娩結局,值得在臨床推廣。
[關鍵詞] 第二產程;側臥位;無保護會陰接產;妊娠期糖尿病;分娩結局
[中圖分類號] R714?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3(a)-0062-03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 是孕期常見的一種代謝紊亂綜合征,是指妊娠期間首次發生或首次發現的不同程度的糖耐量異常[1],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膳食結構的改善,傳統觀念認為孕婦應多吃多休養,導致孕期營養過剩現象非常普遍,使得GDM患病率逐年升高,若孕期血糖未得到良好控制,將會孕婦易發生流產、羊水過多、早產、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感染,圍產兒易發生胎兒宮內窘迫、新生兒窒息、新生兒低血糖、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對母嬰結局造成極大影響[2-3]。近年來隨著我國醫學理念及分娩方式不斷轉變,提高自然分娩質量成為臨床對于每位孕產婦致力追求的目標,有學者提出在第二產程采用側臥位聯合無保護會陰有助于改善分娩結局,但尚未見將此方法應用于GDM患者當中[4],基于此,該研究選取2018年1—12月收治的50例GDM初產婦,探討第二產程側臥位分娩聯合無保護會陰接產在其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該院接收的5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5例,納入標準:①單胎妊娠初產婦;②經75 g葡糖糖耐量測試確診為GDM;③自然臨產且符合陰道試產條件;④認知、交流能力正常;⑤該次妊娠前無腎臟、肝臟、高血壓、心血管或糖尿病等疾病;⑥自愿參與該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多臟器功能衰竭;②孕前已患有糖尿病的孕婦;③合并妊娠期其他并發癥;④智力、認知功能障礙。對照組:產婦年齡最小22歲,最大39歲,中位年齡30.5歲,孕37~42周,平均孕(39.9±2.8)周;觀察組:產婦年齡最小21歲,最大38歲,中位年齡29.5歲,孕36~41周,平均孕(38.8±2.1)周。收集兩組孕婦的年齡、孕齡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值得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使用傳統的接產方法:在初產婦子宮口開全后,仰臥在床上并使用膀胱截石位置,將床頭抬高30°,手柄由雙手握住,助產士引導產婦深呼吸并在收縮期間反復向下時用力。胎頭暴露時無需干預。當胎兒頭部和肩部被分娩時,采用傳統的托肛法保護會陰完成接生,不要刻意協助胎頭仰伸,娩出雙頂徑后,協助娩出額、鼻、口、頦,頭部完全娩出
觀察組采用側臥位分娩和無保護會陰接產:在初產婦子宮口開全后,產婦將按照她的意愿采取側臥位(左或右),并放松她的臀部和膝蓋,雙髖關節和膝關節自然彎曲,床抬高30~40°,使其高度適應母體斜坡。助產士觀察收縮,監測胎心音,胎頭下降,在胎兒頭部著冠后,對外陰進行消毒,并且使用無保護會陰完成接生,指導產婦腿自然彎曲或一條腿的屈曲,另一側腿自然彎曲,兩腿分開,配合呼吸法,要求助產士積極主動和產婦交流,并控制胎頭的分娩速度和母親的腹壓,單手助產,以適當控制胎頭緩慢下降,每次給予約1 cm,以幫助胎兒完全分娩。對于在分娩方面進展很快的女性,有必要適當控制節奏,并且在收縮期間不要使用力來促進肩部的緩慢分娩。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第二產程時間以及總產程用時;統計兩組會陰是否裂傷以及裂傷程度(I度撕裂:陰道入口,會陰部皮膚受損,出血少;Ⅱ度裂傷:陰道后壁,會陰肌層和筋膜損傷[5])。觀察兩組母嬰并發癥發生率。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數據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第二產程及總產程用時
觀察組第二產程以及總產程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會陰裂傷程度
觀察組會陰裂傷人數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母嬰并發癥及新生兒Apga評分
觀察組產后出血、巨大兒、極低體重兒、胎兒宮內窘迫、新生兒窒息等現象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另外觀察組新生兒Apgar評分為(8.8±1.2)分,對照組為(8.0±1.5)分,觀察組明顯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關于GDM產婦的臨產接生一直是婦產科處理比較棘手的問題,尤其是第二產程作為至關重要的一環,是胎兒發生酸中毒的危險時期,即第二產程時間越長則胎兒酸中毒的程度越嚴重[6]。過去因宮縮、疼痛導致產程延長的案例比比皆是,增加了母嬰并發癥發生幾率,嚴重甚至導致順產失敗,影響母嬰身心健康[7]。
近年來鄧海燕等[8]提出在第二產程采用側臥位分娩聯合無保護會陰接產的方式效果顯著,對母嬰均起到正面積極的影響,鑒于此,該研究嘗試將其應用于自然臨產的25例GDM產婦當中,結果顯示:觀察組第二產程以及總產程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主要是由于側臥位配合會陰無保護接生的過程中,助產護士及相關護理人員有充分的時間和精力指導產婦完成會陰慢慢擴張的過程,側向位置允許胎兒頭部和胎體具有更大的運動空間,并且胎兒頭部可以更平穩地適應產道以進行關節運動和內部旋轉。胎兒頭部加冠后,控制胎頭的速度,未受保護的會陰減輕會陰體的壓力,加速產程進展[9]。觀察組會陰裂傷人數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考慮可能是在側臥位的基礎上,未受保護的會陰接產可以合理地控制腹壓,使得陰道和會陰可以完全擴張,這有利于胎兒頭部和肩部的緩慢娩出,減少產道損傷,降低會陰撕裂率,無需側切[10]。觀察組產后出血、巨大兒、極低體重兒、胎兒宮內窘迫、新生兒窒息等現象均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新生兒Apgar 評分為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側向位置低于仰臥位置的事實,在旋轉期間臍帶被壓縮的機會大大減少,并且胎頭的壓力減小,避免胎兒頭部和臍帶受壓引起的胎兒血液循環障礙,從而使一系列窒息、窘迫事件得以避免[11]。
綜上所述,針對GDM產婦在第二產程時采用側臥位聯合會陰無保護接產的方式效果,不僅可有效縮短產程用時,同時減少會陰裂傷,降低產后并發癥,改善母嬰結局,在臨床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然而對于GDM產婦僅僅依靠體位與接生干預并不現實,建議在未來的GDM管理中加強血糖控制,給予科學合理的飲食指導,降低巨大兒或極低體重兒的發生,以更好的改善母嬰界面局。
[參考文獻]
[1]? 張艷春,董艷梅.產婦側臥位分娩配合無保護會陰接生的臨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5,21(18):70-72.
[2]? 石慧娟,李科蓮,劉冬艷,等.側臥與跪趴體位聯合無保護會陰接生在自然分娩的臨床效果研究[J].實用醫學雜志,2018, 34(5):875-876.
[3]? 周金萍,周雪群,李慧芳,等.無保護會陰接生聯合會陰阻滯麻醉用于自然分娩的臨床分析[J].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2018,10(5):89-91.
[4]? 陳霞.側臥位配合單手保護會陰法和晚斷臍與常規平臥位雙手接生法在第二產程中的比較[J].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2015,32(1):19-20.
[5]? 石巍,彭娟,陳寧寧,等.自由體位聯合會陰無保護接生技術在第二產程中的應用[J].河南預防醫學雜志,2017,28(5):338-340.
[6]? 王雪霞,徐萍.側臥位分娩配合無創接生對產婦和新生兒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8,37(14):1930-1932.
[7]? 李青花,尹迎春.產程中導樂結合體位對分娩效果的臨床觀察[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1(1):76.
[8]? 鄧海燕,成金煥,馬招君,等.第二產程側臥位分娩聯合無保護會陰接產對初產婦分娩結局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2017,27(18):139-140.
[9]? 羅慶平,桑曉梅,陳體平,等.跪俯位與側臥位分娩應用單手保護會陰接產法的會陰裂傷分析[J].護理研究,2017,31(4):441-444.
[10]? 張薇,陳慧娟,朱丹,等.新產程標準對妊娠期糖尿病初產婦分娩結局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7,33(12):914-917.
[11]? 方暢平,黃敏麗,趙海燕,等.妊娠期糖尿病初產婦應用新產程管理的分娩結局分析[J].新醫學,2018,49(4):259-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