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國際化進程的飛速發展,中小企業由于其自身的特點和缺陷,以及其他因素的影響,在其發展過程中遇到了融資難問題。面對嚴峻的融資困境,中小企業迫切需要符合我國國情和企業特點的行之有效的融資途徑,因此,如何有效地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成為政府和企業共同關注的焦點問題。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融資能力;融資渠道;信用觀念
一、中小企業的界定及融資概念
中小企業是相對于大企業而言的一個概念,從理論上講,中小企業一般是指處于創業階段和成長階段的或規模在規定標準以下的法人企業和自然人企業。對于中小企業,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中小企業,是相對于國家確認的大型企業之外的所有企業,其中包括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和中型企業。狹義的中小企業是指除了微型企業(雇員人數在8人以下的具有法人資格的企業和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以及工商登記注冊的個體和家庭經濟組織)之外的所有企業。
所謂融資是指為了支付超過現金的購貨款而采取的貨幣交易手段或是為取得資產而集資所采取的貨幣手段,其實質是在貨幣資金的持有者和需求者之間,采用直接或間接的方式進行資金融通的一種活動。融資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從廣義上來講,融資是指資金在持有者之間流動并以余補缺的一種經濟行為,這是資金雙向互動的過程,包括資金的融入和資金的融出,也就是說,既包括籌資,也包括對資金的運用。而狹義上的融資單指資金的融入,是一個企業進行資金籌集的行為方式和過程,具體來講,是指企業根據自身生產經營狀況和資金擁有狀況,為滿足企業未來經營發展需要,通過科學而有效的預測和決策,采用一定的方式,從一定的渠道向企業的債權人或投資者進行資金的籌集,來進行經營管理活動所需要的理財行為。
二、中小企業融資的基本特點
由于我國特殊的經濟體制,導致中小企業既有計劃經濟的特點也有市場經濟的特點。首先,資金融入主體不同。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成分相當復雜,它不同于成熟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具有明晰產權關系和企業形態的單一業主制、合伙制和有限責任公司制成分,它既包括帶著大量計劃經濟色彩的國有企業、城鄉集體企業和個體私營企業,也包括依據新工商企業登記規范的要求而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合伙企業、個人獨資企業以及“三資”企業。其次,融資市場不同。由于我國金融市場體系發育還不健全,資本市場、貨幣市場和票據市場還存在很多問題,因此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可選擇的融資渠道很少。最后,融資環境不同。目前,我國社會法制還不十分健全,信用化程度較低,尤其是中小企業,產品質量可信度較低,自身信用觀念淡薄,信譽缺失,而且財務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可靠性較低,信息不對稱問題嚴重,導致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偏見長期存在,使得融資過程更為繁瑣,融資成本更高,貸款審批程序較大型企業更為嚴格,貸款申請更加難以獲得批準。
三、中小企業融資難存在的問題
1.中小企業內源融資能力存在缺陷
目前,在我國,中小企業的內源融資是其主要資金來源,但是在融資能力方面仍存在缺陷。首先,我國中小企業自身規模較小,留存的收益不充足,很難再次投資。我國中小企業一般是在地緣、人緣和血緣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家族式企業占比較高。這種家族式管理方式在企業發展前期是適合于企業發展的,但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充,便成了制約企業發展的絆腳石,家長制、唯親性的管理方式弱化了企業內控制度,降低了企業生產效率,增加了管理和生產成本,難以形成資金的積累。另外,企業經營規模較小,同行業間的競爭壓力較大,自身抗風險能力較弱,企業壽命周期較短,這是中小企業所具有的普遍特征。由于受自身規模的制約,中小企業創利能力偏弱,欠缺自我儲蓄和自我積累能力,再加上日常折舊積累不足,成本支出較高,很難形成資本積累。
2.中小企業融資渠道較少
當下,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較窄,其資金主要來自于自有資金、銀行借貸和民間融資這幾方面,而在通過資本市場公開募集資金等方面困難重重。首先,小型企業數量龐大而且呈持續增長趨勢,其增長幅度遠大于貸款的增長幅度,因而造成巨大的融資缺口。除了依靠銀行貸款之外,中小企業還通過各種形式自籌資金,可見其融資手段和渠道較為單一。其次,各大銀行對于中小企業的放貸工作要求更為嚴格,主要是由于中小企業信用等級較低,財務信息不對稱,透明化程度不高,對其監控審查成本偏高,因而造成中小企業的貸款申請批復率較低的現象,加重了其融資困難的矛盾。再次,證券市場門檻高,金融市場借貸渠道狹小,發行的公司債券準入障礙頗多,海外資本市場不穩定,種種現象導致中小企業融資渠道過小,融資困難。最后,資本市場管理體系單一,風險較大,使得風險投資公司在選擇中小企業的投資行為上極為慎重,阻塞了中小企業的融資之路。
四、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對策
1.提高中小企業內源融資能力
中小企業自身要具備一定的積蓄能力,不僅要創造利潤,還要實現內部資金積累,這對于企業健康長久地發展至關重要。建議從以下幾方面來提高中小企業的內部融資能力。在企業內部必須建立規范而科學的財務核算體系,并隨著新政策和新規定的出臺不斷加以完善調整。在財務管理上要做到清晰有效,各項支出有據可查,資金使用合理規范,避免模糊不清,隨意侵占。中小企業要放遠眼光,將年度利潤進行合理的分配,采取提高偏余公積提化比例等方法,實現企業資金積累,減少不必要的利潤分配。另外,企業要提高可擔保資產的儲備,作為資金積累的又一有效途徑。中小企業還可以考慮以股份配給來代替現金分紅,這種股份配給并不是上市公司的配股,而是配給給內部股東的代替現金紅利的股權,以此來增加企業自留資金,為企業內源融資提供資金支持。
2.拓展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
拓展融資渠道是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之一,因而在進一步深化金融改革的同時,應適時推出新的融資渠道,以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建議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開辟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新渠道——資本證券化。我國應加快建立輔助中小企業上市的管理體系,繼續推進中小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的進程。政府也應鼓勵、扶持中小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為其實現融資提供便利條件和廣闊的服務平臺。同時,不斷完善金融法規和金融制度,吸收盈利能力穩定并且可持續發展的中小企業進入資本市場,形成穩定良好的市場投資環境。此外,為有效地規避風險,也應建立健全退市制度,為投資者提供相應的安全保障。(2)構建債券融資體系,開辟中小企業的間接融資渠道。我國應根據中小企業的發展特點,建立與之匹配的企業債券發行制度,適當降低發行門檻,擴大發行范圍。在中小企業的間接融資方面,可以為具有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提供中長期的低利率貸款和抵押物、質押物擔保。也可以采用企業債券組合的方式進行融資,整合關聯度高,地域相近的企業組建成股份有限公司,并發行共同的公司債券,以不同的方式為企業進行融資。(3)對于以制造為主的中小企業,采用“以租代融”方式,實現間接融資。中小企業在購買設備前向租賃公司提出融資申請,租賃公司出資購買并出租給企業使用,企業只需交納租金,這樣不僅節省了資金的使用,也降低了投資風險,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融資難的現狀。(4)探索融資保險模式。這是一種有效轉嫁銀行信貸風險的模式,中小企業可向保險公司購買貸款保證保險,在經保險公司風險評估并接受投保請求后,可將保單作為抵押物向銀行申請貸款。當出現中小企業無法償還銀行貸款的情況時,由保險公司進行賠付,這種模式大大降低了銀行的風險,保障了金融機構的利益,為中小企業融資掃清了障礙。
五、結論
目前,中小企業作為我國經濟市場化利益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市場化行為已日趨成熟,其地位也日益提高。因此,我國政府非常重視中小企業的發展建設,不僅在政策上予以全面放寬,而且在具體工作中予以鼓勵和扶持。雖然,中小企業受到外部和內部因素的影響,面臨著融資困境,但在政府、財政、金融機構和企業的共同努力下,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隨著企業內部控制管理的不斷加強,金融機構等外部環境的逐步完善,中小企業必將逐步擺脫融資困境,走上健康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俞智莉.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J].中國商貿,2015,04:82-84.
[2]郭正光.互聯網金融對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影響[J].時代經貿,2016,15:21-23.
作者簡介:單美媛(1996- ),女,漢族,籍貫:遼寧省丹東市,遼寧理工學院,經濟管理系,本科生,所學專業: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