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力
在全黨全國人民隆重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之際,迎來了母親誕辰100周年的日子。母親離開我們十三年了,至今人們仍在深切地懷念她、追憶她、感恩她,我們所到之處不經意間常常聽到看到她的足跡與身影,我想,母親被人們念念不忘應當是基于以下原因。

我翻閱母親的文集,她這樣寫到:“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我悄悄地走進了我所陌生的一個領域——營養學,這是為人類健康長壽服務的一門學問。回憶20世紀80年代之初,當我問津營養學的問題時,首先訪問了中國醫學科學院衛生研究所的營養室,就教于營養學界的老前輩。他們是我的啟蒙老師,使我感到在營養學、飲食文化領域里有那么多的工作要開拓,意識到如果不重視營養學,不培養一支專業的營養師隊伍,不普及營養知識,食品工業滯后,是會影響四個現代化進程的。”母親的謙虛嚴謹、憂國憂民、孜孜以求的精神與境界躍然紙上。
母親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擔任中央辦公廳秘書局辦公室主任,1981年擔任中央書記處研究室科技組顧問。1983年在《紅旗》雜志發表“營養——關系人民體質的大事”一文,明確提出人民的營養狀況如何,是關系到人民體質強弱、民族繁衍昌盛的大事,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與科學文化發達程度的標志,從而把國民營養與民族昌盛、經濟與科學文化發達程度聯系起來。該文章被譽為中國營養學發展的里程碑。母親在國家百業待興的改革開放初期,以一名老革命家的責任感、使命感,積極投身于營養事業之中,既具有遠見卓識,又求真務實;既有共產黨人的擔當,又有關注民生的情懷,其信念與建樹成就了母親人生的價值與輝煌。
母親涉足營養學領域后,出版了《于若木文集》《于若木論學生營養》《于若木與中國營養促進文集》等專著。這些凝聚母親心血的發言稿、論文、訪談等,都是在她老人家六十歲以后自己親自撰寫完成的。回想母親書房深夜的燈光、伏案疾書的身影、電話交談的忙碌,我們理解了母親晚年對國家營養事業的專注與用心,今天捧讀這些文稿,百感交集,欽佩之情油然而生。母親被人們贊譽為我國新時期營養事業的先行者、奠基人和不是科班出身的著名營養學家。
母親以“老牛明知夕陽短,不用揚鞭自奮蹄”為座右銘,她對信仰的忠誠表現在對事業的堅韌不拔與無私奉獻。母親把營養當做關系人民體質的大事,把學生營養當做民族昌盛的國家戰略,身體力行、親歷親為。

一是重視宣傳工作。1986年,母親親赴安徽蚌埠游說市委領導,促成《中國學校衛生》雜志社成立,開辟“學生營養”專欄,至今仍為關注學生營養的國家級學術期刊。1992年,母親親自創辦了《中國學生營養小報》,從親自撰寫發刊詞到發表多篇文章,盡職盡責不遺余力。在創刊十周年的慶祝大會上,全國政協副主席孫孚凌向母親頒發了《中國學生營養報》創刊獎。母親組織專家編輯出版了《中國營養叢書》、《膳食與健康叢書》、《營養百科》等系列科普書籍,把營養科學從殿堂搬到了民眾特別是青少年的餐桌上,把高深的科學理論轉化為通俗易懂的知識文化,清除“營養盲”,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營養與健康文化遺產。
二是組建全國性社團。母親積極謀劃籌備并最終促成中國學生營養促進會的成立。三十年前,中南海懷仁堂隆重的成立大會,至今讓親歷者興奮與難忘,讓后來人羨慕與贊嘆。三十年來,促進會這個平臺,在推動學生營養與健康方面做了許多實實在在的工作。
三是制定實施規劃。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針對我國農村學生腸道寄生蟲感染率高而成為學生貧血的重要原因,促進會制定我國學生營養長期規劃和實施計劃時,母親提議冠名“護苗系統工程”,得到廣泛認同,并成為國家2000年衛生保健戰略的組成部分。母親聯合社會有識之士,先后提出并推動政府組織實施“大豆行動計劃”、“學生飲用奶計劃”、“學生營養午餐”等項目,至今仍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
四是建立宣傳日。母親提出設立“中國學生營養日”。1990年5月20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了“首屆中國學生營養日大會”。先后有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萬里、副委員長習仲勛等中央領導同志出席活動,產生了積極而廣泛的影響。后經教育部、衛生部發文,將每年的“5·20”正式定為“中國學生營養日”。至今,每年的這一天,全國各地教育衛生系統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日活動,助力健康中國戰略,發揮著越來越深入人心的宣傳作用。
五是深入實地調查研究。母親先后到過二十多個省地縣及上百個學校企業科研院所進行調研,許多城市、農村、邊遠山區、貧困縣鄉,都留下了她的足跡。母親語重心長的呼吁“營養普及要‘兒童優先'”、“為了孩子的健康不能等待‘明天”、“發展學生營養午餐勢在必行”,激勵著許多人選擇學生營養事業為自己投身的事業。母親關注到微量元素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前往國家級貧困縣調研,支持紫陽富硒茶的發展;親自去湖北恩施參加硒資源開發與應用項目鑒定會;在母親引薦下,我所在的中智公司從2000年起,連續四年向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捐款百萬元,使當地克山病發病率由每年150萬人降至零。為促進領導重視,母親當面或致信從總書記、總理、中央省市領導同志到有關部門、專家學者、企業負責人。我國學生營養事業從弱到強、從小到大、從自發到有組織的發展,直至現在形成了“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注、專職管理、科學指導”的良好局面,這與幾代人堅持不懈的努力是分不開的。母親以她獨特的視角與全身心投入的活動能力,為推動我國營養事業特別是學生營養事業做出的努力,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