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際服務貿易作為國際貿易的一種新形態,近數十年來迅速崛起并占據了國際經貿關系中的重要地位。為了把握服務貿易這一對外貿易與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我國勢必要研究當前服務貿易現狀與存在短板,做好服務貿易發展的長期戰略規劃。本文基于對我國服務貿易現狀和短板的分析,為推進我國服務貿易發展提供策略。
關鍵詞:服務貿易;新興服務行業;短板
一、引言
在近數十年來,國際服務貿易在世界舞臺上日益活躍并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公布數據顯示,2014年全球貿易總額達到約24萬億美元,其中服務貿易約占5萬億美元,為全球貿易做出超過20%的貢獻。在這國際貿易掀起服務化的大浪潮下,發展服務貿易是我國深入國際合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構建開放型經濟體制的重要途經。在國內,我國同時處于對外貿易結構轉型升級和經濟保持平穩發展的時期,對服務貿易這一重要載體給予了重大關注。我國已明確指出,有必要提升我國服務貿易的戰略地位,優化當前貿易方式。但是在我國國際收支平衡表下,服務貿易連續20年逆差,2018年我國服務貿易逆差額達2913億美元,較上年增加259億美元,說明我國雖然是全球第一貿易大國,但在服務貿易領域存在巨大缺口。我國的貿易結構中,服務貿易占比17%,與發達國家相比處于較低水準,勞動導向型和資源導向型的傳統服務業,如旅游、運輸和建筑等部門,一直是我國服務貿易的主體,而附加值高的新興服務行業所占比例很低,服務貿易領域的短板嚴重制約了我國從貿易大國走向貿易強國的步伐。
二、我國服務貿易現狀
1.服務貿易規模擴大
我國入世以來,益于貿易增長的國內政策與外部環境令我國服務貿易發展迅速,除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導致的5.8%的負增長外,其余年份我國均保持約20%的高增速增長。從2011年起,我國服務貿易呈現著“穩中求進”的轉變趨勢,增速下降并逐漸趨于平穩。新興服務貿易在數字化時代下迎來發展高潮,依托于互聯網技術的新興服務貿易增速甚至高于傳統服務貿易,在服務貿易中的地位日益顯著。
2.服務貿易長期逆差
與長期順差并長期保持世界第一的貨物貿易不同,長期以來,我國國際收支口徑的服務貿易一直處于赤字狀態,且赤字還在繼續擴大。2009年,我國的服務貿易赤字為153.5億美元;到2018年,我國服務貿易赤字差達到2913億美元,擴大將近19倍。截止2018年11月,服務貿易逆差就已經達到2689.95億美元,超過2017全年服務貿易逆差總額,較上年同期增長14.5%。
3.服務貿易結構較為傳統
我國的服務貿易結構中,旅行、運輸服務和其他商業服務占了最大比重。2017年我國旅行貿易支出2548億美元,占服務貿易總支出的54.5%,遠超其他服務;運輸服務和其他商業服務指出各占總服務貿易支出的19.9%和9.2%。代表新興服務業的服務貿易如金融服務和知識產權使用費的貿易支出,只占總支出的0.3%和6.1%。國際服務貿易中我國處于順差地位的服務較少,主要集中在加工服務貿易和其他商業服務等附加值低、技術要求低的勞動密集型服務。由此可見,我國服務貿易結構中,傳統服務業依舊占有主要位置,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的現代服務業對于服務貿易總體貢獻較低。
三、我國服務貿易存在短板
1.服務業競爭力薄弱
我國服務貿易巨額逆差的根本性原因在于我國服務行業缺乏競爭力,新興服務行業發展水平低,傳統服務行業發展不規范,服務業總體供給能力低。根據BMP6顯示,我國服務貿易赤字主要集中于旅行、運輸服務和知識產權使用費三個方面。2017年我國旅行服務赤字高達2160億美元,運輸服務和知識產權使用費赤字各為558億美元和238億美元。旅行服務存在的巨大赤字表明,隨著我國居民消費水平隨著收入增加也得以上升,但國內提供的服務尚不能滿足居民的消費需求,于是居民轉而向國外旅行出游購買國外服務。運輸服務逆差大說明我國尚不能現代物流發展的需求,運輸行業國際化水平較低,所以需從國外購買運輸服務。由于國內服務業發展跟不上當前服務消費需求的增長速度,所以服務貿易逆差客觀存在并會逐漸擴大。
2.貿易結構尚不合理
我國服務貿易結構中,旅行和運輸服務此類勞動導向型和資源導向型的傳統服務業占據主導地位,而技術導向型和資本導向型的新興行業服務貿易規模一直處于較低水平。2017年,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貿易額占服務貿易總額的6.8%;保險和養老金服務、金融服務僅占服務貿易總額的2.1%和0.8%。與傳統服務貿易相去甚遠。這是因為我國新興服務行業起步較晚,基礎薄弱,發展困難重重,總量小的限制。而傳統服務業起步早,發展時間長,基礎穩固,服務業結構轉型困難。同時,我國對部門新興服務行業如金融設置準入門檻,實行壟斷經營,中間步驟繁瑣,因缺乏政策扶持而發展緩慢。
3.創新能力低下
我國服務貿易支出中,知識產權使用費較多,這表明我國越來越重視對于專利的保護,減少了對于知識產權的侵犯,但由于國內發明創造不能滿足國內企業要求,為保持自身市場占有份額,企業即會轉而向國外進口。
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布的《世界知識產權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申請專利達138萬項,連續7年居全球第一,但其中占據主導地位的發明性專利數量稀少,說明我國專利面臨數量大、質量低的窘境。同時我國在海外需大量購買使用他國知識產權,說明我國專利不能“走出去”,在購買使用他國專利時,還易陷入知識產權糾紛。
四、對我國服務貿易發展戰略建議
1.壯大服務市場主體,提高服務業供給能力
國內服務業發展滯后阻礙了我國服務貿易發展,要實現服務貿易穩定發展,必須扶持國內服務業發展尤其是新興服務業,壯大服務市場主體。必須逐步健全扶持服務業發展的法律體系,同時給予新興服務業以優惠政策支持。對于傳統服務業加快改造升級的步伐,提高規范化水平,加快產業集聚,向現代服務業轉型,提高服務業總體供給水平。降低部分服務行業如金融、保險、交通運輸業的準入門檻,推進服務行業的有序開放,允許更多資本尤其是外資涌入,簡化中間程序,放松對服務業的管制,使服務業迸發新活力。
在居民消費結構轉型升級的要求下,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深入,讓服務行業主體抓住機會崛起,不斷以供給側改革為主線全面提高服務的供給能力,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服務消費需求。
2.扶持新興服務業發展,優化服務貿易結構
加大對我國在服務貿易處于較大劣勢地位的金融服務、保險和養老金服務等高附加值的新興服務行業的投資,放寬新興服務業貸款限制,引導資本進入該行業。在服務貿易順差的項目,我國則應鼓勵相關行業的平穩發展,為優勢企業打造品牌競爭力,讓我國服務貿易不斷走向更高的平臺。
3.加快創新研發,實現創新驅動發展
緊跟當前服務貿易數字化的大浪潮,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的數字技術,鼓勵加大自主研發投入,提升自身創新能力。我國應創造出更多的發明專利并推動專利走向海外,部署海外專利戰略,從專利大國走向專利強國,應對知識產權貿易摩擦。同時,為我國服務貿易做好人才戰略儲備,培養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國際服務貿易人才,為我國服務貿易占領全球價值鏈的制高點。
參考文獻:
[1]董超,趙囡囡.我國新興行業服務貿易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建議[J].時代經貿,2018(17):53-55.
[2]馮明翠.我國服務貿易現狀、問題及對策分析[J].商,2015(05):99.
[3]楊妮.我國服務貿易的現狀、問題及對策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5(18):295.
[4]倪紅福.以服務業開放為抓手推動全面開放[N].經濟參考報,2018-08-15(007).
作者簡介:彭穎(1998.09- ),女,漢族,江西宜春人,本科學歷,江西師范大學,研究方向:國際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