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剛
摘 要:信息化教學是目前教學模式的新形態,計算機基礎課程采用信息化教學的基礎是完善的信息化實訓室建設。實訓室又是高職院校發展的基礎根基,更是高等職業院校培養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論述了如何加強高職院校的基于計算應用基礎課程的信息化實訓室的體系建設。
關鍵詞:高職院校;實訓管理;信息化;計算機基礎
目前國家大力發展高職教育,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就是培養全新、高素質的實用型技能人才,而校內良好的實訓實踐教學環境則是人才培養的基礎條件,也是培養學生的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和技術運用能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徑。校內實訓的構建和設置,要切合學校培養人才需要和適應地方區域經濟發展需要,將課程的理論教學和實踐內容有效結合起來,使學生真正地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之中。
對于目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授課分析,主要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傳統的實訓室也大大制約了課程實訓實施計劃和方式,同時也制約了學生實訓的主動性和互動性。因此,為了更好地促進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課程信息化改革,所以需要合理建設信息化實訓室,來滿足課程信息化授課需求和實訓需求。
1 合理規劃,明確建設目標
高職院校的教育是培養專業性技能型應用人才,高職教育也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各高職院校的職業教育模式不同,但總體主旨都是重視學生的職業技能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其中學生的實訓能力培養占據著主導地位,是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重要途徑,結合目前信息化授課的大趨勢,信息化實訓室的作用尤為重要。但是,在飛速發展的高職教育下,在實訓室管理和建設上面還存在著許多不足,整體規劃布局不合理,實訓室信息化技術落后,和專業課程對接不充分,無法滿足課程授課需求等。
不科學的實訓室配置是許多高職院校在實訓室建設中的主要問題,忽略了實訓室和課程建設、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之間的聯系,更是沒有契合目前社會發展和企業需求。因此,高職院校的實訓室建設需要統籌規劃,合理布局,按照工學結合的教育理念和自身的人才培養計劃相結合,專業課程建設作為支撐輔助來建設符合高職教育實踐特點的信息化實訓室。同時,實訓室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都需要開拓出新的模式,明確建設目標,配置專業管理人員和完善管理體系[1]。
2 建設信息化實訓室,充分發揮實訓效果
計算機基礎課程是各高職院校的基礎課程,傳統式教學已經越發不能滿足現代社會對學生的信息化能力的需求,傳統的教學環境和實訓環境也大大制約了學生對新興計算機知識的學習興趣和效率。在“互聯網+”和“云計算”的飛速發展的時代,高職院校中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實訓室建設需要逐漸信息化[2]。
2.1 合理定位課程實訓室建設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為通用公共類課程,授課內容基本為辦公類軟件為主,對設備的軟件硬件要求較低。但是對師生交互性要求較高,自主學習性較高,對實訓室的信息化要求較高,不僅是教師授課需要信息化技術,更多的是學生實訓練習也要依托信息化技術進行實訓。所以實訓室可以采用云計算實訓室建設方案,不僅有效降低實訓室的建設成本和后期維護費用,同時也降低了日常管理工作。對于計算基礎應用基礎課程來講,一個信息化實訓室,在學習資源、模擬訓練、互動性教學和知識點考評方面都能有效實施,大大提高了課程教學過程中老師與學生的互動性和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2.2 有效結合課程的信息化實訓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主要采用學生實訓為主,教師講授為輔的授課模式,因此,如何有效地將課程內容同實訓室結合起來是最迫切解決的問題。
為了能夠更好地將課程同實訓室有效結合起來,必須將課程的設計和授課方式進行改變,首先是課程知識點的信息化考核,通過信息化實訓室的云平臺能夠在課堂上方便地將考核知識點進行布置下發,實時監測學生在實訓考核過程中的動態,并及時給予反饋和解惑。通過云計算模擬環境為學生搭建同課程相關的計算機基礎知識模擬實訓,增強學生的實訓效果和學習興趣。完善的信息化實訓室中的互聯網教學優勢也能更好地凸現出來,可有效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搜索運用能力;結合課程的慕課教學和網絡互動教學也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實訓效果。
2.3 企業工作與學校實訓同步接軌
校內實訓室功能不僅是學生在學校學習課程知識,同時還可以適應企業工作環境,實訓室的建設將相關信息化技術與企業工作信息化技術同步。從日??记?、學習溝通交流和實訓任務下發到最后的實訓項目考核與評定,都盡量同企業工作模式接軌。在日常授課中的項目實訓進行特色化設計,結合實訓室的信息化基礎,讓項目實訓變成工作模擬,提前適應現代企業的工作方式和信息化技術使用,讓實訓室的功能更好地加強和提升。
2.4 結合學校特色探索新型實訓模式
為了更好地推動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課程改革,使課程信息化和規范化,課程的信息化教學在基于信息化實訓室的基礎上,需要不斷積極去探索新型的實訓模式,例如南京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應用課程實訓模式。積極探索課程實訓和學院的創客校園有效融合,將課程中的實訓項目和創客活動進行結合,在創客活動中加入信息化辦公的項目應用,讓實訓實踐更多的以學生自主式、發現式的學習方法,用創客活動的興趣愛好來帶動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學習和課程項目實訓。同時積極努力探索現代高職教育實踐教學的實訓室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建設現代化、規范化、系統化的特色實訓室。
3 規范日常管理,制定規章制度
3.1 管理機制的完善制度
高職教育的發展帶動著實踐教學的改革發展步伐,不規范的實訓室管理無法做到有效的實行信息化教學,造成資源嚴重浪費。一個現代化的信息化實訓室需要有規范的管理體制共同促進教學質量。規章制度的制定需針對適用不同專業需求、不同實訓室環境和用途,制定相符合獨立的管理規章制度和考評機制,可有效減少實訓室資源浪費和特色實訓室的不常規使用。
3.2 專業化師資管理隊伍建設
信息化實訓室對信息化技術和課程專業技術需求較高,對于實訓室管理員的要求會更強,因為需要更強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水平。較多的高職院校對實踐教學和實訓室建設理解不夠深入,忽略了實訓室的師資隊伍建設,通常是非專業人員兼任實訓室的管理工作,無法達到實訓室深層次的使用要求和維護要求。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學中對專業的要求和特色實訓室的要求越來越高,需要配備專業的管理人員,豐富教師隊伍的建設。
3.3 完善考核評價機制
信息化實訓室需要制定針對專業使用合理性、人才培養有效性、建設效益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評價機制。以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為例。課程主要培養學生的信息化能力和現代化辦公能力,從人才培養的角度分析,該課程的實訓室最終能夠為課程教學帶來什么樣的實際效果,學生的應用能力是否有效提升。同時需要考核評價實訓室的使用率和設備使用效果,需要每學期進行實訓室評定考核,考核實訓室的設備使用率、維護情況和完好率[3]。
4 加強校外實訓建設,促進課程建設
校外實訓室是高職院校實踐教學中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學生提高專業技術能力的重要途徑,是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和實踐教學不可或缺的主要環節。
學生在就業前,需要將課程理論知識實踐,以便將來更好地適應企業的崗位需求,所以各高職院校都在不斷加強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和增進與企業的密切交流合作。通過與企業“頂崗實習”“嵌入式培養”“共建實訓基地”等校企合作項目,培養了大量技術技能型人才。校外的實訓基地建設,能夠更好地增加學校與企業的聯系密度,實時掌握企業的崗位需求和區域經濟的發展變化,拓展學校頂崗實習的崗位,由學校和企業聯合指導、教學、監督和管理,更有效地增加實踐實訓效果,也為課程增添新的教學方式和管理模式,更有效地將所學習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之中[4]。
5 結語
為了能夠更好地推動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課程改革,信息化實訓室是課程改革的重要基礎工作之一,良好的信息化實訓室不僅可以改善傳統的計算機基礎課的授課模式,還可以提高學生獲取知識的有效性和互動性[5]。
經過實踐證明,實習實踐和信息化實訓室是高職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推動計算機基礎課程信息化改革的有效助推劑。希望在今后的實訓室建設中,在依靠現代化的信息化技術建設的基礎上,更多地能夠從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本身建設出發,以適應本校發展特色和專業人才培養計劃為宗旨進行實訓室建設。使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不僅能夠更好地教授學生計算機專業知識和信息化技術能力,更能推動學生的專業學習和職業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亓傳偉,任艷斐.高職高專實訓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職教論壇,2004(12x):52-53.
[2]侯亞彬,宮德龍,丁穎.高校重點實驗室建設與管理模式的創新和實踐[J].實驗室科學,2012(1):150-151.
[3]劉韜,楊平,高小榮.高職院校實驗室實訓管理體系建設探索與實踐[J].蘇州市職業大學學報,2014(2):47-50.
[4]劉維齊.高職院校實習實訓管理改革構想[J].職教廣角,2011(4):110-111.
[5]王麗.淺談信息化教學在課程中的應用[J].現代經濟信息,2018(8):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