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康業
[摘 要] 對于中國經濟轉型而言,會計工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必須要積極推進會計專業轉型以及升級,以滿足推動整個經濟轉型升級發展的需求。結合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思想,為多學科交叉融合下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轉型升級路徑提供思路。
[關鍵詞] 會計;經濟轉型;交叉融合;轉型升級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09. 100
[中圖分類號] F2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9)09- 0223- 02
1 引 言
進入新的時代,實現經濟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任務非常艱巨,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國家戰略轉型勢在必行。會計行業和會計人所面臨的形勢嚴峻,必須在轉型中不斷創新“升級”,適應時代要求。
隨著互聯網的應用與普及,當今行業轉型升級趨勢已然發生變化,會計職能也在隨著市場需求不斷發生轉變與升級,進入新的局面。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形勢,經濟增速放緩,科技力量不斷發展與完善,需要我國經濟加速推進轉型升級。此外會計對整個經濟的轉型升級起著重要的支撐乃至引領作用。
中國經濟轉型不僅促進了市場經濟的發展,也促進了會計專業的轉型升級。高校如何實現與社會的快速對接,成為當今社會各界面臨的一大難題。
一方面會計專業不斷發展,高校培養人才不斷增加,社會需求開始發生變化,現如今不只是需要普通的應用型人才。而是需要為企業提供專業數據支持及決策的綜合復合型人才。人才市場已然發生巨大的變化,而在高校培養體系中,并未體現這一點緊迫的轉變,絕大部分課程依舊依照傳統的培養體系來制定,最終導致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下降,被迫轉型。所以說,會計專業轉型升級是時代趨勢,也是時代要求,只有實現了會計專業的轉型升級,才能更好地服務于社會,也讓廣大的高校學子學有所成,學有所用。實現轉型升級的關鍵在于方向引領和人才的轉型升級。除了要為會計專業。提供明確的方向引領,與此同時,在專業人才培養機制上面也要進行轉型升級,這也是會計專業轉型升級的關鍵。
另外一方面,高校學科交叉融合成為時代發展新趨勢,如何在原有會計培養體系上推陳出新,結合專業特性,促進會計學科與其他相關學科的交叉融合,也必將成為各高校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1]!
2 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會計專業是研究企業在一定的營業周期內如何確認收入和資產的學問,涉及管理會計、財務管理等領域,是一門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綜合性學科。
“如果會計行業和會計從業者扔因循守舊,不開拓創新、隨機而動,就會被機器人所‘碾壓,被時代所淘汰。” 黑龍江省財政廳總會計師姜玉成說,此外,在“一帶一路”倡議實施、國內京津冀一體化、大亞灣經濟走廊經濟區形成等大環境下,都將對傳統會計形成巨大沖擊。因此,做好“互聯網+財務”是會計行業與會計人亟需解決的現實問題。
到如今,互聯網科技、人工智能的高速發展滲透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對于各大行業的沖擊已然不容小覷,傳統會計行業更是遭受了當頭一棒,并且沖擊的力度越來越大,主動轉型已成必然趨勢。
業內專家普遍認為,新趨勢、新時代給會計行業帶來了巨大挑戰,但只要擁有長遠發展的戰略眼光,通過學習、融合,實現與人工智能的結合為財務信息化帶來創新,就會完成職業升級和向管理型人才轉型,也為會計從業者創造了發揮自身創造性的機遇和上升渠道。
2.1 會計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不健全
目前大部分高校會計專業教師缺乏實踐經驗,背景多為“雙一流”高校財會類專業,企業高層次工作經歷較少,教學工作主要基于理論知識。且沒有注重面向未來的會計人才培養的融合創新,沒有加強各學科知識與技能的融合,來幫助會計專業學生盡可能多維度塑造思維體系。再者,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導致培養體系不健全,多門課程存在內容重合問題,例如管理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在內容上存在大量交叉問題。并且在企業實際運營中,三者職能范圍也存在相似性[2]。
2.2 會計專業人才可替代性增強
財政部前部長樓繼偉曾對開展和推動管理會計工作做了重要講話,他希望能夠盡快轉變會計觀念和職能,將向真正的高級理財師轉變,充分發揮會計信息的作用,做好企業戰略發展的事前謀劃、事中分析、事后預測等工作,真正使會計工作為企業價值提升服務。
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及機器人的發展,傳統一般財務工作等一系列機械性重復工作必將被替代。因為借助精細化的專業分工、標準化的流程和發達的信息技術,將極大提高財務工作質量和效率。
在社會環境不斷發生變化下,會計行業作為社會發展、經濟進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一定要進行改革,適應時代變化與要求。比如,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的技術,利用RFID以及掃碼系統,改善會計確認的時效性、增強會計信息的及時性等。
同時,應強調“云計算”“大數據”等概念與專業的關聯性,目前信息系統作為許多企業的決策工具,背后就是“云計算”“大數據”相關工具的應用,如果能對此類系統或工具足夠熟悉,將會促使會計人才競爭力不斷提升。
一方面高校學生需要學習經典的理論知識,學習管理中大數據、云計算等各種財務信息軟件,借助信息技術新工具幫助企業更好的分析財務數據。另一方面,要學習更多可以為企業帶來業務的拓展和延伸的工作能力,轉換傳統的工作思維模式,加深對于會計的了解,積極主動地轉型升級。
未來的會計人應該是業務策略型的會計人才。根據企業現有的現金流、負債率、財務數據、企業經營狀況以及公司的業務做出對企業發展最大化的業務指導與發展。這也是大多數會計人職業發展追求的方向。
2.3 會計專業人才對接社會渠道欠缺
會計專業培養的人才是直接面向市場的,也就是說,是由人才市場決定會計專業學生的工作流向,但目前大多數高校依舊只注重理論體系構建,而在技能實踐及與校企合作方面嚴重缺乏關注力度。
著名的中國四大會計事務所,包括:
(1)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在152個國家中設有860余家分公司和辦事處,擁有超過155 000名的專業人才。
(2)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瑞華所總部設在中國北京,執業網絡遍及全國,擁有很強的專業技術力量。
(3)德勤華永會計師事務所。主要面向大型國有企業、跨國公司及成長迅速的新興企業提供服務。
(4)立信會計師事務所。2012年立信實現業務收入17.74億元,在2012-2013年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公布的全國百家會計師事務所綜合評價排名第五位。
而與之合作的高校屈指可數,一方面企業注重實踐型人才,另一方面高校會計專業畢業生往往缺乏今后會計工作需要的專業技能,導致會計理論知識與會計實踐經驗的脫節。
高校應該充分的利用互聯網技術,來促進會計專業的轉型與升級。會計人應當可以通過全面預算管理、財務分析與越策、財務戰略決策、資本市場運作、績效管理等為企業創造價值,在這個過程中會計人才向價值管理型轉型,也推動會計發展。如何在這其中尋求平衡點,需要全社會共同探討。
3 會計專業人才轉型趨勢及建議
3.1 高校企業合力推進人才培養轉型
ACCA、CIMA、IMA等在全球擁有一定影響力的會計專業協會都特別注重對會計人員勝任能力的研究,并且注重適應社會發展需要,不斷對勝任能力框架和獲得其專業資格必須通過的課程框架進行調整和改革。
一方面,高校單位與企業單位需要齊心協力。高校單位主要負責制定有關人才培養方案與標準,企業單位提供必要的經費與實習支持,利用工作實踐機會培養好人才。
另一方面,要充分運用培養手段以及方式,面向未來的人才培養,需要結合相應的技術手段與培養方案,要因地制宜,不僅要有個性化、智能化、職能化的培養方案,也要注重人才培養中的學科融合與創新,實現資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有效開展高校人才培養工作。
3.2 塑造專業人才引領機制
充分發揮高端人才引領工作,需要進一步創新會計領軍人才培養機制和模式,加強會計領軍人才培養項目和特殊支持計劃項目的品牌塑造,充分發揮會計領軍人才高端引領的作用,從而帶動我國會計人才隊伍素質的全面提升。高校在塑造專業人才時,也可以適當邀請企業工作人員為專業學生講授課程,通過聯合培養,率先塑造一批具有極強社會實踐能力的優秀學生,為下一步讓學生理論與實踐共同發展打下基礎[3]。
3.3 加強課程體系建設
財政部副部長胡靜林在題為《管理會計在中國:回顧與展望》的主題演講中指出,發展管理會計是大勢所趨,要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體系,推動管理會計在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的運用發展。
會計人員發揮作用的重要方式是提供高質量的信息,從而為企業乃至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重要的決策依據。在傳統高校會計專業培養體系中,一般按照基礎課、學科基礎課、專業課、實踐教學與畢業論文(設計)的體系,沒有充分挖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導致畢業后無法滿足社會需求,現如今,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揮,對于各行業而言都面臨著新的挑戰。也就是說,高校課程體系安排需要結合時代發展特點,適時納入計算機、工學、系統學、運籌學等學科知識,培養多方面應用型人才。
4 結 語
多學科交叉融合是高校各學科發展勢在必行。會計專業轉型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高校在制定合理培養方案的時候,需要結合實際的市場狀況及企業運營情況。在培養會計專業人才方面,要結合時代發展趨勢,從課程體系改革、技術技能培養、人才引領機制塑造等幾方面積極實踐并總結,加快建立新會計培養體系,為企業提供合適的會計專業人才。
主要參考文獻
[1]姚晶晶,姜靚,朱可涵,等.多學科交叉融合下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挑戰[J].金融理論與教學,2018(4):97-99.
[2]王華.管理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內容交叉問題探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18(24):52-53.
[3]李扣慶.上國會:多措并舉培養人才支撐會計轉型升級[J].財務與會計,2017(4):13-14.