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子怡
摘 要:自2016年我國提出“營改增”后,對企業所持有的金融資產增值稅會計處理進行了完善,但是還有一些界定比較模糊,例如一些企業持有到期投資利息和納稅等如何按照票面或實際利息進行納稅等卻沒有明確的規定,其爭議比較大。本文主要是講解“營改增”后企業所持有的債券和股票等金融資產涉及會計的處理進行分析。
關鍵詞:營改增;會計核算;分析
自財政部發布企業會計準則后,對相關金融的規則進行了修訂,對企業所持有的資產進行分類,由原來的四分類變成現在的三分類。金融征稅不再是以從事人的行為來判斷,而是根據納稅人具體納稅來判斷。隨著金融行業的不斷發展,個人和非金融機構從事的人越來越多,有很多的金融商品進行交易,原營業稅征稅的范圍一般是分為保險業和銀行業,經過“營改增”后,一旦有涉及到個人和企業都是增值稅的納稅人。根據現有的企業會計準則,可以將金融資產分為以公允價格計量和有變動計入受損的金融資產,以及持有到期的資產進行出售和貸款等。隨著該政策的推廣,有關金融投資業務和金融服務的會計核算也在隨著發生變化。
一、增值稅的分析
1.獲取增值稅
目前,有很多企業在經營時,企業所銷售的產品會產生利潤,所以企業應將正常繳納稅款。企業的稅額一般都是用銷售稅額減掉進項的金額來計算的。在新政策中對稅款有了新的規定,企業在經營之中可以轉讓金融商品,但是不可以開發票,要求企業在金融資產轉讓時不能以該商品的市場價格來計算增值稅,應該是增值稅乘以已經使用的稅率進行計算。
2.資產持有
根據“營改增”的相關規定,金融產品在持有期間的利息、收入和信用卡透支利息等所獲取利息的收入,最終按照貸款的服務項目繳納增值稅。2016年我國明確提出關于資金占用費、保本收益和報酬進行了詳細的解說和規定,主要是指將到期的本金全部回收。金融產品在企業持有期間所獲取收益屬于非保本,不算是利息,也不收取增值稅。如企業自身持有一定的股票,股票所產生的收益忽高忽低,收益不穩定,這也屬于非保本的投資收益,是不需要繳納增值稅的。但是如果企業所持有的債券,債券投資所產生的利益就屬于增值稅范圍內,繳納增值稅是除了國家、政府和特指的金融機構不需要繳納,其他人都是要上交金融債券所獲取的利益。
3.轉讓金融資產
如果企業想要轉讓金融產品也是要繳納增值稅的。金融產品進行轉讓、非貨物期貨、有價證券和其他各項金融商品的活動等并沒有做出相關的有價證券做出相應的解釋。有價證券是指貨幣證券、資本證券和商品證券。狹義上來說資本證券,是屬于金融產品范圍的有價證券,是可以在市場上公開的,以此各大企業可以進行轉換證劵、股票交易和債券等。企業在公開市場上進行債券和股票的轉讓都需要繳納一定的增值稅并且還不能開屬于增值稅的發票。如果金融產品進行轉讓,就會按照所出賣的價格與買入的金額作為銷售額,按照6%的稅率進行計算,不管是賣出還是買入都是不算手續費的。買入價是指買入時所支付的價格和繳納稅的價格;賣出價是指在賣出的全部價格和中介的費用。如果銷售額為負數,可以將復查轉到下一納稅期,和下一期的轉入的銷售金額互抵,但是如果年末總結時還是負差時,還得轉入下一年的納稅。以上述的情況來看,雖然與營業稅的相關規定有關系,但是筆者認為這種處理方式還是存在一些不足。例如,企業的金融產品在轉讓的第一個納稅年度就有一定的虧損,如果企業在前期虧損但后期能夠盈利,就能做到互補;但是如果企業在前期盈利中已經繳納增值稅,但后期資金虧損非常嚴重的話,那么所產生的差額是不能與之相比的,目前的增值稅中并沒有明確提出相關問題的解決辦法。而且根據相應的營業稅的法規來說,如果企業在買賣金融商品時可以把同一年度將不同時期所繳納的費用進行全部匯總并計算出相應的費用和相差營業稅的金額,如果會計人員計算出營業稅小于本年度企業所繳納的金額,就可以向相關的稅務部門申請退稅。換一種說法就是如果企業轉讓的金融產品前期盈利也繳納了相應的費用,最后整年計算時后期虧損比較嚴重是可以申請退還營業稅的。
二、案例分析
D公司在2016年3月11日在市場上公開購買C公司的股票100萬股,以每成股份10元的價格進行收購,還需要支付相關的增值稅0.18萬和企業所交易費用為3萬,這樣才能獲取專業的增值稅發票。D公司將應將現有的金融資產核算一下。2016年5月14日C公司將發放現金股份,以每份股份以0.1元,5月23日收到;7月1日,以每份股份10.5元,7月15日銷售30萬股,售價為9元;9月銷售40萬股,以每份12元銷售,12月份銷售30萬股,售價為8元,不再不考慮因素。
1.獲取金融資產時
借:交易資產——成本 1000
公司的投資效益 3
應繳納稅費—— 0.18
貨幣資金 1003.18
2.金融資產在企業的持有期間,所獲取的股票和現金都算是非保本的投資收益,不需要繳納任何的增值稅;資產負債的公允價值變動金額一般也只是在虧損或收益,不算是真正的投資收益的虧損,更不能考慮增值稅。所以D公司在5月份收到的現金股份和6月份的有波動的兩項業務不算在增值稅之中。
3.在轉讓環節,7月份銷售的30萬股,所產生的差距,應計算增值稅=(30×9-30×10)/(1+6%)×6%=-1.698,可以放進下一期的納稅進行下一次的抵減。
如果企業在公開市場購買債券,如企業能夠有能力掌控并能夠對其進行投資處理,那么企業在持有期間所產生的全部利息應按照相應的貸款利息收入并繳納增值稅;如果在買入債券之后,發現企業的信用狀況比較差,或者不能夠掌控企業,那么就可以在前期出售,根據相關規定,如果投資企業在中途進行債券轉讓,那么就需要按照轉讓的金融產品來繳納增值稅。
三、“營改增”的建議
雖然說現在對于企業持有的債券和股票進行了規定,但是由于目前的執行時間比較短暫,并且還沒有詳細的解釋,所以在實際操作中還存在一些不同的做法。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改變:
增值稅的商品在進行流轉中所產生的增長的金額,在實際運營中,金融產品所轉讓的時間不同,虧損能否互相抵押,都會產生增值額的爭議。如果在金融資產進行轉讓時所產生的問題,納稅年度轉讓的金融產品并沒有增長,企業因前期嚴重虧損,可以使用企業在后期所獲取的利益來彌補一下,但是如果企業由于后期虧損非常嚴重,卻又無法調整前期已繳納的費用,并且還需要繼續繳納金融產品前期所繳納的稅。對于這一點增值稅與增值額部分是不一樣的。企業應對于想要轉讓的金融產品首先應進行市場調研并判斷一下該產品能否增稅,如果有增值那么就會收稅,如果沒有增值就不征稅,比以往的征收營業稅的做法,在進行年度納稅時進行匯總和增稅匯算,對每個企業的納稅情況進行清算,這樣就可以有效解決企業在年度納稅時因金融產品轉讓給企業帶來的種種問題。
四、綜述
“營改增”是我國稅制改革最重要的發展戰略,對企業的金融會計核算帶來了一定的影響,所以在以后企業的發展中一定要估算“營改增”帶給企業的影響,并且還需要專業的評估人員進行評價,可以指定詳細的進行表,根據市場上最新的稅制分析并總結好企業所發展的方向,增強企業“營改增”的應變能力,盡量減少“營改增”后給企業帶來的盈虧問題。企業還需要對企業會計核算人員進行培訓,讓會計核算人員能夠了解更多的市場知識,將“營改增”的實施標準對企業的會計人員進行培訓,提高會計人員的稅務管理的水平,優化企業會計的資產核算。
參考文獻:
[1]葉璐.“營改增”后交易性金融資產增值稅會計處理的分析[J].時代金融,2018(26):203.
[2]孫麗.“營改增”后金融資產會計核算探析[J].財會研究,2017(10):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