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智群
摘 要:現如今,我國環境問題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國家非常注意這一方面的問題。人民都渴望擁有更優美的環境,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包括著生態環境。現在來看,我國商業銀行的綠色金融的發展已經進入了過渡期。不斷推動綠色金融穩步健康地發展是我們不可忽視的,這也是順應時代的發展變化,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向。對于商業銀行來說,發展綠色金融不僅僅是響應國家號召,而且還是履行社會責任,響應人民的號召,也是推進資產結構調整、轉型的需要。
關鍵詞:商業銀行;綠色金融;發展;策略
在今天,我們不得不注意環境問題,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愛護環境就是愛護我們自己。因此,發展綠色金融也就成了必然的選擇。發展綠色金融能夠更好地促進我們人類更好地生活,綠色金融是全球化發展的必然趨勢。綠色金融雖然在20世紀末期才有了明確的定義,但是發展綠色經濟是我們的必然選擇。其中有許多的著作為綠色金融的出現奠定了基礎,包括馬克思的綠色思想觀、生態經濟學理論、環境經濟學理論、可持續發展理論等等。
一、綠色金融相關內容、內涵及特點概述
不可否認的是,對于綠色金融,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看法和觀點。例如,在《美國傳統詞典》中將綠色金融稱作“環境金融”,不難看出,綠色金融與環境是息息相關的,不論怎樣發展,都不能夠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歷史告訴我們,犧牲環境來發展經濟只能是自取滅亡。它告訴我們要充分利用綠色金融來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保護生態多樣性。學者沈耕興則將其定義為:環境情況評估被納入融資業務審核流程,在融資行為中注重對環境的保護,通過資金流向引導各種社會資源和生產要素向綠色低碳產業集中,以此來保護我們的環境,形成一個可持續的發展策略和發展方式的轉變。而最受理論界認同的定義為:“綠色金融”指金融部門把環境保護作為一項基本政策,當我們在投資金融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環境的影響,要兼顧著生態環境,把與環境有關的風險條件、回報和成本等等都要考慮進去,這樣才能夠形成一個長遠的、可持續發展的生態運營模式。我們要做的是在金融業務以及商業銀行投資過程中,要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治理,我們要充分調用社會資源,通過社會資源的引導,以此來促進社會的長遠可持續發展。
綠色金融對于我們最大的好處就是,它相比于傳統金融來說,綠色金融能夠更好地保護人們在社會中的整體利益,它的計量成效的一個標準就是,對環境保護和對資源的有效利用程度怎么樣,它更注重人們的生存環境利益。同時,綠色金融強調金融活動與環境保護、生態平衡相協調發展,以此來推動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二、我國綠色金融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現如今綠色金融進入到了過渡期,當然或多或少的會存在著一些問題。我們要積極地去面對和解決,找到良好的解決措施,讓我國的綠色金融朝著長遠、可持續化發展。
1.政策體系不完善、法律法規及信息披露機制不健全
目前看來,我國的政策體系不夠完善,而政府的支持和法制建設是綠色金融中發展不可缺少的,這直接影響到綠色金融的發展情況。目前來看,我國的法規政策還比較零散,不夠集中和完善,具體表現為:
(1)環境風險評估標準的不統一,業內應該形成一個完善統一的環境風險評估標準,許多的金融機構都只能夠憑借自身的情況來制定評估標準,這樣制定的標準千差萬別,不能夠形成一個核心的凝聚力,存在著較大的風險和漏洞。這樣可能會被高污染的企業所利用,獲取到融資,進而會危害到環境,影響到人們生存的整體利益。
(2)信息披露機制不健全,環保機構和金融機構間信息不對稱。央行公布的《企業基本信用報告》中“環保信息”一項所涉及的企業較少,而且有很多的地方環保部門都是在企業違反了相關法律法規之后才能夠公布,而金融機構在污染發生之前就需要檢測,所以環保部門不能夠及時有效地公布出違規的企業,發揮的作用就比較小了,這樣還可能會影響到商業銀行的授信業務和風險管理。因此,政府應該完善相關的程序和法律,盡可能地去提高環保機構和金融機構之間的信息交流,金融機構能夠及時有效地獲取到相關的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3)自愿減排市場的相關法律不夠完善。政府應該多多鼓勵企業或者個人去自覺地保護生態環境,減少碳排放。也應該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讓每個公民和企業都能夠自覺地去維護我們的生態環境。
(4)政府對綠色金融發展的激勵引導機制不完善,導致部分綠色企業融資困難。政府應該去完善綠色金融發展的激勵引導機制,讓綠色企業能夠發展好、發展快,能夠讓他們更加為我們作出貢獻。不斷去完善市場引導機制,讓更多的企業和個人參與進來,共同來維護我們的生態環境,保證我們子孫后代的利益。
2.政府調控和企業經濟利益的沖突導致政策執行力不足
在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有的企業為了追求利益,不管環境污染問題,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市場往往能夠對勞動力以及資源等合理地配置,但是對于環境市場無法進行有效配置,它取決于人為因素。因此,我們不能夠過分依靠市場來調節,完全依賴市場可能會導致污染加劇。政府看到市場的調節機制的不足,制定政策來進行管理,這樣就會和企業之間產生矛盾,可能不利于綠色金融的發展。
3.市場體系發展不健全
現如今,商業銀行作為綠色金融市場的參與者,綠色信貸和CDM項目是主要的集中業務,而相對來說發展比較遲緩又有很多,例如證券業、保險業的綠色證券、綠色保險業務,而有關碳交易的衍生品種類也較少,直接市場較為空白。所以,我們應該建立健全市場體系,讓綠色金融能夠更好地健康發展。
4.商業銀行對綠色金融的認識不足
當前,有的商業銀行還沒有意識到綠色金融的重要性,沒有將綠色金融上升到發展戰略地位,造成缺乏行動力。甚至有的商業銀行他們只是為了敷衍了事,表面上對綠色金融很上心,其實只是為了要求利潤最大化,他們將許多資金投入到有污染的項目之中。例如中國工商銀行向埃塞俄比亞的吉貝三級水電站項目投入4億元,這個項目能夠對幾十萬的土著居民的生活造成影響。而還有金融機構投資油砂開采的項目,例如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等等投資400多億美元對澳大利亞的油剎開采,這是一項污染很高的項目,這個項目需要大量的水資源,也會對水資源造成嚴重的浪費。對此,政府應該號召企業去盡力維護我們的生存環境,不要去投資一些具有污染性的項目,這樣不利于我國生態環境的健康持久發展。
三、對策及建議
1.我們要提高公民和企業之間對于綠色經濟的認識,了解到綠色經濟的重要性,讓他們知道是和他們相關聯的。
2.完善相關的政策體系,使相關的信息機制能夠保持暢通,最大程度上提高政府的執行力和行動力。
3.創新相關綠色金融產品和工具,推動低碳環保發展。
4.對綠色金融產品的監管要加強力度。
四、結論
現在,環境問題已經是我國政府乃至世界都很重視的問題了,最近幾年,霧霾問題一直都困擾著中國環境,基于霧霾問題,國務院提出將調整經濟結構實現經濟轉型作為主要任務,由此可見,生態環境是非常重要的,作為一項重要的國家戰略。因此,我們應該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積極參與進來,發展屬于我們自己的、有中國特色的綠色金融。
參考文獻:
[1]晏露蓉,賴永文,張斌,李志林.論助推低碳經濟發展的綠色金融創新——兼析興業銀行案例[J].金融縱論,2009年第12期:04-08.
[2]董捷.我國綠色金融發展的現狀、問題和對策[J].工業經濟,2013年第3期:156-160.
[3]蔡博峰,張昌順,陳操操,楊姝影,邵詩洋,劉春蘭,葛新安.國際碳基金研究[M].化學工業出版社,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