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業文化工作有三難,難在實踐落地、難在制度保障、難在內化于心。特別是最后一點,難在內化于心。如何讓企業文化變得更生動有趣,更容易讓人接受?企業文化究竟是怎樣通過落細、落小、落實來體現的?到底怎樣才能讓企業文化深入人心,口口相傳呢?這些問題困擾著許多從事企業文化的工作者。
主題詞:企業文化? ?故事? ?企業管理
筆者看來企業文化無法達到內化于心有很多原因,但是總結起來有兩大方面。一方面,由于不少企業在做企業文化工作時,往往沒有讓員工參與企業文化理念的制定和提煉,因此很少有員工能夠通過實際行動把企業文化理念充分表現出來。另一方面,在實踐企業文化的過程中,企業引導員工理解企業文化理念的手段較為單一,深度不夠,從而導致企業文化工作往往無法內化于心。
要讓企業文化內化于心,真正讓員工認同企業文化,達成心與心的認同,思想與思想的共識,僅僅靠文化上墻、制定口號、做思想工作是行不通的?,F代企業對于企業文化建設的要求,不僅要根據企業特色創建一個屬于自己特有的“符號體系”,即“企業理念體系”、“行為規范體系”和“視覺識別體系”等。更需要通過文本化、故事化和儀式化這三種交流方式作為傳遞企業文化的重要手段。其中文本化方式是企業文化符號體系中最嚴謹、最成熟、最深刻的一部分,這包括各類制度手冊、文化匯編、報刊雜志、電子刊物等。儀式化對企業文化意義的表達和渲染則更為強烈,也更為直觀,能較為容易地讓員工近距離接受企業文化,也更能直觀表現企業真正傳遞的內涵。而故事化作為這三種交流方式之一,其題材不僅源自于文化本身,更可以通過多種表現方式來傳遞,更容易讓組織內外部人員接受。這讓我想到了管理學家約翰科特說過,“一個不會講故事的企業就是一個不會管理的企業”。講故事,講好企業故事,是企業文化傳播的有力工具,更是企業文化宣傳的重要載體。
從商業角度來說,講好一個故事是提升企業品牌知名度的第一步。通過講故事打造品牌影響力,提升品牌知名度的例子在西方企業舉不勝舉。這其中最著名、歷史最悠久的應該是戴比爾斯的鉆石故事。戴爾比斯將鉆石比作情比金堅的愛情,通過凄美的愛情故事,讓“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這句話深入人心,讓千千萬萬情竇初開的少女為能夠擁有一顆戴爾比斯鉆石趨之若鶩。還有普拉達的跳傘包,本是一款普普通通的尼龍包,但是設計師Miuccia設計此款手袋的初衷是為了紀念曾經救過自己的愛人。從此這款手袋被賦予了新的涵義,至今跳傘包依然是眾多普拉達多款經典的手袋之一??梢?,會講故事,并且把故事講好、講到位,不僅讓消費者心服口服,更能夠極大程度地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社會美譽度。
不僅是西方企業,很多中國企業也能將一個一個故事作為詮釋企業文化的載體。聯想公司副總裁杜建華“熱臉貼冷屁股”的故事、一位營銷員“一杯水解決一次官司”的故事,清晰地詮釋了聯想集團核心價值觀“服務客戶”的企業文化理念;當海爾還是一家小冰箱廠的時候,張瑞敏因為質量問題,怒砸了一批質量不合格的電冰箱。由于當時家電市場處于供不應求的短缺狀態,砸冰箱砸出滿城風雨,砸上了媒體。就因為這一砸,便砸出了故事,從此“海爾砸冰箱”的故事深深的進了每一個海爾人的心里,也砸出了消費者對海爾的信賴,才有了后來海爾在電器行業無法撼動的地位。
美國哲學博士、民俗學家Karen Dietz說:“在部落時代,講故事的人對于記錄與傳承歷史起著關鍵作用。這些故事確立了部落文化在世界遺產中的地位?!蓖瑯樱瑢τ谝患移髽I,其生存和發展的故事也要依靠企業中的成員傳說。通過傳播和理解其發展過程中關鍵的人與事,使員工自然而然地融入相同的企業文化氛圍中去,自然而然地形成企業的凝聚力。任何一家具有一定發展歷史的企業都會懂得如何通過講故事傳承企業文化,樹立企業強大的文化自信。
北京同仁堂創建于1699年,是全國中藥行業著名的老字號,其“可以養生,可以濟人者,唯醫藥為最”開啟了同仁堂同修仁德濟世養生的歷史。2018年,為了記錄三百余年寒來暑往春華秋實,進一步傳承和保留同仁堂的文化,集團出品的評書《儒商同仁堂》發布會在北京華彬歌劇院舉行。近2000分鐘的評書內容講述了同仁堂的歷史淵源,從不同角度為大家展示了同仁堂秉持的誠信文化、質量文化以及仁德文化。以這樣講故事的方式敘說企業文化,不僅重溫了同仁堂百年老字號的風雨歷程,傳承了同仁堂“仁行天下”的企業宗旨,更是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彰顯企業的文化自信。
去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許多企業通過征集改革開放40周年小故事紀念改革開飯40周年。同時,回顧企業在改革發展脈搏40年中的點滴歷程,收集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感動故事。這些故事通過不同形式的表現,獲取員工對企業發展的認同感,傳承企業文化的印記。同樣的在國外,無論是耐克公司、FEDEX快遞公司還是其他世界500強著名企業,仍然保持用傳統故事的力量確保其員工能夠理解公司傳承的文化和發展歷史,從而激勵和引導全體員工認同企業文化,形成統一的價值觀。
最新科學研究表明,通過講故事與人交流是影響他人最有效的溝通方式。古往今來,無數中外經典《論語》、《圣經》、《伊索寓言》等無一不是通過故事的方式傳遞智慧。而在社交網絡空前發達的今天,對任何一家企業而言,學會講故事已不只是加分項,而是成為必不可少的標配。比起蒼白無力的講大道理、講條文相比,傳播一個真實、生動、可信的故事,是企業內部傳播文化的最好溝通方式。一般而言,好的故事最重要的是能讓聽故事的人反復琢磨故事的本意,深諳其中的道理。
2018年,國資委黨委下文號召廣大全體黨員、職工要向李天、張黎明兩位同志學習,學習兩位同志無私奉獻、愛崗敬業、爭做表率的精神。許多中央企業在接到通知后,有第一時間組織文件學習,有通過刊登一系列評論類文章深入解讀時代楷模精神,有開展“學先進 當先鋒 做表率”為主題尋找身邊先進員故事的活動。通過征集故事,傳播故事,最直接的將普通員工與時代楷模建立關系,讓企業內部全體員工了解時代楷模就在身邊。同時也能在企業員工內部激起如何爭做一名時代楷模、我與時代楷模差距在哪里的思考??梢赃@么說,講故事是企業內部最好的交流方式,可以無形中激發員工的思考,主動作為。
與零售行業相比,筆者所身處的施工行業雖然身處不同的行業背景,但是通過“講故事樹企業文化”理念同樣值得我們借鑒和廣泛運用的。通過講故事廣泛傳播企業品牌,塑造企業形象,能進一步提高社會對企業的美譽度。比如,中交集團團委所打造的“銳力量”宣講團在中央企業內部成為較有影響力的校園招聘團隊。通過青年視角深度挖掘企業感人故事,將中交故事與中交文化相結合,以述說的方式把企業形象和品牌精神植根于廣大學子心中,極大地提高了企業的美譽度與知名度。
此外,可以通過一線故事、廉政故事、黨員微故事等多種形式,將發生在企業內部、員工身邊的好人好事充分挖掘展現,通過傳統媒體、新媒體等方式進行點對點宣傳,借以“宣講團”、“青年講堂”、“道德講堂”、“青年演說家”、“微電影”等平臺和媒介點對面進行文化再塑。借用以鮮活的例子、直觀的描述、多渠道、多方面展現中交好故事,中交好精神、中交好人物。將企業文化這種自上而下的意識形態,最終形成自下而上的凝聚共識,真正將中國交建所要打造的企業文化深深扎根在基層一線,真正獲得基層員工對中國交建文化的認同與踐行。
堅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理論創新,是做好新形勢下對外宣傳工作的根本遵循。隨著企業文化越來越受到重視,而企業故事是企業文化建設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文化元素。是對企業文化理念與精神的有效詮釋,是反映企業文化價值的風向標,是傳播企業文化的教科書。在新時代,新使命背景下,我們要用心挖掘企業故事,共同塑造企業品牌,為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目標奮勇爭先。
(作者簡介:徐秋萍,職稱:政工師,學歷:研究生,單位名稱:中交三航局交建工程分公司,研究方向: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