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利耕
摘 要:基于“互聯網+”戰略實施,構建高職院校建筑類專業信息化體系是培養社會實用型人才的關鍵舉措。隨著高職建筑專業信息化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高職建筑類專業課程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然而由于高職院校信息化建設與專業課程存在銜接不暢、信息化師資隊伍建設等問題,導致高職院校建筑專業信息化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文章結合多年的工作實踐,以分析高職建筑類專業信息化的應用現狀作為切入點,闡述促進高職建筑專業信息化的具體對策。
關鍵詞:高職院校;建筑專業;信息化;應用型人才
1 高職院校建筑類專業信息化應用現狀
1.1 取得的成就
建筑工程專業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對學生的實踐技能要求比較嚴格。隨著社會對高職學生要求的不斷提高,構建建筑教育信息化是高職院校適應新常態發展的必然要求。通過調查,目前我國高職建筑專業信息化建設取得較大的成效:(1)高職院校建筑類專業課程的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尤其是各種多媒體課件的應用。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高職院校建筑專業課程的信息化教學載體形式也越來越豐富,例如慕課、遠程教學平臺以及仿真實驗系統等。(2)BIM課程體系應用。BIM技術簡稱建筑信息模型,隨著建筑行業信息化的發展,高職院校應用BIM技術的范疇也在不斷提高。例如識圖類課程實現了BIM技術的應用,通過構建BIM三維模型展示等將傳統的建筑制圖以立體式的形式展現出來。(3)高職建筑信息化配套設施在不斷完善,尤其是網絡校園體系的成熟有效地支撐了高職建筑信息化教學的實現。
1.2 存在的問題
(1)建筑專業課程與信息化融合度不高。建筑類專業課程較為復雜,尤其諸多概念性知識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到枯燥。基于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驅動,高職院校加大了建筑專業課程信息化建設力度,例如高職院校建筑專業教師大力推進網絡課件資源設計力度。但是通過實踐調查高職院校的專業課程與信息化之間存在融合度不高的問題:首先高職建筑專業課程存在過度依賴信息化的現象。例如部分高職院校為了追求信息化教學,而出現了為了信息化教學而進行信息化設計的現象,結果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沒有得到相應的提升。其次,高職院校建筑課程與信息化的融合深度不夠。建筑課程信息化構建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掌握相應的專業理論知識,從而具備相應的實踐操作能力。但是在實踐中高職院校建筑課程信息化建設往往停留在理論層面,而忽視了對理論實踐應用的講解。例如在講解給排水施工時,雖然實現了相關內容的信息化教學,但是其停留在膚淺的理論知識講解上,難以培養出學生的實踐技能。
(2)高職建筑課程信息化形式單一,缺乏靈活性。高職院校開展建筑課程信息化是當前深入實施“互聯網+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促進學生學習成績、激發學習積極性的重要舉措。但是高職院校在開展建筑課程信息化的過程中存在形式單一、缺乏靈活性的現象:首先,高職院校信息化形式往往集中在教師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網絡課件或者讓學生觀看某些建筑操作技能的方式,其仍然局限在傳統的集中課堂授課的模式,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大大降低。另外,此種模式也難以開展針對性的教學,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比較低。例如部分學生可能已經掌握此種知識體系,而教師的統一式授課會導致該部分學生學習不認真聽,進而會干擾到其他學生。其次,建筑信息化教學忽視對學生需求的分析,導致授課手段較為枯燥。根據調查學生對于信息化教學的需求不同,因此,需要教師根據不同的學生設定不同的信息化授課模式,但是該問題是高職院校所普遍存在的。最后,高職建筑信息化教學評價機制不完善。目前對于建筑課程信息化教學的評價仍然是以期末考試成績為主,而忽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核,這樣不利于構建全面的教學管理體系。
(3)高職教師隊伍信息化水平不高。實施高職建筑信息化教學的關鍵是要構建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教師信息素養高低直接關系高職建筑信息化教學水平。根據調查,雖然我國高職院校教師的信息化應用水平在不斷提高,但是我們必須要清晰地認識到其所存在的問題:首先,高職院校教師應用信息化技能的水平有待提升,尤其是制作優質網絡課件的能力。例如高職院校在制作網絡課件時,往往追求網絡課件的“高大上”,結果忽視了對本專業學生學情的實際分析,結果導致制作的課件不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其次,高職院校教師的信息化教學理念較為片面[1]。
2 提高高職建筑專業信息化的具體對策
構建建筑專業課程信息化是適應高職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滿足職業院校學生實際需要的重要途徑。提升高職建筑專業信息化需要高職院校構建完善的教學保障體系,優化教學內容等。結合多年的實踐教學經驗,提高建筑課程信息化的對策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2.1 創新建筑課程信息化內容,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信息化資源庫
高職院校是培養社會實用型專業人才的,建筑類專業課程信息化建設的要點就是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資源庫:(1)高職院校必須要明確建筑教學目標。以“腳手架工程”為例,由于腳手架工程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因此,高職院校在構建腳手架網絡授課模式前必須要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見表1)。(2)構建以學生職業能力為核心的課程資源庫。建筑專業按照人才培養目標,對建筑課程進行重構,系統開發建筑專業課程體系,設計科學的課程標準、教學設計、考核方案以及教學任務單等。(3)以關鍵工作及知識點為載體建立素材資源建設多元化的教學素材資源,課程資源通過交互控制或模擬等過程,對復雜的、抽象的、不可見的事物和規律進行要素分解、重組和再現,為學習提供靈活、高效、逼真的操練環境,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培養綜合能力[2]。
2.2 豐富課程信息化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建筑信息化教學形式與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直接的關聯:首先,高職院校必須要不斷豐富建筑信息化教學形式。利用互聯網技術構建建筑信息化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舉措,因此,高職院校在強調多媒體教學的基礎上,可以鼓勵教師開設遠程教學平臺,以此為學生提供更加便捷的學習方式。另外,由于學生使用智能手機的比例越來越高,基本上人人都在使用微信,因此,教師可以依托微信的便利優勢,構建微信公眾號,定期推送建筑專業知識,以此增強教學效果。其次,建筑信息化教學形式的選擇必須要不拘一格,根據教學目標而選擇合適的教學形式。例如在實踐教學的過程,教師不僅要應用多媒體教學模式,而且還要引入仿真實踐操作系統,以此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掌握基本概念。
2.3 加大師資隊伍培訓,提高教師信息化技能
首先,高職院校必須要加強教育培訓,提高教師應用信息化的能力。例如針對BIM技術的應用,高職院校教師必須要了解BIM技術的基本概念及核心要素等,能夠在具體的教學中靈活應用BIM。其次,高職院校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雖然建筑專業信息化教學實現了教學效率的提升,但是其必須要建立在圍繞學生需求的基礎上,因此,教師在應用信息化教學前必須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
3 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教育信息化的發展,為滿足社會對高職院校學生的要求,高職院校必須要積極構建多元化的建筑課程信息化教學模式,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陳捷.高職院校建筑信息化教學建立BIM實訓室研究—以湖州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為例[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10):211-212.
[2]謝志秦,王成平,劉怡.基于建筑信息化的高職建筑類專業教學改革研究[J].陜西教育(高教),2016(5):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